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与AAALAC认证的比较分析
    吴孝槐, 肖巧喆, 庞万勇, 白玉, 李垚, 卢选成, 冯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37-24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33
    摘要981)   HTML131)    PDF (821KB)(1689)    收藏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是我国实验动物管理的重要制度,是致力于保障我国实验动物质量和福利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方评价制度。美国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评估认证协会(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AAALAC)认证是为全球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机构提供动物福利和伦理认证服务的一种评价活动。本文从CNAS与AAALAC的性质、CNAS认可和AAALAC认证本质、评价依据和文件、评审流程、评审人员管理、结果采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两项实验动物机构评价制度的差异与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大鼠肠系膜淋巴液持续引流新方法的初步建立
    张笑瑞, 曹静, 吴倩倩, 康康, 陈国元, 吴宝金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267-27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24
    摘要848)   HTML643)    PDF (2951KB)(451)    附件资料 (229KB)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肠系膜淋巴管-颈静脉辅助回流方法,实现肠系膜淋巴液的持续引流。 方法 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大鼠进行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淋巴管双插管手术,术后收集肠系膜淋巴液。实验组大鼠进行颈静脉和肠系膜淋巴管双插管手术,建立肠系膜淋巴管-颈静脉循环模型。术后第7天利用清醒活动装置收集肠系膜淋巴液,记录各组大鼠的肠系膜淋巴液流量,检测其细胞成分及部分生化指标。 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肠系膜淋巴管-颈静脉辅助回流方法,模型维持时间达7 d以上。实验组大鼠的肠系膜淋巴液流量多于对照组流量[(2.01±0.12)mL/h vs(0.92±0.09)mL/h,P<0.01]。实验组淋巴液中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和单核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淋巴液中K+、Na+、CO2和尿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三酰甘油和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颈静脉辅助回流技术能够实现大鼠在清醒、不限制饮食和正常活动状态下,实时并长期收集淋巴液,避免了手术应激、全身麻醉或动物受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动物研究:体内实验报告》即ARRIVE 2.0指南的解释和阐述(一)
    王剑, 卢今, 马政文, 陈国元, 卢晓, 白玉, 刘晓宇, 卢选成, 高静, 李垚, 庞万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2): 213-22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43
    摘要833)   HTML50)    PDF (1622KB)(428)    收藏

    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透明且准确地报告其研究过程有利于读者对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重复该实验或在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ARRIVE 2.0指南是2019年英国国家3Rs中心(NC3Rs)组织发布的一份适用于任何与活体动物研究报告相关的指导性清单,用以提高动物体内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临床转化率。ARRIVE 2.0指南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细节,确保动物实验结果信息被充分评估和利用,还可以使读者准确且清晰地了解作者所表述的内容,促进基础研究评审过程的透明化和完整性。目前,ARRIVE 2.0指南已经被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广泛采纳。本文是在国际期刊遵循ARRIVE 2.0指南的最佳实践基础上,对2020年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上的ARRIVE 2.0指南完整解读版(原文请见 https://arriveguidelines.org )进行中文编译(第一部分包括前言和“关键10条”里的“研究设计”“样本量”“纳入和排除标准”),以期促进国内研究人员充分理解并使用ARRIVE 2.0指南,提高实验动物研究及报告的规范性,助推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与比较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中泰泽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陶俊豪, 鄢慧琼, 谢珲, 应华忠, 戴方伟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358-36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66
    摘要690)   HTML637)    PDF (730KB)(274)    收藏

    泰泽病原体(Tyzzer’s organism)是一种能引起实验动物肝肠坏死和腹泻的毛发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iliforme,旧称Bacillus piliformis)。该病原体引起的泰泽病是一种急性疾病,其发病迅速、致死率高、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爆发,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实验室安全问题。本文从泰泽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与疾病特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防治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普通环境设施内微屏障笼具饲养和维持清洁级小鼠初探
    任琦, 李艳东, 孙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5): 440-44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29
    摘要560)   HTML63)    PDF (1562KB)(445)    附件资料 (455KB)    收藏

    目的 探讨在普通环境设施内用微屏障笼具饲养和维持清洁级小鼠的可行性。 方法 在普通环境内采用正压微屏障笼具饲养和维持清洁级小鼠,其间以每个季度一次对微屏障内动物的微生物状况进行第三方抽样检测。 结果 自2020年6月开始用微屏障笼具饲养清洁级小鼠,至2022年7月文章成稿时,在连续两年的抽样检测中没有检出国家标准中要求清洁级小鼠必须排除的微生物。 结论 微屏障笼具可以在普通环境设施内实现清洁级小鼠的饲养和维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2022版加拿大动物人道终点指南解析
    李夏莹, 韦玉生, 田永路, 庞万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6): 566-57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77
    摘要539)   HTML48)    PDF (987KB)(370)    收藏

    2022版加拿大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Canadian Council On Animal Care, CCAC)动物人道终点指南——《动物科学终点、人道干预点和累积终点确定指南》(Identification of Scientific Endpoints, Humane Intervention Points, and Cumulative Endpoints)简称“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文献,对现有的实验动物人道终点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拓展。本文总结了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对动物实验的科学终点、人道干预点、累积终点的确定、实施和监督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脊髓CD11c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最新功能研究进展
    彭长庚, 富研, 朱冯婷, 夏瑞龙, 夏玮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171-17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73
    摘要492)   HTML120)    PDF (1644KB)(500)    收藏

    神经病理性疼痛困扰约10%的人群,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和药物效果均有限。脊髓中小胶质细胞在外周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着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作用,既有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的作用,又有减缓疼痛的效果。2022年4月,Science杂志发表了Keita Kohno等的一项研究成果,提示外周神经损伤后小鼠脊髓中出现的CD11c+小胶质细胞是起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制疼痛复发作用的一类小胶质细胞。本文对这类镇痛小胶质细胞亚群的重要发现进行文献点评,并对后续相关工作进行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国际指南ARRIVE 2.0介绍及期刊实施计划
    张俊彦, 刘晓宇, 李垚, 陈国元, 卢晓, 白玉, 卢选成, 庞万勇, 吴宝金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1): 86-9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14
    摘要485)   HTML71)    PDF (1381KB)(512)    收藏

    动物实验在生物医药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化的必要途径。动物实验研究及报告的规范性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也是其研究成果能够向临床试验转化应用的关键。针对如何更加规范地设计、实施动物实验,撰写动物实验报告,以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从2023年起推出“比较医学研究及报告规范”专栏,重点推介并解读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相关的国际通用规范,如ARRIVE 2.0等。本文对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国际指南ARRIVE 2.0的制定和使用、基本内容和优先级别,以及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实施ARRIVE 2.0指南的计划方案进行了重点介绍,并说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遵循ARRIVE 2.0指南的目前情况及未来计划。动物实验医学研究及报告遵循ARRIVE 2.0指南等国际规范是助推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与生物医药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落实3R原则和提高实验动物福利强有力的一种手段,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均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脂多糖结合蛋白基因敲除小鼠
    李思迪, 付彬, 郭中坤, 林颖杰, 张振宇, 米传靓, 王可洲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294-30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02
    摘要483)   HTML399)    PDF (1137KB)(306)    收藏

    目的 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关蛋白核酸酶9(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稳定遗传的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基因敲除小鼠。 方法 根据C57BL/6J小鼠的Lbp基因序列特征,设计sgRNA靶点,删除Lbp基因5’-端蛋白编码保守序列并引入移码突变,使编码LBP失活。提取F0、F1、F2、F3代小鼠基因组,PCR鉴定并测序验证Lbp基因敲除效果,RT-PCR测序验证Lbp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质印迹法验证F2代LBP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F0代获得5只杂合子敲除小鼠(Lbp+/-)、F1代获得3只Lbp+/-小鼠,F2代获得4只Lbp纯合子敲除小鼠(Lbp-/-),F3代获得30只Lbp-/-小鼠。RT-PCR测序表明,Lbp-/-小鼠mRNA缺失244 bp且发生移码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蛋白质印迹证明Lbp-/-小鼠肝脏组织中无LBP蛋白表达。 结论 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可以稳定遗传的Lbp基因敲除小鼠,为后续进一步研究LBP的免疫及其生理作用提供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不同时程APP/PS1模型小鼠嗅球病理和突触形态变化及美金刚干预作用
    刘佳妮, 刘剑刚, 韦云, 罗增刚, 李浩, 王怡, 李琨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177-18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01
    摘要475)   HTML126)    PDF (2275KB)(386)    收藏

    目的 比较和探讨6月龄和12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嗅球组织病理形态、超微结构特征、空间记忆能力的变化以及美金刚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SPF级3月龄雄性APP/PS1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月龄、12月龄的模型组(分别为命名为6-APP/PS1组、12-APP/PS1组)和盐酸美金刚(memantine hydrochloride,MEM)干预组(分别命名为6-MEM组、12-MEM组,MEM剂量均为2.60 mg/kg/d),每组10只。另设同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MEM连续(分别自3月龄和9月龄)灌胃3个月,非MEM处理小鼠接受等容积纯净水灌胃。于6月龄和12月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固定取材进行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嗅球病理组织形态,超薄切片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嗅球超微结构。 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同龄的空白对照组比较,6-APP/PS1组和12-APP/PS1组小鼠的穿台次数、穿梭目标象限的时间及路程明显降低(均P<0.05),且12-APP/PS1组比6-APP/PS1组的降低程度更明显(均P<0.05);与同龄的模型组比较,6-MEM组和12-MEM组的穿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路程显著提高(均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与同龄的空白对照组比较,6-APP/PS1组小鼠嗅球的神经细胞无明显萎缩变形且僧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12-APP/PS1组小鼠嗅球的神经细胞萎缩变形且球周细胞、僧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5);与同龄模型组比较,6-MEM组球周细胞无显著增多但僧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12-MEM组球周细胞、僧帽细胞数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与同龄的空白对照组比较,6-APP/PS1组突触结构出现肿胀,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及非对称性突触数量减少;12-APP/PS1组突触结构肿胀,非对称性突触及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无法观测。与同龄模型组比较,6-MEM组突触肿胀改善明显,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及非对称性突触数量增加;12-MEM组突触肿胀改善不明显,突触后致密物及非对称性突触无法观测。结论 随月龄增加,不同时程的APP/PS1小鼠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行为学改变,同时伴随嗅球病理及突触特征的显著变化。MEM干预不仅改善空间记忆能力,还可增加6-APP/PS1小鼠嗅球的僧帽细胞数量,减轻突触结构损伤,早期干预的改善效果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张彩勤, 师长宏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2): 225-22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49
    摘要454)   HTML23)    PDF (1181KB)(31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不同剂型普罗布考对大鼠肠系膜淋巴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张笑瑞, 曹静, 吴倩倩, 刘季俊, 陈国元, 吴宝金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275-28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26
    摘要451)   HTML596)    PDF (1999KB)(324)    收藏

    目的 通过一种新型的肠系膜淋巴管-颈静脉辅助回流模型,比较普罗布考橄榄油制剂与普罗布考混悬液制剂对大鼠肠系膜淋巴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混悬液制剂-颈静脉单插管组(H-JD组)、混悬液制剂-颈静脉和肠淋巴管双插管组(H-JCS组)、橄榄油制剂-颈静脉单插管组(G-JD组)、橄榄油制剂-颈静脉和肠淋巴管双插管组(G-JCS组)。用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全血和淋巴液中普罗布考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Frel)和淋巴液剂量百分比。 结果 各组的药-时曲线符合非房室模型。前述各组到达峰值时间(Tmax)分别为(11±12)h、(5±2)h、(13±9)h和(19±9)h;到达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148±60)ng/mL、(207±137)ng/mL、(453±204)ng/mL和(309±177)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分别为(3 210±885)h·ng·mL-1、(3 677±2 014)h·ng·mL-1、(12 360±6 629)h·ng·mL-1和(8 080±3 064)h·ng·mL-1。H-JCS组和G-JCS组的淋巴液剂量百分比分别为(1.29±0.50)%和(2.59±0.43)%。与H-JD组相比,G-JD组中普罗布考的Frel为(409±269)%;与H-JCS组相比,G-JCS组中普罗布考的Frel为(309±256)%。与H-JD组和H-JCS组相比,G-JD组和G-JCS组大鼠全血的Cmax、Tmax、AUClast和淋巴液剂量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其中G-JD组全血的AUClast显著高于G-JCS组(P<0.05),而H-JD组和H-JC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使用橄榄油制剂可以提高普罗布考通过肠系膜淋巴液的转运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间歇禁食法在改善奥氮平诱导小鼠代谢紊乱中的机制研究
    李晗, 张笑瑞, 张成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1): 3-1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89
    摘要450)   HTML65)    PDF (2914KB)(301)    收藏

    目的 探究间歇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对奥氮平诱导小鼠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自由摄食组(Saline+ Ad libitum)、生理盐水+间歇禁食组(Saline+IF)、奥氮平给药+自由摄食组(Olanzapine+ Ad libitum)、奥氮平给药+间歇禁食组(Olanzapine+IF),每组8只。其中间歇禁食组采用5∶2方案,即每周的周一、周四禁食,其余时间自由摄食,干预12周;以自由摄食作为间歇禁食的对照(Control),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奥氮平给药的对照(Saline)。比较奥氮平处理组与对照组经过间歇禁食干预后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和附睾旁脂肪组织质量的差异,并分别采用磁共振和HE染色法分析小鼠体脂、瘦素以及内脏脂肪浸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糖代谢过程中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水平差异,分别采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2O2含量和线粒体损伤相关标志物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mRNA水平。 结果 分组处理12周后,奥氮平诱导小鼠体质量、体脂、瘦素和内脏脂肪浸润明显增加(P<0.05),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指数也明显增加(P<0.05);然而间歇禁食可以使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间歇禁食处理后小鼠脂肪组织部位的H2O2释放和Cytochrome C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间歇禁食可以减轻奥氮平引起的小鼠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水平和维持线粒体功能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急性肠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改良方法
    王怡如, 蒋笑影, 董若曦, 潘一滨, 韩向晖, 曹永清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284-29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47
    摘要447)   HTML863)    PDF (2735KB)(328)    收藏

    目的 探索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急性肠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方法及不同药物配比的效果。 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6只。A~D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不同配比的药物溶液通过改良保留灌肠法一次性造模:A组,5%TNBS+ 50%乙醇(体积比1∶1);B组,5%TNBS+ 75%乙醇(体积比1∶1);C组,5%TNBS+ 100%乙醇(体积比1∶1);D组,5%TNBS+ 50%乙醇(体积比2∶1);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灌肠;观察造模后1周内动物的症状、体征和体质量变化,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分别于造模后7 d和14 d,随机选择每组内一半大鼠进行取材,观察结肠组织大体损伤程度并以结肠炎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切片以HE染色观察肠炎严重程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 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均出现轻重不等的肠炎及肠纤维化病变,其中以体积比为1∶1的5%TNBS+75%乙醇溶液造模观察期内未导致大鼠死亡,造模后24 h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出现稀便及血便症状,结肠壁纤维化病变明显,体质量下降、DAI评分与CDMI评分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炎症程度较重,呈透壁性;Masson染色显示造模部位的肠壁增厚明显,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出现弥漫性胶原纤维沉积。 结论 改良的TNBS保留灌肠法能有效构建肠纤维化大鼠模型,体积比为1∶1的5%TNBS+75%乙醇溶液所建模型可模拟克罗恩病纤维化两大特征,即透壁性炎症和肠壁纤维化。该造模方法简便、高效,动物死亡率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盛哲津, 李利妹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342-35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22
    摘要447)   HTML369)    PDF (833KB)(532)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目前被批准用于治疗AD的药物只能缓解AD的症状,不能治愈AD或阻止其恶化。近40年来,虽然AD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包括阻止脑淀粉样蛋白沉积或清除已有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化合物,但是它们的临床疗效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深入探讨AD疾病生物学机制。实验动物模型不仅对AD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对AD药物的开发都非常重要。本综述从AD病理组织学特征和遗传因素出发,论述已有的AD动物模型以及其评价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实验用英国短毛猫的组织结构特征及背景病变
    王宇, 高丹, 彭娜娜, 航艾, 沈斌, 黄坚, 唐黎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29-23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51
    摘要438)   HTML31)    PDF (2890KB)(675)    收藏

    目的 对实验用英国短毛猫(简称英短猫)解剖结构特征和背景病变进行收集与分析,为该类动物的实验研究、标准建立和商业应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对14只英短猫(雌雄各半)进行大体系统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并分析其区别于其他实验动物的组织结构特征和背景病变数据。结果 大体剖检发现成年雄性英短猫体质量高于雌性(P<0.05),雌性英短猫脾脏脏器指数低于雄性(P<0.01),雌性英短猫胸腺和脑脏器指数高于雄性(P<0.05),英短猫睾丸、心脏、甲状腺、幕骨解剖结构与常用啮齿类及犬类动物有所不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英短猫心脏、胰腺和脾脏等器官的组织结构较上述常用实验动物有所差异,另可见英短猫多发肝脏肝细胞空泡变性(9/14),同时还发现部分动物偶发的肾脏、脑和淋巴组织等背景病变。结论 英短猫体质量、脾脏、胸腺和脑的脏器指数存在性别差异性,同时具有肝脏空泡变性和部分动物偶发的背景病理改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型钠磷转运蛋白抑制剂DZ1462在5/6肾切除高磷血症模型大鼠中的药效研究
    卢晓, 张林, 季辉, 江善祥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187-19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38
    摘要435)   HTML117)    PDF (1451KB)(756)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肠道钠磷转运蛋白小分子抑制剂DZ1462在大鼠5/6肾切除高磷血症动物模型中的降磷效果。方法 首先随机选取156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第Ⅰ组6只为正常对照,饲喂正常饲料;第Ⅱ组60只,经过5/6肾切除后饲喂正常饲料;第Ⅲ组60只,经过5/6肾切除后饲喂高磷饲料;第Ⅳ组30只为假手术组,即只打开腹腔,不摘除肾脏,闭合伤口后饲喂高磷饲料。造模周期为10周。每两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磷含量,记录大鼠死亡数量,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筛选高磷血症动物模型。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18只模型大鼠(均来源于第Ⅲ组),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记为G2组;DZ1462给药组(每次30 mg/kg,每日3次),记为G3组;商品化的降血磷药物碳酸司维拉姆片(Sevelamer) 给药组(每次250 mg/kg,每日3次),记为G4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21 d。另外设正常对照组,记为G1组。运用无机磷检测试剂盒分析各组大鼠的血清磷水平变化。结果 在手术建模后的第8周和第10周,5/6肾切除手术+高磷饲料饲喂的第Ⅲ组大鼠血清磷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第Ⅰ组(P<0.01);第Ⅲ组大鼠的肾脏出现了明显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退化、间质炎症、纤维化和钙化,与人慢性肾病并发的高磷血症相似,提示肾性高磷血症动物模型建立成功。用药后,在各测量时间点上,DZ1462组大鼠的血清磷抑制率显著高于Sevelamer组(P<0.05)。结论 DZ1462作为一种新型肠道钠磷转运蛋白小分子抑制剂,在大鼠高磷血症模型中能够有效抑制肠道磷离子的吸收,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高磷血症的一种潜在有效药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胡宇, 兰昀羲, 陈晓晓, 熊伟, 唐宋琪, 贾波, 黄巍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20-22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55
    摘要429)   HTML22)    PDF (890KB)(1054)    收藏

    作为一种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其治疗策略仍需继续探索。动物模型是疾病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建立与人类UC发病机制、病理表现类似的动物模型有利于对该疾病进行充分研究。本文梳理了UC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发现化学药物诱导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UC造模方法;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或基因敲除诱导的自发性结肠炎则是未来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方向;评价UC动物模型造模结果的指标仍需进一步探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高校ABSL-2实验室流程管理的实践探讨:以厦门大学为例
    郑秀青, 邵志强, 宋婧, 张越华, 苏金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364-37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60
    摘要422)   HTML358)    PDF (1300KB)(277)    收藏

    建立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animal biosafety level-2,ABSL-2)实验室是支持高校涉及病原微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ABSL-2实验室为例,分别从资质备案,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日常工作管理,压力梯度控制,人员、动物及物品的管理,生物安全监督检查,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ABSL-2实验室的运行及管理模式,并针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抑制磷脂酶D1活性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神经功能恢复
    朱彦兵, 白帆, 陶少鑫, 潘雨花蕾, 王欢, 赵羽商, 王崧, 于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322-33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41
    摘要403)   HTML359)    PDF (1895KB)(223)    附件资料 (617KB)    收藏

    目的 探讨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不同时期病灶脑组织自噬的动态变化,以及抑制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1活性与自噬及神经功能的关系。 方法 先用21只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性脑卒中后4 h、6 h、8 h、12 h、24 h、72 h组,每组各3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病灶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另将36只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性脑卒中后腹腔注射PBS组和4个浓度(0.3、0.9、1.8和3.6 mg/kg)的PLD活性抑制剂FIPI组,每组各6只;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第1、第3和第7天,分别通过贴纸去除实验、触须诱发前肢放置实验和TTC染色法评估抑制剂最佳浓度及其对神经功能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再将9只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性脑卒中后立即腹腔注射PBS和0.9 mg/kg FIPI组,每组3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IPI对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将36只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性脑卒中后立即腹腔注射PBS组以及不同时间窗(术后立即和术后4 h、8 h、12 h)腹腔注射0.9 mg/kg FIPI组,每组各6只,通过行为学实验和TTC染色法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面积。 结果 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病灶组织中LC3-Ⅱ相对表达水平开始升高,24 h达到峰值(P<0.05),然后逐渐下降。与PBS组相比,给予0.9 mg/kg的 PLD1活性抑制剂FIPI组能明显抑制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病灶组织中LC3-Ⅱ相对表达水平(P<0.05),缩小梗死面积(P<0.05),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P<0.05)。与PBS组相比,除了缺血性脑卒中后立即给予FIPI组外,缺血性脑卒中后4 h、8 h和12 h腹腔给予FIPI也都可以明显缩小梗死面积(P<0.05),使小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P<0.05)。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24 h病灶组织自噬最为明显,降低PLD1活性可以明显抑制自噬,从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除了缺血性脑卒中后立即给予FIPI外,延迟4~12 h给予FIPI也可以缩小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这拓宽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窗口期,可能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新的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浅谈微量采血法在药物非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3R原则的贯彻
    陈佳琦, 吕龙宝, 张飞燕, 李瑞, 李乙江, 李丽红, 张晓迪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306-31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63
    摘要399)   HTML375)    PDF (860KB)(308)    收藏

    药物开发中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备受关注,如何善待动物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微量采血法(blood microsampling)克服了常规大容量采血方法操作复杂、对动物的伤害大、对啮齿类动物的数量要求高等诸多缺点,在动物福利、科学性和成本方面均有极大优势,其应用被认为是落实3R原则的重要实践。本文介绍微量采血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非临床研究中应用的优势和挑战,以期推动这项新技术在药物开发领域内更广泛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对食蟹猴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杨平, 崔立, 俞诚, 温智越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1): 21-29.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28
    摘要392)   HTML25)    PDF (2018KB)(270)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对食蟹猴背部皮肤伤口愈合速度及损伤皮肤组织中CD34表达的影响,验证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对食蟹猴伤口愈合的延迟作用,为临床肿瘤手术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时提供剂量和频次的用药参考。 方法 6只雄性食蟹猴采用背部全层皮肤切除术建立伤口愈合评估模型,随机选取3只食蟹猴作为生理盐水组,其余3只食蟹猴为贝伐珠单抗组。贝伐珠单抗组食蟹猴在手术后第0、4、8、11天静脉注射30 mg/kg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各组食蟹猴的伤口愈合情况,Image J软件分析伤口愈合率,用评分法对伤口状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4周后对6只食蟹猴伤口愈合皮肤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皮肤组织中CD34的表达水平。 结果 成功构建食蟹猴伤口愈合评估模型。术后第3天的食蟹猴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5),第7天后白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而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提示动物营养状态良好。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贝伐珠单抗组的伤口愈合率在术后7 d、28 d明显降低(P<0.01,P<0.001),愈合皮肤组织中CD3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贝伐珠单抗注射给药可能通过抑制食蟹猴伤口新生皮肤组织中的微血管生成,延缓伤口愈合。临床中患者手术后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时应该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选择干预时间点、剂量、频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概述
    胡玲, 胡志斌, 胡筠卿, 丁玉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2): 145-15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74
    摘要392)   HTML30)    PDF (941KB)(426)    收藏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类极具破坏性的复杂精神疾病,伴有各种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神经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精神分裂症病因的阐明和治疗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因此,制备合适的动物模型可帮助人们理解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包括神经发育模型、药物诱导模型和遗传模型;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动物的行为学评估、组织学分析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概括,以期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应用和改进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2013—2022年实验动物检测能力验证样品的回顾性研究
    乔涵, 魏杰, 王菲菲, 王洪, 邢进, 付瑞, 肖镜, 赵萌, 岳秉飞, 项新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6): 483-489.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39
    摘要390)   HTML33)    PDF (836KB)(272)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来实验动物检测领域能力验证样品的总体状况,评估能力验证样品在实验动物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比较2013—2022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范围内共30项(次)实验动物领域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及其报告,分析实验动物检测能力验证样品的种类、数量、制备方法、均匀性和稳定性,以及参与单位对样品的满意度,并对新型样品的研制与提供、定量型项目的增设、稳定性研究的改进及客户需求的重视等方面进行讨论。 结果 30个能力验证计划包括实验动物领域细菌方向10项次、病毒方向10项次和遗传方向10项次,共提供了80种非核酸样品(包括血清、粪便、气管冲洗液、蛋白)和4种核酸样品,全部为定性项目。与核酸样品相比,非核酸样品普遍需要使用大量动物进行样品制备。均匀性检验合格率为100%,但目前没有定量研究;稳定性验证能够针对不同样品的短期存放、运输、冻融、不同浓度和终末稳定性进行验证,但缺少长期稳定性验证。 结论 近10年内实验动物能力验证样品基本满足了我国实验动物领域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的基础需求,但后续应增加核酸样品的提供,增设定量研究样品和项目,并继续扩大实验动物领域能力验证的影响力,保持高质量服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SHJH hr 小鼠部分生物学特性及衰老表型的测定与分析
    唐慧青, 常书福, 于志锋, 张雷, 谈小倩, 瞿伟, 李亮, 钱珍, 顾坚忠, 徐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1): 44-5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69
    摘要388)   HTML25)    PDF (2106KB)(313)    收藏

    目的 测定与分析SHJH hr 小鼠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衰老表型,为该小鼠模型用于衰老机制研究、抗衰老药物研发等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以对应同周龄段的ICR小鼠为对照,测定SHJH hr 小鼠3~16周龄体质量生长数据、1~4胎繁育能力以及生命周期;测定6周龄SHJH hr 小鼠的血常规(30项)和血清生化指标(25项);采集8周龄SHJH hr 小鼠静脉血进行流式细胞分析,测定免疫细胞含量;利用显微CT测量4、8、26周龄SHJH hr 小鼠松质骨衰老骨结构与骨密度;组织学观察8周龄小鼠骨和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ICR小鼠相比, SHJH hr 小鼠16周龄时雌雄体质量均明显偏低(P<0.05),母鼠繁育性能低下(P<0.01)或不具备正常的繁育性能。SHJH hr 小鼠的生存时间最短57周龄,最长为71周龄,较正常ICR小鼠短,表现出明显的快速衰老现象;同时,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骨与软骨组织病理变化均显示SHJH hr 小鼠生理机能加速衰老与异常。 结论 SHJH hr 小鼠符合快速衰老的部分特性,并伴有因衰老而导致的某些生理病理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动物衰老模型的研究进展
    尹丹阳, 胡怡, 史仍飞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2): 156-16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94
    摘要383)   HTML18)    PDF (751KB)(350)    收藏

    随着全球老龄化日益严重,衰老相关问题成了健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动物衰老模型得到广泛开发与应用,在衰老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线虫和果蝇等寿命较短的动物在衰老研究中具有天然优势;各类大鼠、小鼠衰老模型被用于多种衰老研究;同时,非洲青鳉鱼等新型动物衰老模型也相继得以开发应用。本文回顾了目前在衰老研究中使用的主要动物模型,并对各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比较研究
    卢心鹏, 刘蓉, 黄文博, 赵瑾, 李洪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01-20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18
    摘要374)   HTML47)    PDF (1271KB)(953)    收藏

    目的 比较烟草烟雾暴露(cigarette smoke exposure,CSE)及其联合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气道内滴注两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E组和CSE+LPS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正常环境饲养、熏烟箱CSE、熏烟箱CSE联合LPS气道内滴注。建立大鼠COPD模型后24周检测大鼠肺功能,HE染色观察气道和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 ɑ,TNF-ɑ)含量。结果 CSE+LPS组和CSE组大鼠肺功能结果显示,气道阻力、静态肺顺应性、功能残气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第50 m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呼气容积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CSE+LPS组比CSE组大鼠的肺功能明显下降(均P<0.05)。CSE组和CSE+LPS组肺泡腔均呈代偿性扩张,LPS+CSE组可见部分间隔变薄、断裂,形成肺大泡。CSE+LPS组和CSE组大鼠血清IL-8和TNF-ɑ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CSE+LPS组大鼠TNF-ɑ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SE组(P<0.05)。结论 应用CSE联合气管滴注LPS的方法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更接近于人类疾病的临床表现,CSE+LPS联合方法优于单纯CSE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胃癌类器官在精准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巩淼淼, 周丽桂, 赵菊梅, 师长宏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48-25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59
    摘要370)   HTML29)    PDF (930KB)(440)    收藏

    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或来源于患者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种体外三维培养系统。运用该培养技术,正常胃类器官和胃癌类器官均可建立起来。类器官具有高保真性,尤其是可保留其来源组织中的分子结构、功能特征和遗传信息等,可用于治疗靶点筛选和药物反应预测及验证,为胃癌精准医学研究及实验动物替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目前胃癌类器官模型的建立情况,以及类器官与精准医学的发展前景等,为胃癌类器官应用于精准医学研究提供理想的体外模型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复方卡森糖浆缓解 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麦丽开·阿不力米提, 艾山·艾比布勒, 史深, 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依木, 艾尼瓦尔·塔力甫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194-20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40
    摘要368)   HTML33)    PDF (1642KB)(328)    收藏

    目的 探讨复方卡森糖浆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e)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800 mg/kg建立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根据服用药物及剂量不同分为模型对照组(不服用药物),复方卡森糖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炎消迪娜儿糖浆阳性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复方卡森糖浆(8 mL·kg-1·d-1)与炎消迪娜儿糖浆(12 mL·kg-1·d-1)分别灌胃后,检测小鼠血清生化、肝功能及肝损伤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性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升高(P<0.05),提示肝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卡森糖浆治疗后血清生化、肝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增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卡森糖浆各剂量组小鼠SOD活性均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复方卡森糖浆组的小鼠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变性、坏死等肝损伤病理现象有所改善。结论 复方卡森糖浆能有效缓解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状态,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横向主动脉缩窄术致兔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
    罗庆祎, 章体玲, 丁云川, 陈剑, 赵丽, 王庆慧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5): 401-40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20
    摘要365)   HTML23)    PDF (1859KB)(276)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横向主动脉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术建立兔心力衰竭模型的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 25只普通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手术组(n=15)和假手术组(n=10)。手术组动物行TAC术,建立兔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行开胸手术但不进行缩窄操作。术后4周和8周超声检查心脏功能,术后8周检测降主动脉流速;结合分子生物学指标及病理学观察,评估TAC术建立兔心力衰竭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结果 TAC术后8周,手术组兔存活13只,假手术组兔存活10只,手术组主动脉弓缩窄处血流速度均大于2.20 m/s。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心率、升主动脉内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左心室组织中NT-proBNP和β-MHC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TAC术后8周,手术组心肌细胞肥大且排列紊乱,心肌纤维束增宽。TAC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 结论 应用TAC术建立实验兔心力衰竭模型是有效且可行的。心脏超声是评估主动脉弓缩窄程度及心力衰竭建模成功与否的有效手段。手术组实验兔在TAC术后8周时心肌出现失代偿反应,形成不可逆的心力衰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大鼠急性牙髓炎痛敏模型的疼痛效应评价
    赵斯佳, 何新宇, 景泉, 马林, 郭春岚, 万阔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333-34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71
    摘要360)   HTML360)    PDF (1551KB)(304)    收藏

    目的 采用大鼠上颌磨牙开髓暂封脂多糖处理的方法诱导急性牙髓炎模型,并对造模后大鼠出现的急性疼痛和牙髓炎症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探究急性牙髓炎模型大鼠的痛阈改变。 方法 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脂多糖(LPS)组、生理盐水(NS)组和空白对照(SHAM)组,每组15只。LPS组大鼠右上第一磨牙开髓后暂封LPS,制备大鼠急性牙髓炎模型;NS组开髓暂封生理盐水;SHAM组仅进行诱导麻醉。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的2 h、24 h、48 h和72 h,分别检测3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学指标,包括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足机械刺激后的50%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舌机械刺激后的头部退缩反射阈值(head withdrawal threshold,HWT)、冷刺激后的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以及牙齿冷刺激后的头部退缩反射潜伏期(head withdrawal latency,HWL);麻醉处死大鼠后,HE染色观察牙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结果 在自发性疼痛行为方面,造模后LPS组大鼠面部梳理时间明显多于NS组(P<0.05),且随造模后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而大鼠活动时间未见明显差异。在机械痛敏方面,造模后2 h、24 h及48 h的LPS组HWT明显低于NS组(P<0.05);LPS组和NS组大鼠的50% PWT分别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但LPS组与NS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在冷刺激痛敏方面,LPS组较NS组大鼠的HWL在造模后2 h和48 h明显降低(P<0.05);造模后72 h,LPS组的PWL较NS组明显降低(P<0.05)。LPS及NS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在造模后2 h开始升高,并于48 h达到峰值,组间差异明显(P<0.01或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自造模后24 h至72 h,LPS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区逐渐由穿髓点依次扩大至冠髓及上段根髓,NS组较LPS组的炎症表现程度较轻。 结论 基于大鼠行为学观察、牙髓病理学特征改变及血清炎性因子检测,LPS诱导急性牙髓炎模型可导致大鼠出现病理性疼痛和痛阈改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从评审角度讨论动物实验室文件管理中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李海玉, 许虎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44-24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14
    摘要351)   HTML23)    PDF (744KB)(511)    收藏

    医院建立一个良好的动物实验平台,需配套建立一套完善的动物实验管理体系。其中,文件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笔者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实验室认可与检测机构认可评审员的角度出发,讨论动物实验室文件管理中常见问题,并探讨完善策略,为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放置时间对大鼠血清样本中电解质含量及pH值的影响
    冯丁山, 黄业宇, 张晓昕, 吴爱琴, 王湛, 苏林梁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4): 301-30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23
    摘要342)   HTML624)    PDF (794KB)(218)    收藏

    目的 观察SD大鼠血清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K+、Na+、Ca2+、Cl-含量和pH值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取雌雄SD大鼠各20只,腹腔静脉采血后分离血清,样本加盖存放于2~8 ℃,在0 h、2 h、4 h、6 h、24 h、48 h和120 h共7个时间点分别测定K+、Na+、Ca2+、Cl-含量和pH值。 结果 K+、Na+ 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 h检测结果比较,放置48 h和120 h的Cl- 含量明显升高(P<0.05),放置48 h和120 h的Ca 2+含量明显降低(P<0.05),放置24 h、48 h、120 h的pH值明显升高(P<0.05);而在6 h内这3个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SD大鼠血清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Ca2+、Cl-、pH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样本应加盖贮存于2~8 ℃,并在6 h内完成检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胡祺雯, 毕正, 刘海萍, 董志华, 朱燕林, 王进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5): 423-43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63
    摘要340)   HTML33)    PDF (883KB)(305)    收藏

    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的发生可能与母体营养不良、胎盘功能异常、免疫异常、遗传相关问题以及其他疾病有关,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IUGR的研究以及其动物模型相关研究的发展是产科学中的关键问题。IUGR模型以实验啮齿类动物如小鼠、大鼠,以及部分哺乳类动物如猪、兔、羊为主要造模动物。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IUGR模型,包括营养限制模型、高海拔妊娠模型、自然选择模型、尼古丁暴露模型等,并描述各种模型的构建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
    李潇, 颜海鹏, 肖政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07-21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21
    摘要323)   HTML30)    PDF (676KB)(702)    收藏

    脓毒症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其致病机制复杂,常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其中炎性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联结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加重病情进展。目前脓毒症病死率约2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建立稳定可靠的脓毒症实验动物模型是了解感染早期宿主防御调控机制、病情进展期宿主反应失调机制及研究新型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种类繁多,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就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不同剂量氯胺酮与赛拉嗪复合用于巴马小型猪短时间麻醉效果观察
    申晨, 张宝杰, 王学民, 朱瑾彦, 张敏, 李彬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3): 262-26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27
    摘要320)   HTML21)    PDF (636KB)(590)    收藏

    目的 对小型猪行盐酸氯胺酮及赛拉嗪复合麻醉,并分析药物剂量高低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6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氯胺酮10 mg/kg+赛拉嗪2 mg/kg行肌内注射麻醉;B组应用氯胺酮10 mg/kg +赛拉嗪1.5 mg/kg行肌内注射麻醉;C组应用氯胺酮5 mg/kg+赛拉嗪2 mg/kg行肌内注射,然后记录麻醉监测指标。结果 A组及B两组之间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及B组麻醉清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 应用氯胺酮10 mg/kg复合赛拉嗪1.5~2 mg/kg肌内注射麻醉,起效较快,麻醉深度稳定,体动不明显,安全性满意,可应用于短时间的手术和诊疗处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齿状回未成熟颗粒神经元在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魏盛, 耿希文, 赵峰, 李自发, 张浩, 胡明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5): 377-38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46
    摘要314)   HTML200)    PDF (1462KB)(311)    附件资料 (256KB)    收藏

    重度抑郁症已经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由于起效慢、不良反应大等缺陷,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大局限性。近年来,氯胺酮数小时起效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备受人们关注,但其神经机制不明了,制约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2022年5月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Rawat等的研究报告,证实了小鼠海马齿状回中未成熟颗粒神经元的急性激活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对这一研究做文献分析,并对后续相关工作进行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动物研究:体内实验报告》即ARRIVE 2.0指南的解释和阐述(二)
    陈国元, 卢晓, 白玉, 于灵芝, 乔颖, 王剑, 卢今, 刘晓宇, 卢选成, 高静, 李垚, 庞万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323-33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42
    摘要314)   HTML30)    PDF (1187KB)(356)    收藏

    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透明且准确地报告其研究过程有利于读者评估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而重复该实验或在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ARRIVE 2.0指南是英国国家3Rs中心(NC3Rs)于2019年组织发布的一份适用于任何与活体动物研究报告相关的指导性清单,用以提高动物体内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临床转化率。ARRIVE 2.0指南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细节,确保动物实验结果信息被充分评估和利用,还可以使读者准确且清晰地了解作者所表述的内容,促进基础研究评审过程的透明化和完整性。目前,ARRIVE 2.0指南已经被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广泛采纳。本文是在国际期刊遵循ARRIVE 2.0指南的最佳实践基础上,对2020年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上的ARRIVE 2.0指南完整解读版(原文请见 https://arriveguidelines.org )进行中文编译(第二部分包括“关键10条”里的第4~7条:“随机化”、“盲法”、“结果测量”和“统计方法”等部分),以期促进国内研究人员充分理解并使用ARRIVE 2.0指南,提高实验动物研究及报告的规范性,助推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与比较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虚拟现实在实验动物行为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张超超, 田雪松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1): 73-7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78
    摘要313)   HTML35)    PDF (737KB)(283)    收藏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进行场景模拟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动物行为分析的可靠工具。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动物行为分析为遗传学、生态学、神经科学、经济学以及机器人科学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有用信息。动物行为分析可分为刺激独立于动物对刺激的反应的开环研究,以及刺激根据动物的实时运动进行调整的闭环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动物行为分析的起源、概念和应用领域,回顾了传统技术条件下以视觉刺激为代表的动物行为开环研究的不足;然后以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刺激为例,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条件下的动物行为分析系统能够将精确的实验控制与复杂的实验动物行为相结合的可行性,完成了真实物理世界的实验方法无法实现的闭环研究;最后对虚拟现实发展为高级模拟及虚拟动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动物在体心脏传导系统标测技术的研究生教学新模式探索
    王小康, 赵若瑾, 吕昀徽, 岳广新, 刘尚雨, 贺婷, 彭鹏, 孟亮, 李巨波, 张宝杰, 申晨, 崔永春, 王欣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5): 466-47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59
    摘要311)   HTML200)    PDF (1074KB)(367)    收藏

    目的 探索一种“理论授课-实体操作-5WHYs分析-针对性强化训练-考核”(STIM)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 方法 10名教育背景和技术水平相当的心血管专业研究生,分别接受STIM模式(n=5)和传统“理论-操作-考核”(TPT,n=5)模式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及电生理标测专项技术教学,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与TPT组比较,STIM组学生对心脏传导系统解剖位置和结构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电解剖图、电压图、电激动图和电传导图的构建和解读更快,且准确度更高。 结论 STIM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临床基本手术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值得心血管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广泛推广的专项技能强化教学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