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上一期   
    专家论坛
    中国实验猴产业的历史、现状、挑战与机遇
    孙强
    2024, 44(4):  343-35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112
    摘要 ( 100 )   HTML ( 349)   PDF (1167KB) ( 212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在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用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恒河猴和食蟹猴因与人类高度相似,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中国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从初期的无序扩张逐渐迈向标准化和精细化的成熟阶段。然而,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势头迅猛,导致对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需求急剧上升,加之一些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生产企业缺少长远考虑而致繁殖种群老化严重,繁殖力急剧下降,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供给缺口进一步扩大。在需求上升和供给下降的双重压力下,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价格急剧上涨。虽然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周期性下调,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被需求的趋势有所放缓,其价格已有较大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同时,在价格高企的大背景下,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产业内出现了种群繁殖能力退化加剧、微生物质量控制要求降低、遗传质量控制缺失和盲目投资建场等问题。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中国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重点是实验猴)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当前行业格局的成因,以及面临的潜在挑战与机遇,期望能为中国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组学数据集成分析
    吴玥, 李璐, 张阳, 王珏, 冯婷婷, 李依桐, 王凯, 孔琪
    2024, 44(4):  357-37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08
    摘要 ( 54 )   HTML ( 325)   PDF (3355KB) ( 97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各个公共数据库中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组学数据资源情况,包括数据分布、数据集数量、数据类型、物种、品系、研究内容等,从而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机制,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方法 定义特定病毒名称、时间范围和物种等检索策略与纳入排除标准,检索GEO、ArrayExpress等大型公共组学数据库。根据不同字段类型进行二次过滤,获取更精确的数据列表。建立组学数据文本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构建共现网络图,分析不同研究主题、技术方法和涉及物种之间的关联强度。同时,分析研究涉及的细胞类型、器官和参与的生物途径,以进一步阐明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致病相互作用。 结果 含有冠状病毒组学数据的公共数据库有20余个,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组学数据为主。常用物种为人、小鼠、仓鼠和猴,常用病毒株为Wuhan-Hu-1和USA-WA1/2020。此外,人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气道上皮细胞和Calu-3细胞,动物模型(如小鼠、猕猴与雪貂)则多采用肺组织。表达谱数据显示感染后参与炎症、细胞因子反应、补体途径、细胞损伤、增殖和分化等通路基因显著上调。蛋白组学研究揭示,在不同感染阶段的患者样本中磷酸化蛋白质组、泛素组和全蛋白质组具有显著变化。特定蛋白质类别,包括病毒受体和蛋白酶、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凝血系统相关蛋白、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及纤维化标志物等六类蛋白均在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生改变。此外,代谢组数据提示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花生四烯酸和油酸可作为潜在的代谢标志物。表观组学研究结果显示,m6A甲基化在新冠病毒复制、感染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对宿主细胞-病毒互作产生影响。N、S、非结构蛋白2和3泛素化最为显著。微生物组学研究趋势表明,肠道和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正在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结论 冠状病毒组学数据类型丰富,模型与细胞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病毒的特征,造模物种和技术方法的选择具有差异性。研究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多组学数据可以揭示宿主-病原体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发现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为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制提供丰富信息。

    低氧敏感和低氧耐受型Wistar大鼠筛选及其G1代的低氧敏感性初探
    肖攀, 王红义, 陆璐, 张梅, 陈克明, 申栋帅, 牛廷献
    2024, 44(4):  374-38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17
    摘要 ( 35 )   HTML ( 330)   PDF (1672KB) ( 78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G0代普通型Wistar大鼠筛选并传代,分别得到低氧敏感型和低氧耐受型G1代大鼠,初步探讨G1代大鼠和普通型大鼠的低氧敏感性差异。 方法 取20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作为G0代,置于氧浓度控制系统中,记录G0代大鼠在3%氧气体积分数下从放入至濒死的时间(即耐低氧时间)。挑选耐低氧时间最短的30只大鼠(雌雄各半)进行交配传代,得到G1代低氧敏感型大鼠;挑选耐低氧时间最长的30只大鼠(雌雄各半)进行交配传代,得到G1代低氧耐受型大鼠。另取24只普通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大鼠置于常氧环境,模型对照组大鼠、G1代低氧敏感型大鼠(即G1敏感组)和G1代低氧耐受型大鼠(即G1耐受组)一同置入低压低氧实验舱(模拟海拔5 000 m环境),12 h后检测或观察血气、血常规、血生化、病理切片和低氧相关基因等指标,比较4组动物的低氧敏感性差异。 结果 与G0代普通型大鼠相比,G1代耐受型大鼠的耐低氧时间显著延长(P<0.01)。相比于模型对照组,G1耐受组大鼠的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tO2)显著升高(P<0.05);G1敏感组大鼠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NEUT)、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肌酐(creatinine,Cr)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系数和肺系数显著升高(P<0.05)。此外,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G1敏感组和G1耐受组大鼠的脑组织和肺组织均受到明显损伤,且3组大鼠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相比普通型大鼠,G1代低氧敏感型/耐受型大鼠表现出良好的低氧敏感/耐受性状趋势,但仍需通过不断近交筛选传代来纯化并稳固性状。

    版纳微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的构建方法初探
    刘凯, 胡毓琦, 耿亚田, 程文杰, 王晶, 魏太云, 赵红芳, 李加宇, 角德灵, 赵红业, 魏红江
    2024, 44(4):  384-39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60
    摘要 ( 43 )   HTML ( 20)   PDF (2116KB) ( 49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1型糖尿病微型猪模型,并探索有效延长模型猪生存周期的术后护理方案。 方法 选取7头版纳微型猪进行胰腺切除手术。术后3~5 d通过补充葡萄糖、维生素及抗生素等方法帮助其恢复。每日早晚两次检测血糖、尿糖水平,据此调整胰岛素补充量。每日巡视模型猪并记录其饮食欲、精神状态、虚弱程度、皮肤破损情况、粪尿量等数据,每周称量体重,直至动物死亡。根据模型猪状态及时给予葡萄糖注射液和乳酸林格氏液等以补充营养并纠正电解质失衡。 结果 7头版纳微型猪在胰腺切除术后均表现为随机血糖浓度大于11.1 mmol/L,远超正常猪的平均血糖值(6.0 mmol/L),尿糖阳性,且其体重呈渐进性下降等典型的糖尿病临床表征,提示1型糖尿病模型构建成功。此外,存活时间超过8周的1型糖尿病猪还出现了渐进性被毛脱落及皮肤破溃的情况;在模型猪无法站立乃至无法自主进食时进行安乐死,并采集其肝脏、肾脏及皮肤等受累及的器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及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也可见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肝脏淤血、肝糖原大量蓄积、肝细胞气球样变和渐进性肝脏纤维化,肾小球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蛋白尿,真皮层出现淤血、血管壁变薄以及不同程度的角化不全和角化不良等肝脏、肾脏及皮肤组织病变。本研究构建的版纳微型猪糖尿病模型平均生存期为44 d,最长可生存121 d。 结论 通过胰腺切除术可成功建立版纳微型猪的1型糖尿病模型,进一步通过术后精心护理可获得并发症明显的长期1型糖尿病微型猪模型,这为1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大动物模型。

    复发性流产动物模型特点评价与应用分析
    丁天送, 谢京红, 杨斌, 李河桥, 乔一倬, 陈心如, 田纹凡, 李佳佩, 张婉怡, 李帆旋
    2024, 44(4):  393-40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13
    摘要 ( 42 )   HTML ( 16)   PDF (1051KB) ( 48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目前国内外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动物模型的特点并进行评价,为RSA模型的标准化制备提供参考和指导。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复发性流产”等和“动物模型”为并列主题词,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20日的RSA动物实验性文献,共收集相关文献1 411篇。从RSA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要素、RSA动物模型的造模过程及结果评定、RSA动物模型用于药理药效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建立Excel表进行系统分析和讨论。 结果 筛选后共获得符合标准的实验性研究文献138篇。构建RSA动物模型时,西医动物模型中,免疫型模型最为广泛(96.92%),且以Clark模型为主(92.31%);中医模型中,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型占70.00%,肾虚血瘀型占20.00%,虚热证型占10.00%。大部分动物周龄选择在6~8周龄(33.86%)和8周龄(32.28%)。动物合笼时间多选在合笼日18∶00。81.03%的文献仅合笼后次日对动物有无形成阴栓进行1次检查,几乎均在次日上午检查,具体时间8∶00排名靠前(17.02%)。最常用的受试药物给药周期是妊娠后连续灌胃14 d。受试药种类中,西药受试药以蛋白类药物为主(29.17%),中药受试药以中药汤剂为主(81.11%)。指标检测方法多为肉眼胚胎观察(22.54%)、蛋白质印迹(15.96%)、PCR(13.58%)、ELISA(12.91%)、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10.80%)和免疫组织化学(9.39%)等。 结论 由于RSA病因繁杂,针对不同病因应构建相应的动物模型。西医模型构建时多选用Clark模型,中医模型构建时以肾虚-黄体抑制-病症结合模型为主。RSA动物模型在相关研究中应用广泛,但需要加强系统性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的盆腔炎性疾病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郑艺清, 邓亚胜, 范燕萍, 梁天薇, 黄慧, 刘永辉, 倪召兵, 林江
    2024, 44(4):  405-41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12
    摘要 ( 49 )   HTML ( 15)   PDF (974KB) ( 45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和评价指标,为改进PI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完善PID动物模型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盆腔炎”并且“动物模型”或“鼠”或“豚鼠”或“兔”或“犬”或“猪”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检索2013—2023年发表的PID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对文献中记载的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法、造模周期、检测指标、阳性对照用药和给药时间等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检索筛选出2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PID动物模型文献。其中,模型动物种类选用最多的是SD大鼠,其次为Wistar大鼠;最常用的造模方式是机械损伤联合细菌感染法,其次是苯酚胶浆法;急性盆腔炎(acut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APID)和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动物造模周期频次最高的是8~14 d,其他不明确分期PID造模周期频数最高的是7 d;高频检测指标包括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相关指标、肉眼观察组织外观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和病理评分等;阳性对照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妇科千金片,其次是金刚藤胶囊;APID给药时间频数最高的是7 d,CPID/SPID动物模型给药时间频次最多的是15~21 d。 结论 目前SD大鼠和Wistar大鼠是制备PID模型常用的实验动物,采用机械损伤加混合细菌感染双重造模法与临床发病机制吻合度较高,可建立术后宫腔感染引起的PID模型;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选取不同的阳性对照药物和检测指标进行整体评价。现有的PID动物模型研究大都以西医诊断为标准,对中医症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较少,需结合中医理论病因病机,构建更符合中医临床病证的PID动物模型。

    长爪沙鼠脑缺血和听觉障碍模型研究进展
    张梓珊, 伍颖, 李飞扬, 杜小燕
    2024, 44(4):  419-42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32
    摘要 ( 43 )   HTML ( 12)   PDF (999KB) ( 72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动物长爪沙鼠均源自中国。早在1930年代,野生长爪沙鼠经人工驯养后被引入医学研究。时至今日,长爪沙鼠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脑神经、寄生虫和微生物、肿瘤等研究领域。长爪沙鼠具有独特的脑底动脉解剖学特点,例如先天性Willis环缺失。因此,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的简易手术操作既可以构建脑缺血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还可以实现同体对照。长爪沙鼠的这一解剖特点不仅增加了脑缺血的敏感性,也易于诱导耳蜗缺血。因此,长爪沙鼠在制备听觉障碍模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和听觉障碍模型的发病过程和病理表现均与人类患者有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利用长爪沙鼠构建了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耳蜗缺血模型、人工耳蜗植入模型、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模型等,均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重点阐述当前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和听觉障碍模型的创制方法和评价指标,讨论各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进展,以期为长爪沙鼠在这两个重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实验用猫繁育与应用相关数据的检测分析
    吴贤生, 黄威, 梁勇芬, 邓卉, 翟永欢, 杨嘉俊, 黄甘泉, 王刚
    2024, 44(4):  428-43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33
    摘要 ( 45 )   HTML ( 15)   PDF (847KB) ( 44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普通环境实验动物设施中培养和繁育实验用猫,收集实验用猫的背景数据并与外购家猫进行比较,评估繁育实验用猫的可行性。 方法 引进本土猫种进行普通环境实验条件下的繁殖和种群扩大培养,记录仔猫存活率和生长曲线。检测F1代20只实验用猫(雌雄各半)的血常规、血生化、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并进行雌雄性别间比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中降压物质检查法测量实验用猫的血压值及对组胺的灵敏度,并与同期使用的173只外购家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实验用猫对普通环境实验设施适应良好,仔猫8周龄存活率为77.08%。雄性实验用猫的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雌性(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低于雌性(P<0.01)。雄性实验用猫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高于雌性(P<0.05或P<0.01),胆固醇、球蛋白和总蛋白显著低于雌性(P<0.01)。雄性实验用猫的肝脏系数显著低于雌性(P<0.05),肾脏系数显著高于雌性(P<0.05);脾脏和肾脏的脏脑比显著高于雌性(P<0.05或P<0.01)。实验用猫的心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及对组胺的灵敏度在不同性别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实验用猫比较,外购家猫的心律、收缩压和平均压均显著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胺所致血压变化幅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在普通环境实验动物设施条件下培育实验用猫具有可行性,使用背景数据清晰且标准化的实验用猫进行科学研究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设施与技术
    不同材质的微生物捕捉滤膜在屏障环境设施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孔垂琴, 田苗苗, 蔡利东, 吴东, 倪露, 张楚漫, 杨慧欣
    2024, 44(4):  436-44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04
    摘要 ( 44 )   HTML ( 13)   PDF (994KB) ( 54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探究不同材质滤膜的微生物捕捉性能,评估其对屏障环境实验设施中啮齿类动物健康状况的监测效果。 方法 以嗜肺巴斯德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滤膜捕捉微生物的过程,以捕捉粉尘质量、最低检测限度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的Ct值差异综合评估5种具有吸附、透气性能的自选材质滤膜(M1~M5)和商品化捕捉滤膜(T1)的微生物捕捉效果。将性能最优的自选材质滤膜置于屏障设施内笼架的通风管道中,用相应笼架的哨兵鼠作为对照组,以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计算阳性检出率和符合率,探讨其作为微生物捕捉滤膜在屏障设施内监测实验动物健康状况的可行性。 结果 从捕捉粉尘质量看,自选材质滤膜M3(滤径为0.1 μm的无纺布可作为材质)的捕捉效果仅次于T1,捕捉量达0.126 g;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除M4外,其余材质的滤膜最低检测限度均为102 CFU/g;对于嗜肺巴斯德杆菌,所有滤膜的最低检测限度皆为102 CFU/g;但M3的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Ct值显著小于其他材质,故5种自选材质滤膜中M3的捕捉效果最好。滤膜检测验证实验中,表皮葡萄球菌在哨兵鼠粪便和M3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0%(6/12)和58.33%(7/12),符合率为92%;大肠埃希菌在哨兵鼠粪便和M3中阳性检出率均为50.00%(6/12),符合率为100%。 结论 5种自选材质滤膜中,M3捕捉效果最佳;在屏障环境设施内,M3对于表皮葡萄球菌的监测效果优于哨兵鼠。因此,滤径为0.1 μm的无纺布可作为微生物捕捉滤膜材质,为笼架排风粉尘PCR监测用微生物捕捉滤膜的材质选择和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
    动物实验伦理的三个维度:基于生命价值、动物福利和风险防范的阐析
    赵勇
    2024, 44(4):  445-45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108
    摘要 ( 65 )   HTML ( 18)   PDF (1033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是基于动物实验的必要性、科学性以及实验人员专业技能和科研条件等因素,对动物实验做出可为或不可为的伦理判定。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人格特质以及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分工角色等的不同,人们对待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动物实验伦理如何与生命科技发展方骖并路,并始终发挥科技伦理的前瞻引导作用和底线保障功能,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研究的课题。目前,保障实验动物福利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伦理共识。但是,对待不同类别动物实验的态度和原则理念,以及在开展活体动物实验过程中如何真正有效地保证动物福利质量,则更应该纳入实验动物科技伦理管理范畴。本文基于生物技术在实验动物领域的深度应用,考量动物实验行为对科技伦理理念发展的促进作用,系统阐释了实验动物的特殊生命价值地位以及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关系,并列举了不同种类实验动物的福利质量评估方法,证明生命价值观的哲学思想是动物实验伦理的核心,动物实验的质量和意义决定着实验动物生命价值实现的伦理水平,动物福利技术则为动物实验提供高水平的伦理保障。伦理学理论与实验动物生命科技的紧密结合是动物实验伦理的客观要求。生命价值、动物福利与风险防范共同构成了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质量,避免出现伦理偏差的根本因素。

    实验动物管理
    《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制度特点及近十年实施情况分析
    邓少嫦, 林丹荣, 梁楚军, 雷伟侨, 杨锦淳, 赵维波
    2024, 44(4):  455-46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30
    摘要 ( 56 )   HTML ( 14)   PDF (902KB) ( 39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0年10月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授权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机构开展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明确了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规范,推动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关注,标志着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通过制定《条例》配套文件,广东省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放管服”措施,在促进广东省实验动物规范管理和支撑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验动物科技平台建设、标准化工作、特色资源保存研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条例》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如实验动物福利内容规定需进一步明确、基因工程动物管理需加强具体指引、从业人员安全福利保障相关规定需完善、“一票否决制”需进一步细化落实、实验动物标准化建设仍需进一步推动、实验资源共享需探索有效机制。本文对《条例》的制度特点、立法后的实施情况和成效,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广东省近10年的实验动物管理实践经验,以期为实验动物立法提供参考。

    科普讲坛
    趣谈实验小鼠的毛色形成
    孙强
    2024, 44(4):  463-46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102
    摘要 ( 31 )   HTML ( 7)   PDF (754KB) ( 48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创团队推介
    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吕龙宝, 李乙江
    2024, 44(4):  467-46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4.099
    摘要 ( 34 )   HTML ( 10)   PDF (1624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