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顺铂对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轴功能的损伤作用及脱氢表雄酮的干预效应
    潘志强, 农淄心, 谢海纳, 彭佩克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29-24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82
    摘要195)   HTML38)    PDF (3170KB)(449)    收藏

    目的 研究顺铂(又名顺式-二氯二氨合铂,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DDP)抑制小鼠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作用途径,并观察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的干预效应。 方法 将60只成年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DP建模组、DHEA治疗组,每组10只雄性和10只雌性小鼠。DDP建模组小鼠按2.5 mg·kg-1·d-1剂量腹腔注射DDP溶液,每3 d注射1次,共7次;造模同日,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而DEHA治疗组小鼠在予以DDP处理的同时,按8.3 mg·kg-1·d-1剂量给予DHEA灌胃,连续给药21 d。通过旷场、抓力和转棒试验观察小鼠疲劳指标的变化,采用常规组织切片的HE染色法观察肾上腺、睾丸与卵巢组织形态的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小鼠血清类固醇激素的含量,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睾丸和卵巢组织中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DP建模组雄性与雌性小鼠的体重以及旷场运动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雌性小鼠的抓力和转棒时间也均显著下降(P<0.05);而DHEA治疗组小鼠的上述疲劳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DDP建模组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中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且睾丸间质水肿,雌性小鼠卵巢组织中大量原始卵泡被激活,闭锁卵泡增多,卵泡颗粒细胞减少;而DHEA治疗组小鼠睾丸和卵巢受损伤表型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DDP建模组雄性与雌性小鼠血清睾酮、二氢睾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雄性小鼠血清孕烯醇酮含量下降而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雌性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DDP建模组比较,DHEA治疗组雄性小鼠的孕烯醇酮含量和雌性小鼠的孕酮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雌性小鼠的孕烯醇酮含量和雄性小鼠的孕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DDP建模组雄性与雌性小鼠的肾上腺Cyp21a1、Cyp11a1基因和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雌性小鼠肾上腺Hsd3b2基因,卵巢StarCyp11a1、Lhr基因,下丘脑Crh、垂体PomcLhb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雄性小鼠睾丸Star基因及StAR蛋白以及垂体FshbLhb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DDP建模组比较,补充DHEA后,雄性小鼠肾上腺Cyp17a1基因和睾丸Cyp17a1、Lhr、Fshr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雌性小鼠肾上腺Cyp11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肾上腺Hsd3b2基因和卵巢StarCyp11a1、Hsd3b2、Lhr基因,以及垂体Lhb基因表达均上调(P<0.05)。 结论 DDP间断给药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与性腺轴功能,并且雌性受抑制更显著;补充DHEA有助于调节体内类固醇激素水平的自身稳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标准的变化及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郭连香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339-34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88
    摘要284)   HTML57)    PDF (859KB)(374)    收藏

    2023年7月1日,新的国家标准GB 14922—2022《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正式实施。本文是基于第十六届华东地区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上的报告演讲稿整理而成,内容主要是介绍和分析国家标准GB 14922—2022在修订前后的主要变化,同时将新的国家标准与国际上其他机构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或指南进行比较,并对我国实验动物设施运行主体在制定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测方案时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做一简要讨论,以供同行交流与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潘洪玉, 柴文君, 闫明霞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334-33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18
    摘要207)   HTML11)    PDF (1793KB)(32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动物研究:体内实验报告》即ARRIVE 2.0指南的解释和阐述(二)
    陈国元, 卢晓, 白玉, 于灵芝, 乔颖, 王剑, 卢今, 刘晓宇, 卢选成, 高静, 李垚, 庞万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323-33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42
    摘要305)   HTML30)    PDF (1187KB)(311)    收藏

    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透明且准确地报告其研究过程有利于读者评估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而重复该实验或在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ARRIVE 2.0指南是英国国家3Rs中心(NC3Rs)于2019年组织发布的一份适用于任何与活体动物研究报告相关的指导性清单,用以提高动物体内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临床转化率。ARRIVE 2.0指南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细节,确保动物实验结果信息被充分评估和利用,还可以使读者准确且清晰地了解作者所表述的内容,促进基础研究评审过程的透明化和完整性。目前,ARRIVE 2.0指南已经被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广泛采纳。本文是在国际期刊遵循ARRIVE 2.0指南的最佳实践基础上,对2020年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上的ARRIVE 2.0指南完整解读版(原文请见 https://arriveguidelines.org )进行中文编译(第二部分包括“关键10条”里的第4~7条:“随机化”、“盲法”、“结果测量”和“统计方法”等部分),以期促进国内研究人员充分理解并使用ARRIVE 2.0指南,提高实验动物研究及报告的规范性,助推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与比较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沿革与展望——以上海市近10年发展为例
    赵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492-50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34
    摘要283)   HTML158)    PDF (1101KB)(273)    收藏

    世界各国的文化信仰、发展历程和科技水平存在差异,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2001年科学技术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实验动物专项管理制度的创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足实验动物福利和科研需求,发布了一系列实验动物相关的国家标准,各省市也成立了地方性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和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等,为实验动物科学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文回顾上海市近10年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进展,反映近年来国家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沿革,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实验动物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动物研究:体内实验报告》即ARRIVE 2.0指南的解释与阐述(三)
    刘晓宇, 卢选成, 师晓萌, 张雨舟, 吕超, 陈国元, 卢晓, 白玉, 高静, 李垚, 刘永刚, 陶雨风, 庞万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446-45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39
    摘要194)   HTML23)    PDF (1578KB)(265)    收藏

    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透明且准确地报告其研究过程有利于读者对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重复该实验或在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ARRIVE 2.0指南是英国国家3Rs中心(NC3Rs)于2019年组织发布的一份适用于任何与活体动物研究报告相关的指导性清单,用以提高动物体内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临床转化率。ARRIVE 2.0指南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细节,确保动物实验结果信息被充分评估和利用,还可以使读者准确且清晰地了解作者所表述的内容,促进基础研究评审过程的透明化和完整性。目前,ARRIVE 2.0指南已经被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广泛采纳。本文是在国际期刊遵循ARRIVE 2.0指南的最佳实践基础上,对2020年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上的ARRIVE 2.0指南完整解读版(原文请见 https://arriveguidelines.org )进行中文编译(第三部分包括“关键10条”里的第8~10条:“实验动物”、“实验步骤”和“结果”部分),以期促进国内研究人员充分理解并使用ARRIVE 2.0指南,提高实验动物研究及报告的规范性,助推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与比较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神经母细胞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谭志刚, 刘锦信, 郑楚雅, 廖文峰, 冯露平, 彭红丽, 严秀, 卓振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88-29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94
    摘要142)   HTML6)    PDF (1067KB)(228)    收藏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居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第四位,占儿童肿瘤死亡人数的15%,高危患者存活率低。目前对于NB的发病及药物治疗机制知之甚少。NB动物模型可以表征NB发展特征,是研究预防和治疗NB的重要工具,然而尚未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NB的所有特征。本文介绍了当前研究较多的几种NB动物模型(小鼠模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和斑马鱼模型),并对每种NB动物模型的种类、构建方法、特征、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做了详细阐述,同时对NB的应用方向及前景进行概括,以期为NB动物模型构建和NB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痤疮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张睿, 吕美豫, 张建军, 刘金莲, 陈彦, 黄志强, 刘尧, 周澜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398-40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21
    摘要191)   HTML16)    PDF (808KB)(213)    收藏

    近年来学者们根据对痤疮发生机制的认识建立了痤疮炎症动物模型、移植人皮痤疮动物模型和天然痤疮动物模型,其中炎症模型主要由细菌感染、化学药物涂抹和异物注射诱导,天然痤疮动物模型包括某些对激素敏感的动物和某些具有类似痤疮临床表现的动物。选择合适的模型动物和造模方法,对不同程度、不同机制的痤疮干预产品研发很有必要。目前我国的祛痤疮保健功能只有人体评价标准,无动物评价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痤疮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祛痤疮产品的研发进度。本文对痤疮产生的条件、人类皮肤特点、痤疮丙酸杆菌对人体皮肤的双向作用、痤疮动物模型、常用的观察与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总结,为痤疮发病机制研究、祛痤疮保健和治疗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动物研究:体内实验报告》即ARRIVE 2.0指南的解释和阐述(四)
    李夏莹, 田永路, 刘晓宇, 卢选成, 陈国元, 卢晓, 白玉, 高静, 李垚, 韦玉生, 庞万勇, 陶雨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6): 659-66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42
    摘要135)   HTML26)    PDF (1188KB)(213)    收藏

    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透明且准确地报告其研究过程有利于读者对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重复该实验或在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ARRIVE 2.0指南是英国国家3Rs中心(NC3Rs)于2019年组织发布的一份适用于任何与活体动物研究报告相关的指导性清单,用以提高动物体内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临床转化率。ARRIVE 2.0指南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细节,确保动物实验结果信息被充分评估和利用,还可以使读者准确且清晰地了解作者所表述的内容,促进基础研究评审过程的透明化和完整性。本文是在国际期刊遵循ARRIVE 2.0指南的最佳实践基础上,对2020 年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上的ARRIVE 2.0指南完整解读版( https://arriveguidelines.org )第四部分包括“推荐11条”里的第1~5条:“摘要”、“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伦理声明”和“饲养场所和饲养”等内容进行了编译、解释和阐述,以期促进国内研究人员充分理解并使用ARRIVE 2.0指南,提高实验动物研究及报告的规范性,助推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与比较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供应商来源的实验大鼠和小鼠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以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为例
    黄缨, 韦思羽, 蔡莉, 强苏静, 李冬婷, 丁玉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347-35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60
    摘要224)   HTML34)    PDF (1153KB)(206)    收藏

    目的 对供应商来源的实验大鼠、小鼠进行常规微生物监测,为实验动物设施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相关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方法 以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为例,在2021年4月到2023年4月间,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对来自7家供应商的大鼠、小鼠进行微生物质量抽检。具体参照国家标准中SPF级实验动物必须排除的微生物指标及其检测方法进行。 结果 抽检动物的检测总合格率为80.36%。其中SPF级大鼠抽检合格率为52.63%,SPF级近交系小鼠抽检合格率为82.76%,SPF级远交系小鼠抽检合格率为86.67%,SPF级免疫缺陷小鼠抽检合格率为86.36%。检测不合格的细菌学指标集中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啮齿杆菌H型,检出率分别为10.76%、3.16%、2.53%和0.63%。不合格的血清学指标为仙台病毒,发生率为2.53%。此外,除国家标准规定SPF级小鼠必须排除的微生物指标外,还在近交系小鼠中检测到阿米巴原虫和肠杆菌属菌株;在免疫缺陷小鼠中检测到产酸性克雷伯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15%、2.30%和4.55%。 结论 供应商来源的大小鼠动物中存在一定的病原体感染发生率,相关动物设施有必要强化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测,确保接收和饲养动物的质量,这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和保护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我与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40年
    富群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79-58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25
    摘要115)   HTML124)    PDF (2771KB)(202)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FDA现代化法案2.0给疾病动物模型发展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万颖寒, 顾也欣, 袁雨浓, 汤忞, 鲁立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472-48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83
    摘要243)   HTML562)    PDF (1127KB)(190)    收藏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科学探索和医疗健康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科学地开发疾病动物模型对生物医药科研和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鉴于多种新兴体外建模技术在过去十年中的蓬勃发展,2022年美国国会全票通过了FDA Modernization Act 2.0(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案2.0》,简称FDA现代化法案2.0),取消了自1938年以来实施的FDA批准新药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前必须经过动物实验的联邦强制要求,并正式提出体外疾病模型也可以被运用在临床前试验中,但并未禁止开展动物实验。本文解读了FDA现代化法案2.0的由来,介绍了细胞培养、类器官、器官芯片、生物3D打印模型和计算机模型这5种体外建模方式在科研、生物化工和制药业中的最新应用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概括了实验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发展的新趋势,并关注各种模型之间的交叉应用,旨在为我国今后的疾病动物模型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一种显著提高实验用斑马鱼繁殖效率和使用寿命的优化养殖方案
    金仕容, 华叶, 訾化星, 杜旭飞, 卜纪雯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97-30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04
    摘要182)   HTML29)    PDF (1580KB)(187)    收藏

    目的 解决实验用斑马鱼出现的生长发育滞后、产卵量不足等问题,以提高实验用斑马鱼的繁殖效率和使用寿命。 方法 取受精后2月龄的斑马鱼,以投喂商品化的观赏鱼专用颗粒饲料或冰冻成体卤虫为实验组,以投喂活的幼体卤虫为对照组。不同饵料投喂70 d内,通过测量体长和体重评估斑马鱼生长性能,通过统计产卵量和产卵率等评估斑马鱼繁殖性能。对甲状腺肿大病症明显的斑马鱼投喂颗粒饲料,通过测量其甲状腺肿大病灶直径大小变化评估颗粒饲料对该病症的抑制效果。将3种饲料配合使用,对饲养方案进行优化,通过繁殖性能测试验证其用于斑马鱼饲养的实际效果。 结果 从60 dpf开始投喂颗粒饲料直到111 dpf,颗粒饲料组的体长、体重均日渐优于对照组(P<0.000 1)。从60 dpf开始投喂成体卤虫直到96 dpf,成体卤虫组的体长增长趋势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而75~82 dpf时成体卤虫组的雌鱼体重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雌鱼(P<0.000 1)。成体卤虫组斑马鱼相比于对照组,雌雄间体色差异显著,在75 dpf时,已可以通过体色差异准确区分性别;而且成体卤虫组斑马鱼3月龄时产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 vs 27.78%,P<0.05)。另外,投喂颗粒饲料130 d后,所有实验用斑马鱼的甲状腺肿大病灶均消失。根据以上结果,将3种饲料组合,优化大于2月龄的斑马鱼饲养方案为上午保持喂食幼体卤虫,下午用颗粒饲料和成体卤虫交替投喂,直至12月龄斑马鱼的产卵率可以保持70%,产卵量达到(233.6±3.95)颗,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7.47%和90.24%,均显著高于原方案饲养组(P<0.001或P=0.01)。 结论 相比幼体卤虫饵料,商品化的颗粒饲料能显著提升斑马鱼的生长性能,并对甲状腺肿大病症有治疗作用,而成体卤虫饵料能显著提高斑马鱼的早期繁殖性能。优化后的饲养方案成功提高了斑马鱼的产卵效率,并延长其繁殖使用寿命,能更好地保障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兔眼角膜着染对眼刺激性试验结果评价的影响
    徐红花, 金天, 王海, 沈梦莹, 王瑞, 周艺佳, 谭莹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307-31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69
    摘要139)   HTML16)    PDF (1439KB)(184)    收藏

    目的 观察正常实验兔眼经荧光素钠染色后的着染现象对眼刺激性试验结果评价的影响。 方法 在进行针对氯化钠滴眼液、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和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的实验兔眼刺激性试验(每组4只,雌雄各半)中,将给予生理盐水的兔左眼(自身阴性对照)和给予药物制剂的右眼(给药实验)进行1%荧光素钠染色,然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连续31 d观察兔眼刺激反应并评分,记录兔角膜上皮着染的形态变化并计算着染发生率。观察结束后对眼球及哈氏腺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左眼着染发生率检查结果与给予相应药物的右眼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 给予生理盐水的左眼和给予药物制剂的右眼均无眼刺激反应,评分均为0,角膜着染总发生率分别为3%、1%,左右眼每天和总着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上皮着染形态有单点状着染、散在点状着染、局限性着染和大片融合着染的无规律变化,眼球及哈氏腺未见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评价为无刺激性。 结论 实验兔眼无规律间断出现的角膜上皮着染对眼刺激性试验的结果评价无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管理中心
    田雨光, 罗烘权, 袁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332-33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52
    摘要124)   HTML13)    PDF (1386KB)(17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hil-1基因通过饮食限制通路调节秀丽隐杆线虫寿命
    成慧, 方菲, 石嘉豪, 杨桦, 张梦杰, 杨平, 费俭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71-28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83
    摘要227)   HTML12)    PDF (1521KB)(168)    收藏

    目的 揭示H1连接子组蛋白基因(H1 linker histone gene,hil-1)的生理学功能,以及其调控线虫寿命的分子机制。 方法 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采用RNA干扰菌喂食、hil-1(gk229)突变体回交纯化以及过表达质粒显微注射技术来敲降、敲除以及过表达hil-1基因,然后观察线虫存活寿命及产卵情况,通过热耐受实验、百草枯应激实验和重金属Cr6+应激实验评价hil-1(gk229)突变体的抗逆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以及构建双突变体线虫进一步确定hil-1调控寿命所关联的信号通路和作用靶点。 结果 与野生型N2线虫相比,RNA干扰后的线虫寿命以及hil-1(gk229)突变体线虫寿命明显缩短(P<0.001),而hil-1全身性过表达后线虫寿命延长(P<0.05)。与野生型N2线虫相比,hil-1(gk229)突变体线虫对热压力和氧化压力的耐受性明显降低(P<0.001,P<0.05),而对重金属的耐受能力无差异(P>0.05)。并且,相比于野生型N2线虫,hil-1(gk229)突变体线虫的发育周期缩短(P<0.001),产卵提前(P<0.001),但产卵总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给eat-2(ad465)突变体线虫喂食hil-1 RNA干扰菌后,hil-1表达下调不影响eat-2(ad465)突变体线虫的寿命(P>0.05)。相较于野生型N2线虫,hil-1(gk229)突变体线虫中daf-16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01),其下游基因mtl-1和ctl-1表达也下调(P<0.05,P<0.001)。与daf-2(e1370)突变体相比,daf-2(e1370);hil-1(gk229)双突变体线虫的寿命无明显变化(P>0.05);而与daf-16(mu 86)突变体相比,daf-16(mu86);hil-1(gk229)双突变线虫的寿命明显缩短(P<0.001)。与对照组相比,在表皮和肠道中RNA干扰hil-1基因表达后线虫寿命明显缩短(P<0.001)。 结论 hil-1基因缺失明显缩短线虫寿命,同时使线虫对热压力和氧化压力的耐受性降低。hil-1基因可能通过饮食限制信号通路调控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且该作用主要在表皮和肠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俞佳慧, 巩倩, 庄乐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381-39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48
    摘要141)   HTML14)    PDF (1028KB)(164)    收藏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肺血管重构引起血管阻力增大的临床综合征,若不治疗将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关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治疗方法未能有效改善预后或降低死亡率。为了深入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建立合适的疾病动物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必不可少。本文概述了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特征,并总结了各类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同时阐述了近5年内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在3种治疗途径及相关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广藿香对贵州小型猪血清代谢组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陆涛峰, 张慧, 周洁, 李倩, 吴曙光, 吴延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53-26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86
    摘要148)   HTML16)    PDF (1940KB)(154)    收藏

    目的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ormetry,LC-MS/MS)技术研究广藿香对贵州小型猪血清代谢的影响,探讨其药理学作用机制。 方法 将9头贵州小型猪随机分为广藿香给药组(5头)和对照组(4头)。广藿香给药组按0.5 g·头-1·d-1剂量通过拌料经口饲喂广藿香中药配方颗粒,连续给药8 d;对照组正常饲喂,不额外给药。用药结束后采集各组动物的血清样品,采用LC-MS/MS技术分析各组样品的血清代谢物,对代谢组数据进行注释并与KEGG、HMDB和Lipidmaps数据库比对,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组间聚类、差异代谢物分析和功能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生物标志物及其可能的代谢通路。 结果 在广藿香给药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443个血清代谢物,筛选出44个差异显著(P<0.05)的代谢物,其中显著上调(P<0.01)的代谢物为肉桂酰甘氨酸、N-苄基-N-异丙基-N'-(4-三氟甲基)苯尿素、亚牛磺酸、D-葡萄糖-6-磷酸、顺-2-癸烯酸、二十碳二烯酸(顺-11,14)、前列腺素A2和10-羟基癸烯酸,显著下调(P<0.01)的代谢物为溶血磷脂酰胆碱22∶5、溶血磷脂酸22∶6和溶血磷脂酸22∶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MapID:map00250),以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通路(MapID:map00430)。 结论 广藿香能显著影响贵州小型猪的溶血磷脂酸类物质的代谢,可能通过影响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通路、牛磺酸-亚牛磺酸代谢通路,起到缓解机体氨基酸代谢紊乱、调节炎性反应发生等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一例树鼩毛发上皮瘤的诊断及细胞生物学特性观察
    翟珊珊, 梁亮, 曹颖颖, 李竹欣, 王青, 陶俊宇, 运晨霞, 冷静, 唐海波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440-44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73
    摘要104)   HTML6)    PDF (2689KB)(150)    收藏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树鼩的原发性肿瘤,为研究毛发上皮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基础。 方法 将常规自然饲养过程中发现胸腹部长有肿块的1例树鼩麻醉后,手术摘除肿块,肿块组织经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肿瘤细胞进行分离和传代培养。分离获得的肿瘤细胞接种至健康树鼩及裸小鼠皮下。每天观察1次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情况,裸小鼠连续观察2个月,树鼩观察6个月以上。 结果 HE染色显示发病树鼩腹部肿块组织中真皮内基底样细胞整体排列似串花瓣样,形成巢状及条索状且边缘界限清晰的肿瘤;进一步放大倍数后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呈栅栏状、基底状排列,核染色深,细胞质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中CK蛋白强阳性表达,ki-67蛋白呈低比例阳性表达;肿瘤细胞间质中Vimentin强阳性表达,Bcl2和CD10呈低比例阳性表达。分离获得的肿瘤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可传代培养。健康树鼩及裸小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后,均未见肿瘤形成。 结论 结合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形态结构、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综合诊断该例树鼩胸腹部肿块为毛发上皮细胞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ΦC31整合酶和载体质粒pUASTattB的12株果蝇转基因阴性对照品系的建立
    徐龙梅, 沈如凌, 范春, 吴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41-54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00
    摘要137)   HTML121)    PDF (1374KB)(149)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ΦC31整合酶和载体质粒pUASTattB的果蝇转基因系统的阴性对照品系,为转基因果蝇研究实验提供更科学的阴性对照。 方法 用显微注射法将载体质粒pUASTattB(可携带目的基因完成定点插入的常用载体质粒)转入携带ΦC31整合酶的4种不同遗传背景的果蝇品系attP-25C6、attP-68A4、attP-75B1和attP-86F8胚胎中,培养获得G0代成虫后将每只G0代成虫分别与平衡子果蝇品系ywR13S做单管杂交(每管中G0代成虫1只与ywR13S 3只进行杂交),通过观察G1代果蝇的复眼颜色,判断是否有mini-White插入,计算成功插入的概率。再选取成功插入mini-White的G1代果蝇成虫与3种平衡子果蝇品系DB、ywR13S和yw122分别做单管杂交(1只G1代雄果蝇与3只平衡子品系处女蝇杂交),平衡保种。提取保种好的果蝇品系基因组DNA,用PCR法鉴定载体质粒pUASTattB转入情况。 结果 4种不同遗传背景的果蝇成功显微转入pUASTattB质粒后,再用3种平衡子果蝇品系进行平衡保种,得到12株果蝇品系,均为携带mini-White标记的红眼果蝇,PCR鉴定表明有pUASTattB序列插入。 结论 12株转基因果蝇品系可基本满足以pUASTattB为载体构建的转基因果蝇研究实验的阴性对照需求,丰富了国家果蝇资源中心的果蝇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人参皂苷Rg1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郭文文, 赵亚, 王颖花, 刘可, 葛煦, 张延英, 汪永锋, 师长宏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43-25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87
    摘要176)   HTML20)    PDF (2002KB)(146)    收藏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模型血脑屏障、神经炎症、行为学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方法 实验分2部分。第一部分是将27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TBI模型组,每组9只;TBI模型组开颅后采用受控皮质冲击(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方式造模,假手术组只开颅不进行打击,空白组不经任何处理;手术后进行造模效果评价。第二部分是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个剂量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和溶剂DMSO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Rg1治疗组在TBI建模成功后6 h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0、20、40 mg/kg的人参皂苷Rg1,而DMSO对照组给予等量的1% DMSO,持续给药1周,每天2次。于造模后1、3、7、14 d分别进行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取造模后第3天的小鼠脑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脑屏障渗漏情况;第14、16天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神经行为功能;第28天麻醉、灌注后取脑,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等神经炎症。 结果 人参皂苷Rg1治疗组的血脑屏障标志物MMP-9表达量减少(P<0.01),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表达)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神经炎症得到抑制,且以20 mg/kg剂量效果最好(P<0.01)。人参皂苷Rg1治疗组小鼠的mNSS评分显著低于溶剂DMSO对照组(P<0.01),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显著高于DMSO对照组(P<0.05);其在水迷宫实验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比及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显著多于DMSO对照组(P<0.05),且均以20 mg/kg剂量效果最佳。 结论 成功构建TBI小鼠模型并用于人参皂苷Rg1的损伤修复研究。人参皂苷Rg1能够显著改善TBI模型小鼠血脑屏障,减轻神经炎症,发挥改善神经行为功能的作用,且以20 mg/kg剂量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雄性不育药物研发相关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应用进展
    谢淑武, 沈如凌, 林金杏, 范春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04-51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20
    摘要132)   HTML143)    PDF (853KB)(146)    收藏

    近年来男性不育发病率不断上升,急需开展雄性不育发病机制和相应药物研发,以应对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等新问题。雄性不育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准确评价不育治疗药物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合适的不育动物模型不仅可以减少药物药效的重复评价,降低动物使用和新药研发成本,而且对于后续临床试验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雄性不育动物模型可以通过化学、物理、内分泌、环境雌激素、基因修饰和免疫等方法构建。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的雄性不育药物研发相关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各模型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雄性不育药物研发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Micall2 a基因表达下调抑制斑马鱼血管发育
    杨晋娴, 王淑娟, 翟金云, 朱顺星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82-28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66
    摘要155)   HTML16)    PDF (1075KB)(142)    收藏

    目的 探究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Micall2a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该基因对斑马鱼血管发育的影响。 方法 使用Tgfli:GFP)转基因斑马鱼(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血管)和野生型斑马鱼(AB),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早期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Micall2a基因表达水平。通过显微注射吗啉反义寡核苷酸下调Micall2a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mRNA表达水平。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并分析Micall2a基因下调后斑马鱼的血管表型变化。 结果 受精后24 h(24 hours post-fertilization,24 hpf)、36 hpf和48 hpf的斑马鱼早期胚胎的脑、心脏、血管系统中均有Micall2a基因表达。显微注射吗啉反义寡核苷酸后Micall2a基因的mRNA水平增加,抑制斑马鱼胚胎的血管发育,导致斑马鱼节间血管发育缺陷。 结论 Micall2a基因表达下调可以抑制斑马鱼血管的发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多重PCR-LDR技术建立近交系大鼠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检测方案
    赵丽亚, 倪丽菊, 张彩勤, 汤建平, 姚养正, 聂艳艳, 顾晓雪, 赵莹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48-55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73
    摘要92)   HTML126)    PDF (1784KB)(139)    收藏

    目的 建立一套基于多重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技术的近交系大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检测方案。 方法 在5个品系的SPF级近交系大鼠1~20号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共选取40个大鼠SNP位点,将SNP位点随机分为4组,构建基于多重PCR-LDR技术的近交系大鼠4组SNP位点基因检测方案。采用本方案检测国内另两家大鼠供应商的9个常用大鼠品系。最后,通过第三方实验室对不同DNA聚合酶的扩增效果进行比对,验证本方案的可行性。 结果 用所构建的近交系大鼠SNP遗传检测方案测试5个大鼠品系时,各样本的所有位点均得到了良好的扩增结果。采用本方案检测国内另两家大鼠供应商的9个常用大鼠品系时也得到了良好的扩增结果,40个SNP位点在每个近交系大鼠中均为纯合。用3种来源不同的DNA聚合酶同时检测相同大鼠DNA样本的结果显示,Multiplex PCR Kit、AmpliTaq Gold? 360 DNA聚合酶、PlatinumⅡ Taq热启动DNA聚合酶在第1~3组SNP位点均有扩增产物的电泳峰,其中PlatinumⅡ Taq热启动DNA聚合酶在第4组SNP位点中少了一个扩增产物的电泳峰。另外,不同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显示,相同扩增体系的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基于多重PCR-LDR技术成功建立了一套覆盖所有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大鼠SNP检测方案,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俱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模式动物疾病模型在结直肠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陈艳娟, 沈如凌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12-52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76
    摘要116)   HTML133)    PDF (1046KB)(133)    收藏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最新统计数据显示CRC发病人数占全球癌症病例总数的10%,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因。CR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由多个基因表达突变引起功能异常或表观遗传变化所驱动,并经过不同途径发展为肿瘤。由于遗传、环境、伦理以及患者本身个体差异等复杂因素限制了CRC在人体上的研究,动物疾病模型已成为研究该疾病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预防、治疗、临床前研究和基础性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CRC疾病模型种类丰富,其中小鼠模型应用最为广泛,根据造模方式不同分为自发性、化学诱导、移植瘤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各有其不同特点及应用前景。本文重点阐述CRC小鼠模型,同时介绍大鼠、实验猪、斑马鱼等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CRC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猪血型PCR鉴定方法的建立
    王娇祥, 王艳, 胡珂, 徐凯祥, 魏太云, 角德灵, 赵恒, 赵红业, 魏红江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6): 585-59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65
    摘要180)   HTML417)    PDF (2710KB)(127)    收藏

    目的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人类器官供体短缺的有效途径,但其面临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包括血型差异导致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建立稳定、便捷、可靠的猪血型鉴定方法,可快速筛选合适血型的供体猪用于异种器官移植研究。 方法 选择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滇南小耳猪、巴马香猪为研究对象,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3种品系猪的血液、口腔颊黏膜和胎儿成纤维细胞中DNA,通过PCR法对猪ABO血型同源基因EAA第7号内含子附近的目标片段进行扩增。采用血液凝集反应检测猪前腔静脉全血加入抗A、B抗体后的溶血现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猪心、肝、脾、肺、肾组织中A抗原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猪口腔黏膜中A抗原表达水平。通过对比不同方法测定猪血型的结果,验证PCR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此建立一种基于PCR的便捷式猪血型鉴定方法。 结果 首先,69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7头滇南小耳猪和34头巴马香猪的血液PCR结果显示AO血型20头,AA血型66头,OO血型24头。47头滇南小耳猪的胎儿成纤维细胞PCR结果显示47个胎儿均为OO血型,其中8头基因编辑克隆猪的口腔黏膜PCR结果与供体胎儿成纤维细胞的PCR结果一致,均为OO血型;8头野生型猪(2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4头滇南小耳猪和2头巴马香猪)的口腔黏膜PCR结果均与血液PCR鉴定结果一致。然后,从中随机挑选11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4头滇南小耳猪和2头巴马香猪进行血液凝集反应验证,结果均与血液及口腔黏膜PCR鉴定结果一致。而且,对1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和2头巴马香猪的心、肝、肺、肾、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血液PCR鉴定和血液凝集反应结果相一致。最后,采集其中2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和1头巴马香猪的口腔黏膜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与血液PCR鉴定结果一致。 结论 通过采集胎儿细胞和活体猪的口腔黏膜样本进行PCR检测,可准确、高效地鉴定出猪的血型,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的血型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东方田鼠作为一种实验动物新资源的研究进展报告
    谢建芸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482-49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14
    摘要233)   HTML124)    PDF (1243KB)(116)    收藏

    东方田鼠是已知的唯一一种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的哺乳动物。来源于血吸虫病疫区和非疫区以及实验室培育的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有着相同的抗性。野生东方田鼠经过30多年的实验室培育,已经实现了实验动物化。同时,研究人员对东方田鼠的生长发育、生殖生理、血清生化、血液学指标、组织解剖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并且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东方田鼠的抗血吸虫病特性及机制。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培育的洞庭湖东方田鼠封闭种群(S:DTMF)在2021年经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资源与评价工作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资源。本综述着重总结近10年,特别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中在东方田鼠生物学特性、标准化、基因组以及抗血吸虫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夯实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发展基础——回顾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40年之路
    范春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461-46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39
    摘要167)   HTML200)    PDF (514KB)(11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宋国华, 陈朝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459-46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03
    摘要114)   HTML12)    PDF (986KB)(11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一例Han-Wistar大鼠垂体细胞瘤的病理学分析
    侯敏博, 崔甜甜, 苏娜瑛, 张苗苗, 焦永敏, 严建燕, 汪溪洁, 大平东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6): 654-65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64
    摘要74)   HTML106)    PDF (1755KB)(113)    收藏

    在为期两年的致癌试验中发现空白对照组Han-Wistar大鼠出现1例垂体细胞瘤。临床观察及大体剖检未见明显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垂体神经部肿瘤组织呈结节状增生,边界清晰,压迫周围正常组织;肿瘤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类似,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或空泡状;肿瘤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多形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可见;部分肿瘤细胞呈假菊形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S-100蛋白呈阳性。结合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诊断该肿瘤为自发性良性垂体细胞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食蟹猴分娩行为分析
    卞新彦, 陆勇, 王燕, 孙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355-36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86
    摘要137)   HTML18)    PDF (1036KB)(112)    收藏

    目的 观察分析食蟹猴分娩行为,建立食蟹猴分娩发生的判定标准,进而结合兽医助产以提高食蟹猴活产率。 方法 通过对2017—2021年112只孕期140 d以上的围产期食蟹猴的监控视频进行回溯分析,观察记录分娩时食蟹猴的主要行为学表现,包括努责、摸舔产道、趴卧或躺卧、身体辗转和翻滚等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分娩相关的行为指标的权重,详尽分析30只食蟹猴围产期的行为表现,以进行分娩判定。 结果 30只食蟹猴的围产期行为学验证结果显示,努责、摸舔产道、趴卧或躺卧、身体辗转和翻滚的行为指标均以不同的频次出现,其中努责和趴卧/躺卧的权重最高,权重值分别为35.5%和27.2%。可以依据这两个行为对食蟹猴的分娩发生做出精准判定。精准判定分娩发生并经兽医助产的食蟹猴平均活产率达到87.1%,明显高于无辅助自然分娩的平均活产率63.5%,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精准的食蟹猴分娩判定结合兽医助产可显著提高实验用食蟹猴的活产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奥氮平诱导体重增加小鼠的全脑转录组学分析
    张渊, 李晗, 张成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262-27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06
    摘要116)   HTML9)    PDF (1961KB)(107)    收藏

    目的 分析奥氮平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小鼠脑组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探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导致体重增加的潜在作用靶点。 方法 2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氮平给药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奥氮平溶液灌胃,8周后留取全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途径富集分析以及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等,寻找奥氮平诱导体重增加的可能靶点,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验证。 结果 对照组和奥氮平给药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共591个,其中上调基因251个,下调基因340个。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广泛参与转录过程,其中消化系统的调节和冷诱导的产热相关基因表达属于显著富集项目。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广泛参与神经活性物质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催产素信号、脂肪的消化吸收以及胆固醇代谢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富集在摄食调控、胃运动、产热、脂肪代谢等过程的基因(Oxt、Trpv1、Adipoq、Phox2b、Abcg5、Mogat2、Dbh、Plac8、Neurog1)以及PPI网络中的枢纽基因(Fos、Dusp1、Egr2)的表达改变与RNA-Seq趋势一致。 结论 奥氮平给药导致小鼠中枢的摄食调控、胃肠运动、产热等生理过程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奥氮平诱导的体重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小鼠自体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刘欣, 石少波, 张翠, 杨波, 曲川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6): 595-60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93
    摘要128)   HTML493)    PDF (1787KB)(107)    收藏

    目的 建立小鼠自体动静脉内瘘模型,并对造模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麻醉后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式,将1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左侧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分离并进行自体动静脉端侧吻合手术,右侧仅进行颈外静脉暴露而未行缝合(作为对照),从而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动物模型。通过多普勒超声、HE和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动静脉内瘘流出段静脉与对侧对照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内膜增生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评估模型构建效果。 结果 本研究使用10只小鼠,完成造模9只,成功率为90%。手术当天以及术后7 d、14 d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吻合口附近血液流速与管径大小成线性关系,流速越高提示管径越大,峰值速度和管腔外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00 6,R2=0.831 7)。术后14 d的HE染色结果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造模后流出段静脉的平均管腔面积显著减少(P<0.000 1),内膜面积显著增加(P<0.000 1),内膜中膜面积比及内膜细胞密度均显著提升(P<0.000 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动静脉内瘘术侧的胶原沉积明显增加,平均染色阳性区域占比显著提升(P<0.000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动静脉内瘘术侧胶原蛋白1(Collagen 1)阳性区域占比明显上调(P<0.000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阳性区域大量增加(P<0.000 1)并集中于新生的内膜区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00 1),提示局部细胞增殖水平增加。 结论 小鼠自体动静脉内瘘造模具有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实验成本低等优势,该模型为探寻动静脉内瘘内膜增生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常见种类及其构建要素分析
    王雪, 呼永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415-42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31
    摘要147)   HTML10)    PDF (740KB)(106)    收藏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导致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其高发病率和并发症对患者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动物模型被广泛运用于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由于糖尿病类型的不同,其发病机制和发病特征也不同,导致治疗方案不同。动物实验除了考虑动物的遗传因素与生理特征(性别、年龄)外,还需要考虑实验方案及各种应对方案,这些因素对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糖尿病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1型糖尿病以胰岛素绝对缺乏为特征,现有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包括化学(STZ诱导)诱导型和自发性糖尿病模型(NOD小鼠)等;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受损为主, 现有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包括高脂饮食诱导型、自发性(包括单基因肥胖小鼠和多基因肥胖小鼠)模型和遗传修饰小鼠模型。本综述主要总结了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常见种类和构建要素,以及选用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对糖尿病研究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BALB/cA.Cg.SHJH hr 小鼠的培育及其相关遗传学特性分析
    谈小倩, 杨颢, 唐慧青, 瞿伟, 李亮, 钱珍, 顾坚忠, 徐平, 肖君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363-37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55
    摘要142)   HTML30)    PDF (1768KB)(103)    收藏

    目的 将自发突变培育的SHJH hr 小鼠的突变Hr基因导入到遗传背景清晰的BALB/cAShjh近交系小鼠,通过突变基因筛查和遗传学特性分析为后续研究Hr基因突变导致异常表型的分子机制以及该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在表型监测指导下回交-互交的育种方法,将自发突变培育的SHJH hr 小鼠的突变基因以同源突变导入方式导入到近交系BALB/cAShjh小鼠,经10代后培育成BALB/cA.Cg.SHJH hr (简称C.Cg.SHJH hr )小鼠。通过多重PCR建库后二代测序的方法,分析C.Cg.SHJH hr 小鼠中随机分布于基因组上的9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位点基因型。然后按照GB/T 14927.1—2008的方法,对C.Cg.SHJH hr 小鼠中14个生化位点标记基因进行检测。最后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该小鼠的突变基因。 结果 自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共进行了10代的回交-互交,完成了C.Cg.SHJH hr 小鼠品系的构建。在检测的90个SNP位点中,除了rs13484115、rs13484116两个位点不同外,C.Cg.SHJH hr 小鼠的其他位点基因型均与受体小鼠BALB/cAShjh相同;生化位点标记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Cg.SHJH hr 小鼠的14个位点全部与受体小鼠相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该小鼠相比受体小鼠品系存在109个位点突变,包括同义突变71个,终止密码子增加1个,错义突变37个,涉及蛋白质序列改变的基因20个(包括已报告的Hr基因)。 结论 成功培育了突变导入系C.Cg.SHJH hr 小鼠,通过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了3个主要引起表型变异的Hr突变基因及关联突变基因,为该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山羊先兆子痫疾病模型的构建及母体生物学特性评价
    卢今, 王剑, 朱莲, 严国锋, 马政文, 李垚, 戴建军, 朱寅秋, 周晶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4): 371-38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36
    摘要115)   HTML14)    PDF (2128KB)(102)    收藏

    目的 建立山羊先兆子痫动物模型,并收集该疾病模型各项生理指标和母体的生物学特性数据,与人类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征相对照,为防治人类先兆子痫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将23头雌性崇明白山羊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妊娠母羊临产期前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假手术组在母羊妊娠(100±5)d时行先兆子痫假手术造模,仅暴露并游离其子宫体动脉;手术组于母羊妊娠(100±5)d时,在其一侧子宫体动脉上放置银质血管夹,夹闭动脉部分内径,制作先兆子痫模型。对妊娠100~140 d的对照组和手术组母羊连续监测其心率和后肢血压,并利用血流仪结合血流探头、动物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假手术组母羊的子宫动脉侧支内血流数据,以及手术组母羊在放置血管夹前后子宫动脉侧支内的血流变化情况。在预期分娩日期前,取母羊颈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肌酐、尿素氮和血液离子分析;同时采集各组母羊尿液,进行尿蛋白、尿肌酐分析。所有实验组均于母羊妊娠(140±5)d时行剖宫取胎术,然后取各组母羊的肝、肾、子宫和胎盘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手术造模15 min后手术组母羊的子宫体动脉血流量保持稳定,血流流量差相对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降低(P<0.05,P<0.01)。相较于对照组,手术组母羊在产前出现血清渗透压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糖和血清尿素氮值升高,以及钙、钠、氯离子含量增高等变化(均P<0.05),并出现蛋白尿,尿肌酐及尿蛋白肌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手术组动物的手术侧子宫体动脉弹力层较对侧增厚,但结构松散;手术侧胎盘出现细胞间质肿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上生理指标特征均与人类先兆子痫的临床指标较为一致。 结论 通过血流仪验证,以及妊娠后期母羊各项生理指标检测证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山羊先兆子痫模型,并获得了该模型的相关生理指标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先兆子痫疾病与子宫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成年斑马鱼体肾的微细结构及其外泌体的分布鉴定
    林金杏, 王新栋, 白雪兵, 冯丽萍, 谢淑武, 陈秋生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31-54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70
    摘要129)   HTML121)    PDF (3115KB)(102)    收藏

    目的 观察和分析斑马鱼体肾的微细结构,并对其分泌的外泌体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斑马鱼体肾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技术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 结果 斑马鱼体肾紧贴并平行于脊椎,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其中肾小管可细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及颈段3种类型,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经高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后,可见近曲小管富含糖原颗粒,其游离面有明显的刷状缘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在肾小管的管腔观察到外泌体分布,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有少量多囊泡体和大量的晚期内涵体分布,肾小管的顶端和肾小球足细胞中亦观察到少量多囊泡体分布。通过CD9、CD63和TSG101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多囊泡体及其外泌体在肾小管管腔的游离面高表达,在肾小体和管腔内表达较弱。NT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斑马鱼体肾外泌体呈茶托状,粒径众数为144.4 nm,符合外泌体形态和直径大小特征。 结论 斑马鱼体肾具有哺乳动物肾脏的典型结构,为体内的泌尿器官。肾小管具有分泌外泌体的能力,其形成是多囊泡体向细胞游离面释放到胞外的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水生实验动物泌尿器官的功能研究及相关模型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实验小型猪生产和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张淑珍, 赵彦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59-56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75
    摘要109)   HTML91)    PDF (997KB)(101)    收藏

    目的 了解当前实验小型猪产业现状,促进实验小型猪产业良好发展。 方法 应用“问卷星”设计调研内容,通过定向推送和自愿填写的方式进行调研,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有35个主体参与调研,其中生产主体12家,使用主体23家。35个主体中共有1 623名从业人员,大专以下学历927人(57.12%),本科及以上学历696人(42.88%),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最多,生产主体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高于使用主体,但使用主体近5年的科研产出(发表论文和获得专利)率高于生产主体。12个生产主体当前的小型猪存栏总量5 353头,其中巴马猪数量3 471头(64.84%),普通级5 243头(97.95%),猪瘟和口蹄疫的疫苗免疫率100%,其中7个主体的动物病死率≤3.0%;普通级小型猪平均盈利954元/头,SPF级小型猪平均盈利10 037元/头。 结论 建议加强市场监管,扩展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渠道,加快质量检测新技术研究,推动小型猪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供需双方信息沟通等。希望与广大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实验小型猪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健康稳定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大鼠血清尿酸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及比较研究
    夏子茵, 柴媛媛, 徐云霞, 俞沁玮, 黄鑫, 张陆勇, 江振洲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3): 314-32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189
    摘要138)   HTML15)    PDF (1203KB)(101)    收藏

    目的 建立更准确、灵敏的液相色谱紫外(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LC-UV)检测大鼠血清尿酸的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市售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氧嗪酸钾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中血清尿酸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新方法。 方法 采用向SPF级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氧嗪酸钾(300 mg/kg)的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离心获得大鼠血清样品,经0.1%三氟乙酸-乙腈(含内标3,4-二羟基苄胺氢溴酸盐)沉淀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HILIC色谱柱(150 mm×4.6 mm,3.5 μm)对尿酸进行分离,使用乙腈(含0.5%甲酸与2 mmol/L甲酸铵)作为有机相,甲醇溶液(甲醇∶水=1∶1,含0.5%甲酸与2 mmol/L甲酸铵)作为水相,进行等度洗脱,于290 nm波长处进行检测。使用活性炭处理的血清样品作为空白生物基质,用于方法学验证。分别使用所建立的LC-UV方法与两种市售试剂盒(尿酸酶法和磷钨酸法)检测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并对3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进行比较。 结果 大鼠血清中的尿酸在10~200 μg/mL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定量下限为10 μg/mL,准确度为-2.17%~2.21%,批内精密度为0.52%~1.95%,批间精密度为3.04%~4.90%,提取回收率为83.12%~89.91%。在氧嗪酸钾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中,市售的磷钨酸法试剂盒测定结果显著高于LC-UV法测定结果,市售的尿酸酶法试剂盒测定结果显著低于LC-UV法测定结果,但LC-UV方法的加样回收率结果最佳(95.90%~99.96%)。 结论 所建立的LC-UV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含量,与市售试剂盒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推荐作为氧嗪酸钾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中血清尿酸含量的检测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鼠、小鼠粪便检测中的应用
    于灵芝, 谢建芸, 冯丽萍, 魏晓锋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3, 43 (5): 566-57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22
    摘要128)   HTML98)    PDF (1461KB)(99)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检测方法。 方法 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基因nuc作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nuc基因的核酸检测方法,并在大鼠、小鼠粪便样本检测中进行应用。 结果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提取的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表明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具有特异性。将提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后测定其灵敏度,结果显示最低检出限是10 fg的DNA量,比普通PCR方法高2个数量级。本研究共检测91份样品,有4份来自同一设施的大鼠样品,扩增曲线为典型的S曲线;将该PCR产物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该样本的基因序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表明该样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核酸阳性,阳性率为4.40%,与细菌培养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核酸提取采用全自动核酸纯化仪,从核酸提取到检测结果判定快速,所需时间小于1.5 h。 结论 建立的以nuc为靶基因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q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可用于实验动物大鼠、小鼠粪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