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编辑部张俊彦整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0版美国兽医协会动物安乐死指南解析
    卢今, 张颖, 潘学营, 王剑, 严国锋, 周晶, 朱莲, 陈学进, 李垚, 庞万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 41 (3): 195-20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086
    摘要1531)   HTML419)    PDF (963KB)(1003)    收藏
    巴比妥酸盐及其衍生物的过量注射是绝大多数动物种类首选的安乐死方法,然而在此类药物不能或很难获得时,兽医可参考美国兽医协会现行版《动物安乐死指南》(AVMA Guidelines for the Euthanasia of Animals)(简称《指南》)选用其他合适的安乐死方法。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文献,对现有的安乐死方法、技术和药物进行补充及修改。本文总结了2020版《指南》的更新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列举了适用于常见实验动物种类的首选安乐死方法、条件性接受安乐死方法和不可接受的安乐死方法,另外简述了实施动物安乐死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常用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的使用
    卢晓, 于灵芝, 周聪颖, 李如颖, 陈文君, 江善祥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1): 18-2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2.011
    摘要1423)   HTML222)    PDF (903KB)(2590)    收藏

    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多为管制药品,在国内受到严格的监管。经典文献上推荐的多数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在市面往往购买不到,或者购买时间非常长,以至于在实际的临床应用时可选择的麻醉药物非常有限。加之部分实验动物兽医师对不同种属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相应的经验,导致目前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系统总结了市面上常见全身性麻醉药物的属性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常见实验动物种属全身麻醉的注意事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进展
    吴孝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 41 (5): 384-39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41
    摘要739)   HTML276)    PDF (1886KB)(864)    收藏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制是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评价制度,与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互为补充,是我国实验动物机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介绍了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的起源、发展历程、认可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完善实验动物机构认可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估进展
    胡志斌, 黄缨, 丁玉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 41 (4): 271-28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085
    摘要724)   HTML255)    PDF (17292KB)(467)    收藏
    脑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80%,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目前已有多种动物模型被用来进行脑缺血致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本文结合造模示意图,介绍全脑及局灶性相关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种类及制备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概括;同时对脑缺血模型制备所用的动物种类、啮齿类动物相关感觉运动能力评估及组织学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缺血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复杂疾病小鼠模型构建新策略:类精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介导的半克隆技术
    赖梭梅, 丁一夫, 李劲松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 41 (5): 369-38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43
    摘要617)   HTML241)    PDF (6213KB)(653)    收藏
    类精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源自小鼠孤雄囊胚中的一种新型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仅含有父源遗传物质,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能在体外长期自我更新、增殖或诱导分化,并可以利用CRISPR系统进行单基因或多基因的编辑,能替代精子使卵母细胞受精。区别于原核注射、卵胞质内注射获得嵌合体或利用四倍体补偿技术等传统构建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方法,通过将基因编辑后的类精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卵母细胞中,可以高效稳定地一步获得基因型确定的半克隆小鼠,不会存在嵌合现象,原代小鼠即可用于研究。基于类精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的多基因精准编辑的复杂疾病小鼠模型,可以在生物个体水平上阐述多个基因协同互作的效应,从而更充分地模拟复杂的、可能受多个基因影响的人类疾病的各种病理特征,以挖掘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肿瘤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
    师长宏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 38 (3): 165-16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3.001
    摘要581)      PDF (348KB)(379)    收藏
    将患者新鲜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建立的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模型较好地保持了原发肿瘤的遗传特性和异质性,在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常用PDX模型的移植方法主要有皮下移植、肾包膜移植和原位移植。移植瘤的溯源方法包括组织形态学比较、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分析、短片段重复序列分型和测序分析。在PDX模型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人源化问题、淋巴瘤的发生和药物评价中治疗策略的选择。虽然从目前临床数据来看,基于PDX模型的个体化治疗还没有显示出实质性疗效,仍处于临床验证阶段,但PDX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肿瘤学研究,特别是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我们在强调PDX模型个体化的同时,要善于应用共性思维,开展基于PDX模型基因组学的肿瘤靶向药物筛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实验动物身份识别与追踪技术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应用前景
    陈丽香, 秦波音, 杨华, 徐春华, 彭秀华, 李顺, 周晓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2): 89-9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74
    摘要580)   HTML301)    PDF (787KB)(560)    收藏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有效、安全管理是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生物医学研究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实验动物被大量应用于各类感染相关的生物安全实验研究中,而感染性动物实验必须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开展。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相关的风险评估与控制至关重要。通过无线追踪技术实现实验动物身份识别及可追溯性是未来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实验动物身份识别及追踪技术进行了概括,并描述了无接触识别技术尤其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控中的应用前景,可为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应用实验动物身份识别与追踪技术进行生物安全管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精准医学—比较医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赵国屏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 41 (1): 1-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022
    摘要562)   HTML56)    PDF (791KB)(396)    收藏
    通过回顾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精准医学的发展过程,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比较医学,进而为开展更为精准高效的比较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本文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精准医学的发展过程谈起,总结分析了比较医学的发展趋势即实验动物人源化和动物模型类人化,并且指出在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下,比较医学研究应发挥其“交叉会聚”特性,努力实现研究手段和技术的突破,提升为人类健康研究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利用中国仓鼠制备疾病模型的优势与进展
    高继萍, 陈朝阳, 轩瑞晶, 张锐虎, 宋国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 41 (5): 392-39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009
    摘要540)   HTML48)    PDF (3619KB)(483)    收藏
    中国仓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验动物,在医学和生物学等实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用于遗传学、传染病学和组织培养等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在糖尿病与口腔癌等动物模型及机制研究方面独具特色。本文就中国仓鼠自被开发以来在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国仓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与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三类病毒性新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的研发及应用进展概述
    李 峰, 李 顺, 任晓楠, 周晓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0, 40 (3): 17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3.001
    摘要468)      PDF (569KB)(408)    收藏
    动物模型是研究新发传染病的致病机制以及开发针对性疫苗和药物的重要基石,它对于人们加深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认识,从而研究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等,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本文针对近年来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类病毒性新发传染病原(冠状病毒、黄病毒和流感病毒),简明概述相应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冠状病毒(特别是2019 新型冠状病毒)、黄病毒(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的致病机制,以及在相应疫苗和药物研发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小鼠模型在消化道黏膜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于士颜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 (1): 3-1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170
    摘要412)   HTML230)    PDF (918KB)(913)    收藏

    机体的消化道黏膜定殖着巨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健康与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与培养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大量与健康或疾病相关但以前未充分研究的微生物被鉴定出来。研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黏膜免疫生理与病理生理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对防治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小鼠模型是系统性研究宿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平台。本文介绍近年来利用小鼠模型在消化道黏膜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部分重要进展与挑战,并展望综合利用遗传工程与菌群移植或环境暴露等优化小鼠模型的研究前景,以期促进与微生物紧密相关的健康与疾病的转化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树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优势与挑战
    贾杰,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 39 (1): 3-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9.01.002
    摘要401)      PDF (463KB)(313)    收藏
    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筛选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的深入,啮齿类动物与人类遗传背景、生理及代谢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啮齿类动物很难体现人类疾病的复杂症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上与人类更为接近,其生物学特性与人类非常相似,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灵长类动物遗传操作困难、研究周期长、成本高。树鼩是一种在进化上比啮齿类更为接近灵长类的小型哺乳动物,其神经功能障碍和感染性疾病等多个系统的关键因子和信号通路与人有保守和独特的特征,同时与灵长类动物比较,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研究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本文基于树鼩在生理代谢过程和组织解剖结构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因修饰家兔研究进展
    薛莹, 范江霖, 刘恩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 39 (3): 169-17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9.03.001
    摘要349)      PDF (621KB)(254)    收藏
    基因修饰(GM)家兔是生物医学研究极其重要的动物模型,过表达人类基因的家兔模型已经广泛用于人类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和肿瘤等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制作转基因家兔模型绝大多数使用显微注射的方法,使外源基因随机插入到家兔基因组中。基于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基因打靶技术是实现基因敲除(KO)、研究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家兔缺乏稳定、可商业化使用的ES细胞系,所以利用ES细胞对家兔基因组进行编辑修饰是不可能实现的。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使得我们对家兔基因定点打靶突变和基因定点导入成为可能,并且利用这些技术已经成功培育了一批基因敲除家兔模型。基于我们的研究经历,本文简要回顾了GM家兔模型发展历史、研究进展以及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能力提升的我国实验动物资源发展愿景
    贺争鸣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 41 (2): 85-9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042
    摘要340)   HTML41)    PDF (660KB)(345)    收藏
    实验动物是支撑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科研条件之一。在我国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快速发展态势下,切实强化实验动物资源的战略地位,准确把握实验动物资源创制模式,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实验动物资源创制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及实验动物资源保藏与共享服务平台,对提升实验动物资源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异种器官移植的进展及展望
    张麒, 王建飞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 38 (6): 407-41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6.001
    摘要290)      PDF (415KB)(175)    收藏
    在全球范围内,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但从已故或活体捐赠者获得的器官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利用猪器官/组织进行异种移植是解决器官供给短缺的最终办法之一。尽管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要真正走向临床仍然存在许多障碍,特别是免疫排斥问题。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实现对猪产生超急性排斥的基因敲除及猪的多种基因进行人源化改造,再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移植模型中进行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估,移植器官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PERV)从猪基因组中去除,避免了异种器官移植后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宿主的潜在风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对异种移植研究需要跨越的障碍、进展、安全、监管和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体细胞克隆猴与实验动物福利
    王立娜, 陆勇, 孙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 38 (2): 83-8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1
    摘要289)      PDF (510KB)(290)    收藏
    理想的动物模型是人类探究疾病、进行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药物及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对于利用高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开展相关研究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非人灵长类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没有遗传背景均一的近交系猴,因此只能通过使用更多的实验动物来消除因个体间差异而导致的实验误差。经体细胞克隆技术而产生的实验猴,其遗传背景完全一致,可有效地减少个体间的差异,进而减少实验中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用量,从整体上提升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我国比较医学研究的开创、发展及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贺争鸣, 李冠民, 荣瑞章, 李根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 39 (2): 90-9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9.02.004
    摘要273)      PDF (461KB)(277)    收藏
    基于有关文献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现状,阐述我国比较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创、比较医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使国内同行和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比较医学的发展过程,以及比较医学的发展对现代医学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也对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出现的新问题而赋予比较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实验用猪感染模型研究概况
    王玉娥, 张贺, 陈洪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 39 (4): 253-25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9.04.001
    摘要236)      PDF (481KB)(305)    收藏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型动物在实验设施中易于管理,可快速高效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基础研究,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无法代表人类生理的复杂性。猪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人类相似度很高,在人类疾病的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广泛。本综述回顾了猪作为人类传染性疾病及自身传染病模型的应用概况,并概述了疫病感染模型的表征及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七甲川菁类化合物在肿瘤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
    师长宏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 39 (5): 337-34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9.05.001
    摘要218)      PDF (716KB)(290)    收藏
    七甲川菁类化合物不仅具有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NIRF)染料特征,而且具有肿瘤靶向性,不需要化学修饰,可直接被肿瘤细胞吸收,呈特异性聚集,从而可用于肿瘤模型活体成像。该染料在人体肿瘤细胞系移植(cell-derived xenograft, CDX)模型、临床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模型和犬自发肿瘤模型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其肿瘤靶向性由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eptides, OATP)调控,并受到低氧条件控制,这些特性将会拓展NIRF染料在肿瘤成像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国内外不同体制下实验动物管理机制的实践与启示
    刘晓宇, 卢选成, 陈洪岩, 卢胜明, 李根平, 贺争鸣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0, 40 (4): 26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4.001
    摘要215)      PDF (530KB)(288)    收藏
    在对国内外不同体制下实验动物管理机制发展形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现行管理机制优势,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与强化我国实验动物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畜禽疫病防控用SPF猪的开发
    高彩霞, 辛畅, 陈洪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 38 (4): 245-24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4.001
    摘要210)      PDF (789KB)(252)    收藏
    本文就SPF猪在畜禽疫病防控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培育标准化SPF猪种群常用的方法,并探讨了SPF猪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畜禽疫病防控研究用实验动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西藏小型猪和五指山小型猪的生理特点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特征比较研究
    陈民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 38 (5): 325-32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5.001
    摘要209)      PDF (646KB)(234)    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人类AS的发病模式多种多样,在高血脂环境下,有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共同促进AS形成,也有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压、加速AS形成,往往同时存在代谢综合征的一种或多种临床表象,其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猪在循环系统、血小板凝聚系统、脂蛋白代谢及消化系统均与人类极为相似,其AS病变与人类AS病变的分布特点相一致,并具有人类成熟斑块的特点,是研究AS的一个重要模式动物。我国小型猪种质资源丰富,不同品种品系的小型猪具有不同种质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五指山小型猪、西藏小型猪尤如人类的两个不同类型的AS易感群体。本文就作者研究团队对五指山小型猪、西藏小型猪的AS形成和病症特点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性的总结,为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对小型猪品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