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美丽, 王江雪, 周钢, 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12):157-158. [2] 田枫, 康爱君, 郑振辉. 不同层次需求的实验动物学教学特点[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9):78-82. [3] 李维国, 师长宏, 赵勇. 高等院校实验动物教学中动物实验体系的改革和构建[J]. 继续医学教育, 2015(8):22-23. [4] 梁丽. 构建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217-219. [5] 任婷婷, 张璟, 赵晶, 等. 医学本科生基础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5, 14(5): 454-456. [6] 杨春燕, 尹延庆, 谢锐, 等. 提高外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23):275-276. [7] 王慧, 周星, 张一云, 等. 小鼠三种急性胃溃疡模型的比较[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2, 32(1):17-19. [8] 庞捷敏, 范洁梅. 高职院校年轻教师自我导向发展的金字塔能力结构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1):51-55. [9] 李丽. 浅谈如何提高年轻教师教学质量[J]. 医学信息, 2014, (1):11-12. [10] Wade M.High-throughput silencing using the CRISPR-Cas9 system: a review of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J]. J Biomol Screen, 2015, 20(8): 1027-1039. [11] Ul Ain Q, Chung JY, Kim YH.Current and future delivery systems for engineered nucleases: ZFN, TALEN and RGEN[J]. J Control Release, 2015, 205:120-127. [12] 曾治君. 实验动物发展现状及趋势[J]. 科技广场, 2010, (10):105-108. [13] 崔淑芳, 江鹏亮, 余琛琳, 等. 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J]. 医学研究杂志, 2009, 38(8):122-123. [14] 汤球, 孙伟, 崔淑芳, 等. 实验动物科学的教学改革与效果[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7, 27(1): 60-62. [15] 黄红友, 黄惠根, 陈凌. 德尔菲法在标准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设计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4, (29):3702-3704. [16] 杨蕾, 李家德. 教员队伍建设中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3):512-514. [17] 张光. 高校教师队伍的学缘优化[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5(5):202-204. [18] 赵善民, 崔淑芳, 汤球, 等. 提升实验动物学年轻教员任教能力的几点措施[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22): 4369-4371. [19] 张永斌, 傅江南, 刘忠华, 等. 高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定位和创新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7): 228-230. [20] 李继平, 金剑, 秦川. 实验动物在医学创新研究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1): 152-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