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25
    动物实验技术与方法
    猪血型PCR鉴定方法的建立
    王娇祥, 王艳, 胡珂, 徐凯祥, 魏太云, 角德灵, 赵恒, 赵红业, 魏红江
    2023, 43(6):  585-59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65
    摘要 ( 188 )   HTML ( 417)   PDF (2710KB) ( 139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人类器官供体短缺的有效途径,但其面临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包括血型差异导致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建立稳定、便捷、可靠的猪血型鉴定方法,可快速筛选合适血型的供体猪用于异种器官移植研究。 方法 选择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滇南小耳猪、巴马香猪为研究对象,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3种品系猪的血液、口腔颊黏膜和胎儿成纤维细胞中DNA,通过PCR法对猪ABO血型同源基因EAA第7号内含子附近的目标片段进行扩增。采用血液凝集反应检测猪前腔静脉全血加入抗A、B抗体后的溶血现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猪心、肝、脾、肺、肾组织中A抗原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猪口腔黏膜中A抗原表达水平。通过对比不同方法测定猪血型的结果,验证PCR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此建立一种基于PCR的便捷式猪血型鉴定方法。 结果 首先,69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7头滇南小耳猪和34头巴马香猪的血液PCR结果显示AO血型20头,AA血型66头,OO血型24头。47头滇南小耳猪的胎儿成纤维细胞PCR结果显示47个胎儿均为OO血型,其中8头基因编辑克隆猪的口腔黏膜PCR结果与供体胎儿成纤维细胞的PCR结果一致,均为OO血型;8头野生型猪(2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4头滇南小耳猪和2头巴马香猪)的口腔黏膜PCR结果均与血液PCR鉴定结果一致。然后,从中随机挑选11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4头滇南小耳猪和2头巴马香猪进行血液凝集反应验证,结果均与血液及口腔黏膜PCR鉴定结果一致。而且,对1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和2头巴马香猪的心、肝、肺、肾、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血液PCR鉴定和血液凝集反应结果相一致。最后,采集其中2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和1头巴马香猪的口腔黏膜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与血液PCR鉴定结果一致。 结论 通过采集胎儿细胞和活体猪的口腔黏膜样本进行PCR检测,可准确、高效地鉴定出猪的血型,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的血型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小鼠自体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刘欣, 石少波, 张翠, 杨波, 曲川
    2023, 43(6):  595-60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93
    摘要 ( 138 )   HTML ( 494)   PDF (1787KB) ( 124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小鼠自体动静脉内瘘模型,并对造模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麻醉后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式,将1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左侧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分离并进行自体动静脉端侧吻合手术,右侧仅进行颈外静脉暴露而未行缝合(作为对照),从而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动物模型。通过多普勒超声、HE和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动静脉内瘘流出段静脉与对侧对照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内膜增生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评估模型构建效果。 结果 本研究使用10只小鼠,完成造模9只,成功率为90%。手术当天以及术后7 d、14 d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吻合口附近血液流速与管径大小成线性关系,流速越高提示管径越大,峰值速度和管腔外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00 6,R2=0.831 7)。术后14 d的HE染色结果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造模后流出段静脉的平均管腔面积显著减少(P<0.000 1),内膜面积显著增加(P<0.000 1),内膜中膜面积比及内膜细胞密度均显著提升(P<0.000 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动静脉内瘘术侧的胶原沉积明显增加,平均染色阳性区域占比显著提升(P<0.000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动静脉内瘘术侧胶原蛋白1(Collagen 1)阳性区域占比明显上调(P<0.000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阳性区域大量增加(P<0.000 1)并集中于新生的内膜区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00 1),提示局部细胞增殖水平增加。 结论 小鼠自体动静脉内瘘造模具有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实验成本低等优势,该模型为探寻动静脉内瘘内膜增生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体外膜肺氧合动物实验平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验证
    王硕, 吕昀徽, 王小康, 张朕豪, 崔永春
    2023, 43(6):  604-61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07
    摘要 ( 121 )   HTML ( 9)   PDF (1017KB) ( 87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一种标准化、专业化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动物实验平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首先利用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法,建立影响ECMO动物实验平台质量的要素集。然后,专家利用1/9~9标度法进行两两指标比较打分,基于专家打分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构建ECMO动物实验平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验证本系统的实际效力,对FW动物实验中心的ECMO动物实验平台质量进行评价实例研究。 结果 共纳入10位专家,问卷回收率100%,判断系数(Ca)和熟悉度系数(Cs)均大于0.50,专家权威性较高(Cr>0.80),效度检验P<0.01,协调性良好。ECMO动物实验平台质量评价体系包括2个层级:一级指标共4项,权重依次为安全性、功能性、专业性和稳定性;二级指标共15项,权重前5名依次为人员技术专业性、硬件设施吸引力、数据的可审计性、保密能力和服务流程的专业性。为方便该体系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还提出ECMO动物实验平台评价结果的质量分级方案。利用本研究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对FW动物实验中心的ECMO动物实验平台质量进行实例评估,该平台实际效力值为0.910,达五星级水平,但对于服务的连续性和功能实现的充分性这两项指标的实际评估均值低于0.80,有待加强。 结论 建立了一个标准化、专业化的ECMO动物实验平台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为需方选择供方提供可度量的依据,为供方高质量完成ECMO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Big-BALB/c小鼠亚系选育前后的抗体制备效率比较研究
    王丹, 张晓璐, 王妍, 傅博, 王文栋, 刘京, 张甦寅, 武怡荷, 吴德国, 杜小燕, 战大伟, 章秀林, 李长龙
    2023, 43(6):  612-61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35
    摘要 ( 113 )   HTML ( 16)   PDF (1032KB) ( 80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利用BALB/c和Big-BALB/c(简称B-BALB/c)两种亚系小鼠制备鼠痘及鼠肝炎单克隆抗体的效率,为今后通过杂交瘤进行体内诱导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从常规繁育的BALB/c小鼠群体中选择4周龄体重超过正常动物5%(后期选种标准为超过10%)的个体进行选种并单独繁育,经10代选育制备B-BALB/c小鼠亚系。选择10~11周龄、雌雄各半的BALB/c小鼠和B-BALB/c小鼠各40只,分别接种用液体石蜡预处理后的鼠痘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G23或鼠肝炎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Y15,然后通过体内诱生法获取含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腹水,利用间接ELISA法检验抗体效价,按照品系、性别和接种杂交瘤类型对小鼠进行分组,分析腹水产量、抗体效价和抗体产量以评估两种亚系小鼠的抗体制备效率。 结果 经10代选育后获得的10周龄雄性和雌性B-BALB/c小鼠体重分别比同周龄BALB/c小鼠增加了22.3%和12.8%。抗体制备过程中,B-BALB/c小鼠的耐受力比BALB/c小鼠更好,能够适应二次腹水采集;与BALB/c小鼠相比,B-BALB/c小鼠腹水产量和抗体效价均显著提高,尤以杂交瘤细胞株G23接种组更明显(均P<0.000 1)。接种杂交瘤细胞株G23或Y15后,B-BALB/c小鼠的平均抗体产量(14.99×104 U和33.22×104 U)高于BALB/c小鼠(5.33×104 U和19.31×104 U)(均P<0.01)。接种杂交瘤细胞株G23后,B-BALB/c小鼠的平均单位体重的抗体产量(0.55×104 U/g)高于BALB/c小鼠(0.23×104 U/g)(P<0.000 1)。接种杂交瘤细胞株Y15后,雌性B-BALB/c和BALB/c小鼠的单位体重抗体产量高于同亚系的雄性B-BALB/c小鼠(均P<0.01)。 结论 B-BALB/c小鼠在单克隆抗体体内诱导制备中可作为BALB/c小鼠的替代选择,能够达到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数量、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抗体制备效率的目的。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体内外的致病力及保存方法研究
    廖力夫, 罗芸, 史深, 徐艺玫
    2023, 43(6):  619-62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34
    摘要 ( 90 )   HTML ( 7)   PDF (1190KB) ( 82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动物攻毒实验观察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动物体内外的致病力,探索保持该虫株致病力的保存方法。 方法 将从rK39抗体阳性灰仓鼠脾脏中分离获得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在体外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至7 d、30 d、36 d、44 d、60 d、90 d和150 d后,按2.6×105条/只剂量腹腔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接种后60 d计算动物的脾脏系数、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进一步将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接种灰仓鼠和草原兔尾鼠进行传代保种,比较两种动物感染该虫株后的存活时间和致病力变化。 结果 体外培养7~150 d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接种后,草原兔尾鼠的脾脏系数由7 d的1.0%上升至30 d的2.2%,达到正常脾脏系数(0.15%)的10倍以上,而60 d的脾脏系数虽有下降,但仍然达正常值的3倍;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由7 d的80%逐步下降至60 d的0%;90 d时的各项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传代感染虫株后,草原兔尾鼠的存活时间为1~13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4个月内死亡;而灰仓鼠的存活时间为5~31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13.7个月内死亡;两种动物的平均死亡时间差异显著(t=0.000 1,P<0.001),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P>0.05)。该虫株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致病力一致,且在动物体内连续传代4年仍然具有致病力。 结论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其致病力逐步降低,90 d时对草原兔尾鼠已无致病力,说明培养基传代培养方法不能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动物体内传代接种才可以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

    基于VOSviewer的中医护理技术动物实验可视化分析
    苗金环, 徐霞, 周璐, 成海燕, 何燕
    2023, 43(6):  626-63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37
    摘要 ( 112 )   HTML ( 7)   PDF (1548KB) ( 83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中医护理技术动物实验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凝练相关研究热点,探讨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中医护理技术动物实验相关文献,用VOSviewer 1.6.17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纳入1 864篇中文文献及126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逐年上升;相关文献涉及18项中医护理技术,其中涉及推拿的文献最多(426篇);涉及4 496名作者,其中核心作者358名,占所有发文作者的7.9%;涉及3 706个关键词,形成7大聚类,研究热点主要有推拿治疗炎症性疾病及镇痛效应、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相关呼吸道疾病、灸法治疗炎性疾病、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心肌缺血等;其中腹部推拿对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是最新研究主题。 结论 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动物实验研究中腹部推拿动物模型的热度持续上升,但是中药泡洗和中药热熨敷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尚未引起重视,今后可在此领域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医护理技术动物实验研究。

    濒危基因编辑小鼠品系拯救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聂永强, 王朝霞
    2023, 43(6):  636-64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80
    摘要 ( 93 )   HTML ( 4)   PDF (680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因编辑小鼠模型优势显著,是人类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机制探索和新药研发等理想的实验动物。基因编辑小鼠因自身生育力低下、年老、疾病等因素导致的品系断代会对科学研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相关从业人员需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品系拯救,同时要综合考虑技术选择和成本控制,尽可能降低小鼠品系拯救的实验成本。首先,当仅存的处于生育年龄的基因编辑小鼠突然死亡时,对死亡雄鼠可以通过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单精子卵胞质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雌鼠可通过卵巢移植等技术进行品系拯救。其次,由于年老或疾病因素具有断代风险的小鼠,可以通过IVF-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单侧附睾尾活体辅助生殖等技术进行品系拯救。再者,生命状态差的性成熟前小鼠,可以采用圆形精子注射(round spermatid injection,ROSI)或卵巢移植等技术进行品系拯救。本文对常用濒危小鼠品系拯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做好基因编辑小鼠品系维护提供参考。

    教育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视域下实验动物学教学实践探索
    赵亚, 张彩勤, 孟寒, 秦靖, 白冰, 赵勇, 葛煦, 师长宏
    2023, 43(6):  641-646.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09
    摘要 ( 102 )   HTML ( 116)   PDF (803KB) ( 101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动物学的课程设计及专业特色,探讨实验动物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针对不同章节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的形式和方法,同时凝练出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中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及有机融入特色做法。实践证明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及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病例报告
    一例瑶山亚种树鼩原发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诊断
    李竹欣, 梁亮, 曹颖颖, 翟珊珊, 戴颖涵, 何夏, 陶俊宇, 冷静, 唐海波
    2023, 43(6):  647-653.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58
    摘要 ( 71 )   HTML ( 4)   PDF (1671KB) ( 81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常规饲养5年的老龄雌性瑶山亚种树鼩中发现1例背腹部近髋关节处自发一大肿块。大体观察发现,该瘤体巨大,表面皮毛完整,未发生溃烂;该患病树鼩行动不便,精神状态尚可。异氟烷(2%~4%)吸入麻醉后,采血法安乐死,解剖剥离瘤体,肿瘤边界不清,向周围组织浸润。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可见小灶多形性及大片脂肪母细胞,多形性肉瘤区域主要由异型的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分裂易见;脂肪母细胞大小显著不同,可见较多多形性脂肪母细胞,细胞体积大,核深染、畸形,边缘见压迹,胞质见多泡状脂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小灶多形性脂肪母细胞S-100阳性,Ki-67较高比例阳性。结合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综合诊断该例树鼩的自发肿瘤为多形性脂肪肉瘤。

    一例Han-Wistar大鼠垂体细胞瘤的病理学分析
    侯敏博, 崔甜甜, 苏娜瑛, 张苗苗, 焦永敏, 严建燕, 汪溪洁, 大平东子
    2023, 43(6):  654-65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064
    摘要 ( 76 )   HTML ( 106)   PDF (1755KB) ( 124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为期两年的致癌试验中发现空白对照组Han-Wistar大鼠出现1例垂体细胞瘤。临床观察及大体剖检未见明显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垂体神经部肿瘤组织呈结节状增生,边界清晰,压迫周围正常组织;肿瘤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类似,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或空泡状;肿瘤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多形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可见;部分肿瘤细胞呈假菊形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S-100蛋白呈阳性。结合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诊断该肿瘤为自发性良性垂体细胞瘤。

    比较医学研究与报告规范
    《动物研究:体内实验报告》即ARRIVE 2.0指南的解释和阐述(四)
    李夏莹, 田永路, 刘晓宇, 卢选成, 陈国元, 卢晓, 白玉, 高静, 李垚, 韦玉生, 庞万勇, 陶雨风
    2023, 43(6):  659-66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42
    摘要 ( 152 )   HTML ( 27)   PDF (1188KB) ( 336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透明且准确地报告其研究过程有利于读者对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重复该实验或在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ARRIVE 2.0指南是英国国家3Rs中心(NC3Rs)于2019年组织发布的一份适用于任何与活体动物研究报告相关的指导性清单,用以提高动物体内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临床转化率。ARRIVE 2.0指南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细节,确保动物实验结果信息被充分评估和利用,还可以使读者准确且清晰地了解作者所表述的内容,促进基础研究评审过程的透明化和完整性。本文是在国际期刊遵循ARRIVE 2.0指南的最佳实践基础上,对2020 年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上的ARRIVE 2.0指南完整解读版(https://arriveguidelines.org)第四部分包括“推荐11条”里的第1~5条:“摘要”、“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伦理声明”和“饲养场所和饲养”等内容进行了编译、解释和阐述,以期促进国内研究人员充分理解并使用ARRIVE 2.0指南,提高实验动物研究及报告的规范性,助推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与比较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科创团队推介
    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刘科, 钟海潮, 王刚
    2023, 43(6):  669-67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37
    摘要 ( 131 )   HTML ( 90)   PDF (3062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院(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
    付彬, 郭中坤, 王可洲
    2023, 43(6):  671-67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3-122
    摘要 ( 77 )   HTML ( 97)   PDF (978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