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5
       
    专家述评
    试论建立实验动物标准的评估机制
    贺争鸣
    2011, 31(1):  1-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1
    摘要 ( 105 )   PDF (245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国实验动物标准体系的建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实验动物标准评估机制的建议,并对评估的原则、主体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论述。
    国外动态
    FELASA对A类实验动物技术人员教育和培训的建议
    J Weiss(召集人), V Bukelskiene, Ph Chambrier, L Ferrari, M van der Meulen, M Moreno, F Mulkens, H Sigg, N Yates
    2011, 31(1):  5-1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2
    摘要 ( 76 )   PDF (468KB)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的同步辐射活体血管影像学研究
    袁法磊, 管永靖, 肖体乔, 谢红兰, 杨国源, 王永亭
    2011, 31(1):  11-1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3
    摘要 ( 114 )   PDF (2841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同步辐射微血管造影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脑缺血模型。方法 20只300~350 g 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 4-0线组和4-0线包裹硅橡胶组。施行大脑中动脉缺血手术后,立即进行同步辐射血管成像。结果 单纯用4-0线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没有发生完全阻塞,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尚有部分血供; 4-0线包裹硅橡胶组, 大鼠大脑中动脉均成功阻塞。10%大鼠具有两侧的孔型大脑中动脉(2/20只)。栓线进入深度17 mm能够有效阻塞这种异常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结论 包裹硅橡胶的4-0线栓能够成功造成300~350 g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单纯4-0栓线无法完全造成这一体重范围内的大鼠缺血。由于同步辐射可以进行大鼠的脑血管造影,因此可适合研究和大鼠线栓法缺血模型以及评价大鼠脑部血管变异。
    大鼠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模型的建立
    金山, 戴朝六, 杨蕴天
    2011, 31(1):  16-1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4
    摘要 ( 92 )   PDF (858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该方法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复制了Pringle法、半肝阻断血流阻断法及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三种肝血流阻断法动物模型,统计了每组成功完成8只所需动物数量,计算了手术成功率。同时观察了三种肝血流阻断方法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动物存活率及肝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制作完成视为手术成功,共对33只大鼠进行了手术。每组成功完成8只,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Pringle法组88.9% (8/9)、半肝血流阻断组57.1%(8/14)、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组80.0%(8/10)。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Pringle法组生存率仅为37.5%(3/8),镜下可见片状肝细胞坏死、多发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而半肝血流阻断组生存率100%(8/8)、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组87.5%(7/8),两者镜下偶见点状或小灶状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肝细胞受损比Pringle法组明显轻。结论 采用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制作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手术安全。
    新生猕猴肝脏上皮前体细胞无血清培养体系的建立
    孙爱静, 黄狄来, 茹国美, 金立方
    2011, 31(1):  20-2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5
    摘要 ( 128 )   PDF (738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猕猴肝上皮前体细胞的无血清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取健康新生猕猴肝脏, 剪切、消化、离心后在胶原培养体系中用含Ca2+的培养基培养, 选取多角形细胞集落, 在不同胞外基质中分离培养, 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化学染色、RT-PCR、靛青绿吸收染色方法进行细胞表型和双向分化潜能鉴定。结果 多角形细胞团块在层粘连蛋白或大鼠鼠尾胶原上增殖传代形成集落, 并特异性地表达肝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不表达成熟肝细胞标志。经地塞米松和抑瘤素诱导分化后表达成熟肝细胞的标志特征, 在小鼠胎儿成纤维饲养层, 表达胆管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并形成胆管样结构。结论 利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从新生猕猴肝组织中分离到具有肝前体细胞特性的多角上皮细胞,这一研究模型的建立可为人类肝脏疾病的研究和细胞治疗提供临床前的评估平台。
    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动态观察
    顾炜, 徐耀庭, 谢敏, 李杜渐, 黄汝强, 许晓文
    2011, 31(1):  28-3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6
    摘要 ( 151 )   PDF (412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的模型构建及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MNU进行大鼠膀胱灌注2 mg/次,每2周1次,共4次。分别观察实验第3、5、7、9、12和14周的膀胱黏膜改变。结果 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5周上述改变明显,7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可见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证实为膀胱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为100%(6/6),其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相似。结论 MNU灌注诱导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方法简便、可靠。致癌经历上皮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过程,为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裸大鼠人高转移肝癌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彭秀华, 沈艳, 徐春华, 周文江
    2011, 31(1):  33-3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7
    摘要 ( 198 )   PDF (1044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建立裸大鼠人高转移肝癌的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体外培养人高转移肝癌株HCCLM3接种于裸大鼠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大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皮下移植的裸大鼠每周称重、测量瘤径,原位移植的裸大鼠每周称重,两组裸大鼠分别于移植8周后处死,通过巨检、镜检等观察移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裸大鼠皮下均成瘤,未见肺转移,裸大鼠原位移植成瘤率90%,肺转移70%,腹水发生率50%,自发消退率0%。结论 裸大鼠人高转移肝癌HCCLM3移植瘤模型成功率高,原位移植有高转移,无自发消退现象,可作为研究肝癌转移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SHIV1157ipd3N4小量多次阴道粘膜感染中国猕猴的初步研究
    丛喆, 蒋虹, 金光, 王卫, 高虹, 姚南, 陶真, 陈霆, 杨志伟, Sylvain.Fleury, AnickChalifour, Ruth.M.Ruprecht, 魏强, 秦川
    2011, 31(1):  38-4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8
    摘要 ( 206 )   PDF (299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R5-SHIV1157ipd3N4病毒中国猕猴阴道粘膜小剂量多次感染模型,为我国艾滋病疫苗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模型构建、应用策略。方法 选用10-20TCID50剂量的SHIV 1157ipd3N4病毒阴道黏膜途径感染6只雌性中国猕猴,共感染11次,每次攻毒间隔4~7 d。定期测定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CD8+结果 6只中国猕猴经11次病毒攻击后,均建立系统性感染, 血浆病毒载量呈阳性; CD4+:CD8+均有下降。结论 初步建立了R5-SHIV1157ipd3N4中国猕猴阴道黏膜小剂量多次感染模型,为艾滋病研究提供了更接近于自然感染状态的模型建立模式。
    猕猴艾滋病模型EKM基因治疗效果观察
    陆彩霞, 高家红, 江勤芳, 孙晓梅, 代解杰
    2011, 31(1):  43-4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09
    摘要 ( 223 )   PDF (343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体外导入EKM基因的实验猕猴感染SHIV-KB9后,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情况, 为基因治疗AID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血清学方法筛选出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猕猴7只, 实验当天回输自体储备血75 ml, 同时采集猴外周血75 ml进行CD4+T细胞分离培养, 并导入EKM基因, 培养结束后收获细胞,静脉回输猴体后再进行SHIV-KB9感染。采用流式细胞术、血常规检测、病毒栽量检测和基因拷贝数检测的方法确定导入基因后的实验猕猴感染SHIV-KB9后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结果 导入基因和回输细胞的实验猕猴其血浆病毒载量峰值都与已报道的推迟14 d出现, 比模型对照组推迟11 d出现, 血浆病毒载量峰值均比模型对照组峰值低。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其CD4+T细胞计数也稳定在一定水平,CD4/CD8比值未出现明显倒置。实验组猕猴在试验结束时均未发展为猴AIDS。结论 自体回输导入EKM基因的CD4+T细胞的猕猴AIDS模型其血浆病毒载量峰值与模型对照组峰值比较有迟后作用,且低于模型对照组峰值,与回输细胞的实验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其更确定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高脂喂养大鼠常用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方法的评估
    李赟, 裴丽娜, 都健, 罗红飞, 刘佳, 郭宁宁, 张克莹
    2011, 31(1):  48-5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0.06.010
    摘要 ( 235 )   PDF (260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脂喂养大鼠常用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方法与正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相关性。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 n=15)和高脂喂养组(HF, n=15),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0周后进行正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指标测定及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HF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 (0.90±0.15 vs 4.97±0.68)mg·kg-1·min-1, P<0.01]和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自然对数的下降斜率KITT(24.41±6.77 vs 48.61±4.71, P<0.01)均显著低于NC组,且KITT与GIR呈显著相关(r=0.911, P<0.01)。结论 胰岛素耐量试验与正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相关性显著。
    6种中药组方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的影响
    张建, 巫玮, 万玉华, 张榕文, 刘丹丹, 麻睿, 顾为望
    2011, 31(1):  52-5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11
    摘要 ( 122 )   PDF (276KB) ( 5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6种中药组方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 以MTT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增殖活性; NaOH裂解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黑素生成量。结果 组方1、2、3水提物和组方2、4、6醇提物具有明显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 水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2(0.625 mg/ml),增殖率为22.60%; 醇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4(0.078 mg/ml),增殖率为11.60%。组方1、2、4、5、6水提物和6种组方醇提物均具有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P<0.05)。水提物中黑素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0.313 mg/ml), 增率为75.38%; 醇提物中黑素生成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1.25 mg/ml),增率为88.01%。结论 各组方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与组方的组成密切相关。
    恩诺沙星在家兔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姜文学, 杨丽萍, 高淑霞, 何桂华, 李晓明, 张秀玲, 孙海涛
    2011, 31(1):  57-6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12
    摘要 ( 300 )   PDF (290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恩诺沙星在家兔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方法 选择44只新西兰兔,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 注射剂量为2.5 mg/kg体重, 每天2次, 连续注射5 d, 试验组分别于停药后的第1、3、5、7、9、11、13天,随机处死6只(雌雄各3只),取肌肉、肝脏、肾脏,进行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量测定。结果 停药24 h后,家兔组织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总量已低于欧盟和农业部的最高残留限量(MRL)。结论 本研究可以为制定肉兔合理的休药期提供依据。
    II型糖尿病模型C57BL/KsJ-db/db小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唐慧青, 陈立新, 梁磊, 符杰, 顾坚忠, 徐平
    2011, 31(1):  62-6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13
    摘要 ( 162 )   PDF (259KB) ( 18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C57BL/KsJ-db/db小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满足国内糖尿病研究者的需要。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鼠进行繁殖性状数据及生长数据测试; 并测定其空腹、随机血糖,以及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 C57BL/KsJ-db/db小鼠从3周龄开始体重迅速增加,显示过度肥胖和糖尿病症兆,并且随年龄增加血糖逐步升高。结论 对C57BL/KsJ-db/db小鼠所做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可供糖尿病研究参考。
    实验动物疫病监测的最小抽样量研究
    郭红刚, 石巧娟, 周莎桑, 楼琦, 卢领群, 周文伟, 萨晓婴
    2011, 31(1):  66-6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14
    摘要 ( 116 )   PDF (216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数学流行病学理论实现实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中最小抽样规模。方法 根据二项分布公式推导出最小样本抽样公式(n=log(a)/log(1-p), a=0.05, p=检出率,n=样本规模),用浙江省2007~2008年四个兔场四次调查的数据来验证该公式的可行性。结果 利用该公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抽样量,采用计算机模拟抽样的方法在四次调查的数据库中模拟抽样,得出的估计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基本相符。结论 该公式可以用来指导抽样。
    实验动物动态信息管理与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初探
    孙琪华, 王婧, 顾静, 殷音, 周慧英, 薛智谋
    2011, 31(1):  69-7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15
    摘要 ( 114 )   PDF (325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然而实验动物的商品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并不理想,这既与实验动物的特殊性有关,也与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管理模式相关。通过实验动物动态信息管理与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管理系统,可较好得解决信息管理、财务核算问题,推进实验动物供应体系的建立和成本控制,提升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实验动物发展。
    综述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和展望
    乔伟伟, 赵先哲
    2011, 31(1):  73-7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1.01.016
    摘要 ( 110 )   PDF (305KB) ( 6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质疏松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系统性疾病, 主要危害老年人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合适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基础。本文就一些经典的制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作简要的回顾, 并对这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所发现的不足之处以及相应的改进作一概述, 同时对近几年新建立的制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以及对转向大动物模型的趋势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