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创刊40周年
编委会
现任编委
历任编委
青年编委
审稿专家
期刊政策
投稿指南
伦理道德
编辑与评审
更正与撤稿
开放获取
版权与存储
投稿必看
稿件要求细则
伦理道德细则
附件模板下载
在线期刊
当期文献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多媒体
视频
合作服务
科研通讯
刊务理事单位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纸质订阅
电子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主管:上海科学院
主办: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主编:王 健
邮发代号:4-789
国际刊号:ISSN 1674-5817
国内刊号:CN 31-1954/Q
检索
文章检索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
PubMed
DOAJ
Laboratory Animals
Comparative Medicine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术语在线
更多>>
刊务理事单位
更多>>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戊酸雌二醇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作用
黄小琼, 黄威, 孙侠, 钟海潮, 饶子亮, 钟志勇, 何田田, 田滢舟, 徐珉
2013, 33(1): 1-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1
摘要
(
267
)
PDF
(843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将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戊酸雌二醇组,每组33只,建立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模型,同时戊酸雌二醇组灌胃给予剂量0.2 mg/kg体质量戊酸雌二醇,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于妊娠第4日上午9点、晚上21点、晚上23点处死小鼠取子宫,分别采用电镜扫描法检测子宫内膜胞饮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TIMP-3、基质内膜腔上皮和基质细胞的环氧化酶-2(COX-2)、子宫组织前列腺素I
2
(prostaglandin I
2
, PGl
2
)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发育不同步,或大小不一。戊酸雌二醇组子宫内膜表面分布着大量的膜状突起,从形态上看发育略迟后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中COX-2和PGI
2
蛋白、MMP-9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 模型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中TIMP-3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戊酸雌二醇组可显著升高子宫内膜COX-2和PGI
2
蛋白、TIMP-3和MMP-9蛋白的表达(P<0.05)。
结论
戊酸雌二醇具有改善胚胎着床障碍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促进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形成,子宫内膜中COX-2和PGI
2
蛋白、TIMP-3和MMP-9蛋白的表达升高,建立子宫内膜容受性状态,从而改善胚胎着床障碍的作用。
红海海绵素A对小鼠精子冷冻活力的影响
程芙蓉, 杨世华
2013, 33(1): 7-1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2
摘要
(
163
)
PDF
(303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建立最佳的冷冻降温速率,研究红海海绵素A(latrunculin A, LATA)对精子的冷冻保护作用。
方法
用冷冻液平衡后的ICR小鼠附睾精子置于液氮面上方不同的位置,用快速 (-240℃/min)、中速(-109℃/min)、慢速(-41℃/min)和超慢速(-12℃/min)的降温速率分别冷冻5 或10 min后投入液氮冻存。
结果
在液氮上方冷冻5 min或10 min对小鼠精子的复苏活力没有影响。而用超慢速冷冻速率冻存精子的复苏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中速冷冻速率保存的精子的复苏活力在各实验组中最低。用0.5 µmol/L、1 µmol/L、2 µmol/L和4 µmol/L 的红海海绵素A处理小鼠精子后,再用超慢速冷冻速率保存,结果用0.5 µmol/L、1 µmol/L和2 µmol/L 的红海海绵素A处理的精子未能提高精子的复苏活力,而高浓度的红海海绵素A(4 µmol/L)反而降低了精子的复苏活力度。
结论
红海海绵素A对精子的冷冻保护作用值得商榷。
以FSH受体的配体结合部位作为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对大鼠生殖的影响
石燕, 郁琳, 朱燕, 蒋雅红, 孙兆贵, 王健
2013, 33(1): 12-1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3
摘要
(
252
)
PDF
(535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重组表达FSHR抗原主动免疫SD大鼠,探讨FSHR免疫抑制对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以构建免疫异常导致的卵巢早衰(POF)大鼠模型。
方法
以FSHR分子N端配体受体结合区片段为靶位,制备重组抗原,同时针对免疫原性预测位点人工合成3段肽,以佐剂为对照,免疫大鼠,免疫后检测血清中的FSHR抗体滴度。在体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血清对卵丘复合体中FSHR的识别能力; 并且研究FSHR主动免疫后卵巢对PMSG反应性的变化; 检测血清FSH和雌激素水平,并与雄鼠交配,观察FSHR主动免疫对窝仔数的影响。
结果
主动免疫后血液中产生高滴度水平的抗体,在免疫周期后持续6周无明显下降。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与颗粒细胞特异性结合; 同时,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重组蛋白免疫组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发情期缩短,血液FSH水平上升,而雌激素水平降低,与正常雄性交配窝仔数下降。
结论
人工制备大鼠的FSHR免疫原, 主动免疫大鼠, 导致大鼠血液出现高水平的FSHR抗体, 可以与卵巢颗粒细胞上的FSHR特异结合, 导致其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 进而引发大鼠出现卵巢早衰的症状。
黑线仓鼠白化突变系抑制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分析
李爱学, 曾林, 尚世臣, 王鹏, 姚晓兰, 孙兆增
2013, 33(1): 19-2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4
摘要
(
323
)
PDF
(398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黑线仓鼠白化突变系的抑制差减文库,分离获得黑线仓鼠发生被毛突变的相关基因片段,并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以黑线仓鼠作为实验组(tester),以其白化突变系作为驱动组(driver),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差减文库(SSH)。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分析。
结果
共获得126 个有生物学意义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包括21个骨架蛋白, 42个转录因子,24个代谢酶基因,25个转运分子及其调节蛋白和4个未知基因。差异基因中没有发现常见的白化疾病相关基因,发现多种与溶酶体的形成及内吞作用相关的基因,推测黑线仓鼠白化突变 性状的产生可能与黑色素的运输障碍有关。
结论
成功构建了黑线仓鼠白化突变的抑制差减文库,获得126个白化突变的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寻找白化突变相关基因,揭示其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猕猴抵抗素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鲁帅尧, 王俊斌, 杨凤梅, 禹文海, 赵远, 陈丽雄, 李艳艳, 和占龙
2013, 33(1): 23-2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5
摘要
(
233
)
PDF
(382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猕猴抵抗素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序列分析。
方法
用猕猴腹部脂肪组织提取总RNA,采用RT-PCR进行抵抗素基因扩增,克隆至质粒载体,通过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用DNAMAM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再用ORFfinder软件确定其编码区,并用BLAST软件比对。
结果
RT-PCR产物电泳检测得到了363 bp目的条带,重组克隆质粒经PCR和XbaI与PstI双酶切鉴定均为阳性,测序结果经序列分析表明,其与人类抵抗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6%,与大鼠的同源性为67%,与小鼠的同源性为65.7%,基于抵抗素基因的进化树结果表明猕猴与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ORFfinder软件的分析结果表明,编码猕猴抵抗素的氨基酸有108个,与人类抵抗素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2%,仍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结论
成功克隆了猕猴抵抗素基因,可为下一步在猕猴中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前期基础和提供实验资料。
EGFP转基因大鼠的建立
池骏, 赵莹, 薛逸君, 王津津, 孙瑞林, 王铸钢, 费俭, 陈国强, 匡颖
2013, 33(1): 28-3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6
摘要
(
306
)
PDF
(466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大鼠,为器官移植、基因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方法
构建带有CMV-EGFP的重组慢病毒;通过大鼠受精卵透明带下显微注射的方法感染受精卵,并将注射后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输卵管中,出生的仔鼠通过PCR方法鉴定,获得首建大鼠; 并通过Real Time PCR、Western-blot 和荧光观察进行表达分析。
结果
显微注射后,210枚成活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 经繁育,出生2只大鼠; 经PCR鉴定,有1只为阳性,阳性率为50%; 经RNA、蛋白水平表达的检测及荧光观察,该大鼠表皮、骨骼肌、胰腺、肾脏、心脏、睾丸等均有EGFP表达。
结论
初步建立了转基因大鼠技术,成功获得了可稳定表达EGFP的转基因荧光大鼠。
三种大鼠颅眶联合损伤模型的比较观察
高晨, 周海燕, 荔志云, 张景科, 贾平, 王向阳
2013, 33(1): 33-3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7
摘要
(
260
)
PDF
(499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奠定基础。
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 随机均分为A组(钳夹致伤组), B组(自由落体致伤组),C组(液压冲击致伤组)。分别建立大鼠左眼颅眶联合伤模型。造模后对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统计。对比观察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微观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RGCs)超微结构。
结果
依据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标准评价各组造模情况,C组优于其余两组。成功的模型眼视网膜HE染色结构紊乱,RGCs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RGCs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
结论
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可以成功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乙酸性胃溃疡治愈后诱导复发大鼠模型的建立
江国荣, 梁国强, 葛惠男, 王纯庠
2013, 33(1): 39-4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8
摘要
(
287
)
PDF
(517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复制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用奥美拉唑治愈后继以白介素-1β诱导复发,建立溃疡复发的新模型。
方法
1)采用改良Okabe乙酸涂抹法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2)溃疡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愈合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奥美拉唑。治疗组于第14、第21和第28日随机抽样,与自然愈合28 d大鼠一并处死,计算溃疡愈合率和溃疡指数。3)奥美拉唑治愈的溃疡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IL-1β 0.75 mg/kg和IL-1β1.00 mg/kg,48 h后处死,评定溃疡复发率和溃疡指数。4)HE染色观察愈合和复发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1)抽样观察乙酸涂抹的大鼠,均表现为典型的胃溃疡。2)奥美拉唑治疗14 d、21 d 和28 d后,溃疡愈合率分别为25.0%、37.50%和100.0%。愈合的溃疡组织: 再生黏膜厚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变厚; 囊状扩张腺体数量、炎症细胞数量和微血管数量则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自然愈合组在28 d的溃疡愈合率为37.50%。3)IL-1β(1.00 µg/kg)组复发率为100%,溃疡指数为18.0±3.4; 与奥美拉唑治疗28 d后愈合的溃疡组织相比,再生黏膜厚度明显变薄,囊状扩张腺体数量、炎症细胞数量和微血管数量则明显增加。
结论
建立了乙酸性胃溃疡经奥美拉唑治愈后白介素-1β诱导复发的大鼠模型,适用于消化性溃疡临床治愈后复发的防治研究。
胃旁路术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体质量的影响
王一龙, 姜明哲, 蔡景理, 陈登刚, 谢杰斌, 李立军, 刘长宝, 陈荣
2013, 33(1): 44-4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09
摘要
(
251
)
PDF
(165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胃旁路术对SD大鼠体质量减轻的影响。
方法
将35只12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O)15只、假手术饮食控制组(C)10只及假手术空白对照组(B)10只,O组行胃旁路术,C组饲料量与O组相同,B组给予足量饲料,观察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每日体质量变化及每周进食量。
结果
O组大鼠死亡7只,存活率53.3%; O组大鼠在术后第1周内体质量下降幅度最大,其后体质量出现反弹但较其他各组上升缓慢。
结论
通过SD大鼠建立胃旁路术模型是可行的,胃旁路术可有效控制SD大鼠体质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骨肉瘤活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程冬冬, 刘蕾, 张智长, 杨庆诚
2013, 33(1): 47-5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0
摘要
(
218
)
PDF
(516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骨肉瘤MNNG/HOS裸小鼠模型,并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体内抗肿瘤作用。
方法
采取皮下悬液注射法, 建立人骨肉瘤裸小鼠模型。人骨肉瘤MNNG/HOS细胞株体外传代培养后, 将2×10
6
细胞悬液注入裸小鼠股外侧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荷瘤小鼠行小动物Micro-CT成像系统检查, 肿瘤组织常规HE染色并镜检。相同方法建立此种骨肉瘤裸小鼠模型, 待肿瘤直径达10~20 mm时, 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含体积分数5%DMSO的生理盐水), TSA组(注射TSA, 1 mg/kg)和环磷酰胺(CTX)组(注射CTX,20 mg/kg),每隔3 d注射1次,同时测量肿瘤直径及荷瘤鼠体质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裸小鼠体质量变化曲线。
结果
裸小鼠接种细胞株2周后,均有局部肿瘤形成。4周后,小动物Micro-CT成像系统可见骨质破坏,光镜下可见骨肉瘤细胞及其直接形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骨肉瘤细胞在横纹肌间浸润性生长,成骨作用明显。在本实验建立的动物模型体内,TSA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无明显的体质量差异。
结论
成功建立了骨肉瘤MNNG/HOS裸小鼠模型; TSA在骨肉瘤裸小鼠模型体内,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营养状况及肺功能影响
文文, 柳德灵, 官泽金, 黄欲海, 陈美莲, 叶嘉, 赖国祥
2013, 33(1): 52-5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1
摘要
(
194
)
PDF
(314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G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营养状况和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吸烟联合脂多糖复制大鼠COPD模型,将16例COPD大鼠随机分成2组, GH组为生长激素治疗组(n=8),每日皮下注射基因重组鼠生长激素1 µg,连续使用7 d。NS组为对照组(n=8),皮下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于治疗后15 d,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肌酐、尿素氮及血糖,并测定大鼠肺功能。
结果
所制COPD模型符合COPD的基本病理改变。治疗前两组体质量、白蛋白、前清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长激素组体质量、白蛋白、前清蛋白、总蛋白治疗后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高(P<0.05),肌酐、尿素氮有显著性下降(P<0.05),生长激素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血糖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
0.3
,FEV
0.3
/FVC,PEF)治疗后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生长激素治疗能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营养状态,提高肺功能。
高脂喂养条件下胰岛素抵抗大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评估
张盈妍, 杨晶, 都健, 敖娜, 刘玉苓, 王天宝
2013, 33(1): 56-5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2
摘要
(
238
)
PDF
(226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以大鼠清醒状态下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试验进行评估,留取血样后测定大鼠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
结果
(1)与正常饮食组(NC组)比较,高脂饮食组(HF组)60~120 min的平均葡萄糖输注率(GIR
60~120
)明显降低(P <0.05),TC、TG、LDL-C、FFA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与NC组比较,HF组大鼠血清TSH、FT3、FT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HF组大鼠血清TSH水平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749,P<0.05), 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 =-0.172,P<0.05),与TC、LDL-C、FFA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
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甲状腺功能较正常组大鼠无明显变化,但血清TSH水平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survivin mRNA在辐射诱发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屈景凯, 王洪艳, 齐亚莉, 陈玉丙, 宋祥福, 龚守良
2013, 33(1): 60-6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3
摘要
(
176
)
PDF
(236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survivin mRNA在辐射诱发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放射性胸腺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C57BL/ 6 小鼠行1.75 Gy X 线全身照射, 每周1 次, 连续4 周。在末次照射后30和60 d处死小鼠(每次6只),取出胸腺。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检测胸腺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受辐射后小鼠胸腺细胞的G
0
/G
1
和S期细胞的百分数在第30和60 d 检测时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而G
2
/M 期细胞在30 d 时低于对照组,在60 d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受辐射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率在每一检测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胸腺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辐射可使胸腺组织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 mRNA表达降低有关。
两种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经离体小型猪皮渗透吸收的比较研究
罗荣, 周临, 陈卫
2013, 33(1): 64-6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4
摘要
(
361
)
PDF
(261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研究两家企业生产的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对离体小型猪皮的透皮吸收性能。
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 离体小型猪皮片涂药后不同时间采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和皮片中盐酸特比萘芬的浓度。
结果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透皮释放量很低,在80%乙醇生理盐水释放液中,某企业生产的乳膏产品和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乳膏产品在48 h时累积透皮渗透量分别为55.23 µg/cm
2
和63.33 µg/cm
2
,48 h的累积透过率分别为: 1.09%、1.19%。
结论
两家企业生产的乳膏产品在相同渗透介质下,对于离体小型猪皮的透皮无显著性差别,二者透皮情况相当。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主成分大部分滞留在皮肤上,只有极少数透过皮肤屏障,有利于其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经验交流
胚胎移植技术用于微生物感染小鼠的生物净化
王芊芊, 丁贤明, 陈瑜, 刘璐, 刘迪文
2013, 33(1): 69-7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5
摘要
(
169
)
PDF
(178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净化受微生物感染的10个品系基因修饰小鼠种群。
方法
通过获取基因修饰小鼠的2-细胞期胚胎,将胚胎充分清洗并移植入假孕小鼠的输卵管中。通过对新生鼠的基因型和微生物鉴定判定小鼠净化的效果。
结果
经基因型鉴定显示, 7种转基因小鼠净化后阳性仔鼠率为33.33%~57.14%。3个品系纯合子基因敲除小鼠净化后仔鼠全为杂合子。选取同窝野生型仔鼠和假孕雌鼠进行微生物检测,所有指标均符合SPF级要求。
结论
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有效净化受感染的小鼠种群。
BALB/c小鼠口服诱导EGFP融合标签免疫耐受的观察
侯倩女, 俞宏, 钱小丽
2013, 33(1): 72-7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6
摘要
(
153
)
PDF
(111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BALB/c小鼠中通过口服EGFP融合标签蛋白建立免疫耐受, 比较不同灌饲年龄对于免疫耐受诱导的影响, 提高融合蛋白抗原单抗制备效率。
方法
不同年龄BALB/c小鼠口腔灌饲EGFP蛋白, 再经过三次注射抗原刺激后,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小鼠针对EGFP蛋白的血清抗体滴度, 比较口服诱导BALB/c小鼠免疫耐受效果。
结果
新生期灌饲的小鼠经过注射抗原刺激后几乎不产生针对EGFP抗原的抗体,成年期灌饲小鼠经过注射抗原刺激后产生针对EGFP抗原的抗体, 血清抗体滴度与未经灌饲小鼠接近。离乳期灌饲对于免疫耐受诱导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新生期灌饲抗原可以有效诱导BALB/c小鼠对EGFP的免疫耐受, 而成年期灌饲没有诱导效果。
综述
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范振群, 刘树民, 周世慧, 王可心
2013, 33(1): 74-7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3.01.017
摘要
(
452
)
PDF
(342KB) (
1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帕金森病作为长期困扰中老年人的重大疾病,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帕金森病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动物实验的周期长、消耗大,因而体外细胞模型越来越多的被用来进行相关病理、生理及药物筛选研究。而在体外细胞模型的选择上,不同造模剂各有特色,而且使用的细胞系不同,也使模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最终影响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