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25
       
    创刊40周年专家论坛
    基于能力提升的我国实验动物资源发展愿景
    贺争鸣
    2021, 41(2):  85-9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042
    摘要 ( 339 )   HTML ( 41)   PDF (660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是支撑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科研条件之一。在我国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快速发展态势下,切实强化实验动物资源的战略地位,准确把握实验动物资源创制模式,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实验动物资源创制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及实验动物资源保藏与共享服务平台,对提升实验动物资源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著:实验动物与医疗技术
    利用基质胶阻断门静脉建立改良ALPPS手术小鼠模型
    沈皓, 陈瑶, 沈锋, 吴孟超
    2021, 41(2):  91-99.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204
    摘要 ( 438 )   HTML ( 74649620)   PDF (6179KB) ( 411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不依赖显微外科技术的改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ALPPS)手术小鼠模型,并验证其刺激肝再生的有效性。方法 7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ALPPS-显微手术(ALPPS-micro)组、ALPPS-基质胶(matrigel)封堵(ALPPS-matri)组和基质胶封堵对照(Control-matri)组。ALPPS-micro组和ALPPS-matri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结扎法和基质胶封堵法阻断门静脉;Control-matri组作为对照,验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围手术期生存数据,并采集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液和肝脏标本;通过计算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肝体比)以及检测增殖相关分子Cyclin D1和Ki-67的表达水平,比较ALPPS-显微手术和ALPPS-基质胶封堵手术对肝脏再生的刺激作用。结果 与ALPPS-micro组相比,ALPPS-matri组手术操作时间短[(19.0±4.6)min 比(37.5±9.3)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153±39)mL 比(317±124)mL,P<0.05],一期术后死亡率更低(4.0%比20.0%,P<0.05)。肝体比数据和增殖相关分子检测结果提示,ALPPS-matri组具有与ALPPS-micro组类似的刺激肝脏再生的效果。结论 利用基质胶的改良ALPPS模型与基于显微外科的传统ALPPS模型相比,具有相似的肝脏再生刺激效果,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围手术期死亡率更低。
    大鼠尾椎间盘不同切片方式及染色方法的组织学观察比较
    赵宇朋, 周平辉, 官建中
    2021, 41(2):  100-10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108
    摘要 ( 897 )   HTML ( 113)   PDF (3883KB) ( 536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大鼠尾椎间盘不同切片方式及染色方法的优缺点,为相应的临床诊断及实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SD大鼠尾椎间盘,制成冷冻切片及石蜡切片后,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Masson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及针对一型胶原蛋白(typeⅠcollagen,COL-Ⅰ)、二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OL-Ⅱ)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免疫荧光染色,对比观察椎间盘各层组织形态及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在染色方法中,石蜡切片HE染色能清晰显示各层组织;Masson染色能清晰显示纤维环组织及髓核组织;番红-固绿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能较好地显示软骨各层及软骨下骨结构。冷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中,纤维环组织的胶原蛋白多为COL-Ⅰ,髓核组织中胶原蛋白多为COL-Ⅱ,而GAG多由髓核细胞及髓核样细胞分泌。结论 观察椎间盘各层组织时,选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等染色,其中石蜡切片优于冷冻切片;观察椎间盘各种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时,选用免疫荧光染色,其中冷冻切片优于石蜡切片。
    论著: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免疫功能正常的HBV cccDNA小鼠模型用于苦参碱和青蒿素抑制HBV的药效评价
    伍悦, 吕小琴, 刘阳, 向霞, 赵中华, 徐如青, 潘朔寒, 何明忠, 张华堂, 赖国旗
    2021, 41(2):  108-11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1.016
    摘要 ( 482 )   HTML ( 295)   PDF (1959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免疫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小鼠模型评价中药苦参碱和青蒿素的作用效果,同时为模型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合成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入8~10周龄的雄性CBA/CaJ小鼠体内,然后分别在急性感染期和慢性感染期腹腔注射苦参碱或青蒿素。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和ccc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V核心抗原(HBV core antigen,HBcAg)的表达。结果 在HBV急性感染期,注射苦参碱和青蒿素第4周即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HBsAg的分泌(均P<0.05),降低血清中HBV DNA的表达(均P<0.01)。在HBV慢性感染期,苦参碱和青蒿素对小鼠血清和组织中HBsAg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均P>0.05),但是血清中HBsAg相对降低水平(∆HBsAg)明显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均P<0.05);而且苦参碱能降低小鼠血清或组织中HBV DNA(P<0.05,P<0.01)和组织中HBV cccDNA的拷贝数(P<0.05);青蒿素仅能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P<0.01),而对组织中HBV DNA和HBV cccDNA的作用不明显(均P>0.05);另外,苦参碱对肝组织中HBcAg的作用不明显(P>0.05),而青蒿素对HBc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的HBV cccDNA小鼠模型能够用于治疗急性期和慢性期乙型肝炎的药物疗效评价。
    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的构建及效果评估
    孔悦, 郭砚
    2021, 41(2):  116-121.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191
    摘要 ( 1101 )   HTML ( 51)   PDF (1677KB) ( 552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中波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为皮肤光老化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30只雄性KM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接受正常光照,模型组使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联合中波紫外线每日照射40 min,每次辐射量为120 mJ/cm2,持续40 d。通过小鼠背部脱毛皮肤表面肉眼观察,皮肤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皮肤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以及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背部脱毛皮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c-fos和c-jun的表达水平,进行建模效果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皮肤颜色加深、松弛、干燥、粗糙,且褶皱加深;组织病理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的表皮增厚,真皮层纤维减少、断裂、排列杂乱。模型组的皮肤中GSH-PX和SOD 活性降低,HYP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而且MMP-1、c-fos和c-ju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中波紫外线照射后,小鼠产生的皮肤损伤与光老化的皮肤损伤一致;该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
    肝螺杆菌感染促进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
    沈宸, 吴志浩, 殷俊, 朱立麒, 张泉
    2021, 41(2):  122-13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181
    摘要 ( 278 )   HTML ( 21)   PDF (4102KB) ( 372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感染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方法 20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HFD组、H.h组和H.h+HFD组。H.h+HFD组感染H.h后喂养高脂饲料。各组饲喂1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并采用油红O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估肝脏病变情况。结果 H.h+HFD组小鼠血清中TG、ALT和AST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且高于H.h组和HFD组(均P<0.05)。H.h+HFD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出现脂肪沉积、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点状坏死灶,胶原纤维大量沉积;H.h组出现炎性细胞聚集和少量胶原纤维沉积;HFD组出现脂滴堆积和脂肪样变,以及少量胶原纤维沉积。H.h+HFD组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mRNA转录水平均比其他3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且〈-SMA和CollagenⅠ蛋白也出现大量表达。结论 H.h感染可以促进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
    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空肠的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变化
    王嫚, 祗明花, 耿旭芳, 佟苗苗, 梁红玉, 赵丁
    2021, 41(2):  131-13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065
    摘要 ( 352 )   HTML ( 12)   PDF (1507KB) ( 356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空肠平滑肌的氮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功能,以及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运用电场刺激诱发神经源性收缩反应,并采用离体器官肌张力分析方法观察离体空肠平滑肌的收缩反应,以及氮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功能的改变;石蜡组织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STZ诱导的糖尿病早期大鼠的空肠肌间胆碱能神经功能受损,而氮能神经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糖尿病大鼠空肠组织绒毛杂乱无序且断裂,肌层增厚,杯状细胞减少,绒毛长度与肠隐窝深度之比(绒腺比)减小。结论 在STZ诱导后4周的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模型中,空肠组织的神经功能和形态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肠道作为糖尿病敏感器官,在糖尿病早期诊断及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五苓散对高脂血症模型贵州小型猪的治疗作用
    张慧, 吴延军, 姚瑾, 陆涛峰, 王郭琦, 赵海, 姚刚, 吴曙光
    2021, 41(2):  138-142.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188
    摘要 ( 437 )   HTML ( 14)   PDF (543KB) ( 302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五苓散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模型贵州小型猪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12只健康贵州小型猪,其中4只为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另8只饲喂高脂饲料,连续2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五苓散治疗组,均继续喂高脂饲料。治疗组饲料中每日加入五苓散0.55g/kg。连续给药8周后,监测各组体质量、体尺、腹围、血脂和主要中医证候体征变化。结果 造模完成后,模型组小型猪较正常组体质量指数和腹围均值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均P>0.05);模型组主要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动物表现出肥胖臃肿、腹部膨大、被毛稀少脱落、神疲乏力、好静懒动和粪便色淡稀软不成形等高脂血症表征。经五苓散干预后,治疗组较模型组的体质量指数和腹围有所下降(P>0.05),中医证候综合评分明显降低,主要血脂指标TC、TG、LDL-C明显降低(均P<0.05),HDL-C明显升高(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高脂血症贵州小型猪模型,五苓散干预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模型的血脂代谢紊乱情况。
    一种大鼠跑台抗阻训练模型的构建
    蔺海旗, 王震, 林文弢
    2021, 41(2):  143-147.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089
    摘要 ( 303 )   HTML ( 14)   PDF (570KB) ( 285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一种大鼠跑台抗阻训练模型。方法 选用19月龄的雄性SD大鼠40只,通过测试确定跑台放置的角度和速度,并根据大鼠尾部负重负荷及全血乳酸的变化来确定抗阻训练模型的运动方案。结果 大鼠在坡度35°跑台,以15 m/min跑速进行抗阻训练,运动效果较好。运动8~15 s时,全血乳酸浓度均值为3.8~5.2 mmol/L。根据能量代谢和全血乳酸半时反应情况,设定大鼠抗阻训练跑15 s、间歇30 s为一次训练。每组4次训练后全血乳酸浓度较为稳定;每组间歇3 min,每天3组,全血乳酸浓度为4~5 mmol/L。结论 通过设置跑台的坡度、速度和大鼠尾部负重等参数,建立了一种大鼠跑台抗阻训练模型。
    论著:实验动物资源
    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EV71感染实验
    施梅言, 王璇, 王文广, 阮蕾颖, 代解杰
    2021, 41(2):  148-154.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208
    摘要 ( 268 )   HTML ( 15)   PDF (1719KB) ( 380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树鼩脊髓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技术,用71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 71,EV71)感染该细胞,探讨其感染特性,为EV71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DNase Ⅰ三酶联合两次消化树鼩脊髓组织后,获取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纯化和鉴定。用EV71感染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感染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病毒载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标志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对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感染性。结果 分离培养获得的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呈典型的分支状和串珠状,经过嘌呤霉素纯化培养后的传代细胞主要是不规则的多角状细胞;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微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表达都呈阳性。用感染复数为1的EV71感染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见典型的细胞病变,且病毒滴度可达3.2×106 TCID50/mL,表明EV71可成功感染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效增殖;而且在48h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载量呈线性升高,而细胞中病毒载量在12h到达顶峰。间接免疫荧光法在EV71感染后12 h的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质中可检测到病毒颗粒。结论 成功建立了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确定了EV71对树鼩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感染性和病毒增殖特性,为开展EV71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几种常用免疫缺陷小鼠的血液学及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谈小倩, 瞿伟, 李亮, 钱珍, 顾坚忠, 徐平
    2021, 41(2):  155-16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123
    摘要 ( 750 )   HTML ( 25)   PDF (405KB) ( 449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与比较分析几种常用免疫缺陷小鼠的血液学(血常规与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为肿瘤、免疫学等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1) BALB/cA-nude、SCID、NOD-SCID和NPSG共4个免疫缺陷小鼠品系,每品系取6周龄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同周龄近交系BALB/cA小鼠作对照,采血后测定血常规(30项)和血清生化(25项)指标;(2)4种免疫缺陷小鼠6周龄,每品系雌雄随机各取2只,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同周龄近交系BALB/cA小鼠作对照。结果 (1)免疫缺陷小鼠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MPH)、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和中性粒细胞数(NEUT)低于BALB/cA小鼠(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和网织红细胞数高于BALB/cA小鼠(P<0.05,P<0.01);SCID、NOD-SCID、NPSG小鼠的WBC、LYMPH和LYMPH%显著低于BALB/cA-nude小鼠(P<0.05),NEUT%高于BALB/cA-nude小鼠(P<0.05)。(2)NOD-SCID和NPSG小鼠的血糖、三酰甘油水平低于BALB/cA小鼠(P<0.01),而尿酸水平相对偏高(P<0.05)。(3)BALB/cA-nude小鼠T细胞严重缺失,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降低;SCID和NOD-SCID小鼠T细胞缺失,B细胞和NK细胞活性降低更加明显;NPSG小鼠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均表现为缺失。结论 BALB/cA-nude、SCID、NOD-SCID和NPSG小鼠的血液学性状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符合相应免疫缺陷小鼠的品系特征。
    实验动物设施与技术
    溶液式环境控制设备在实验动物设施中的应用
    张婷, 陈亮亮, 李海翔, 黄发洲, 蔡武凯
    2021, 41(2):  161-165.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199
    摘要 ( 225 )   HTML ( 21)   PDF (856KB) ( 286 )  
    图表数据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溶液式环境控制设备在实验动物设施建设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本文实测和分析了溶液式环境控制设备在实验动物设施中的应用情况,从环境控制效果、系统配电、运行能耗、排气处理、安装条件以及使用维护等方面,将其与传统环境控制设备进行了对比,为进一步促进溶液式环境控制设备在实验动物设施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教育培训实践
    医院科研工作中开展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教育的探索
    余飞, 钱丽萍, 沙莉莉
    2021, 41(2):  166-168.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101
    摘要 ( 273 )   HTML ( 34)   PDF (406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实验是临床前研究的重要环节。实验动物作为直接的实验材料和人类的替难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医学生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教育。为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包括医学研究生的伦理素养,加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知识教育,我们探索在医院内开展系列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教育方法,较好地规范了医学科研人员在使用实验动物时的行为准则。
    创刊40周年专题:期刊发展
    综述
    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分类及其比较研究进展
    阮蕾颖, 孙晓梅
    2021, 41(2):  174-180.  DOI: 10.12300/j.issn.1674-5817.2020.052
    摘要 ( 299 )   HTML ( 14)   PDF (100293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鼠为代表的啮齿类实验动物一直以来作为人类探索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系统的有力工具活跃在各个研究平台。早期人们对于DCs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对小鼠模型的研究,并根据其表面标志、细胞形成和迁移特性等进行初步分类。目前,小鼠不同DCs亚群的分类方法还没有完全统一,这大大阻碍了人们对DCs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因此需要深入开展小鼠DCs亚群的基础研究,寻找科学、有效、公认的DCs分类方法定义不同的亚群。本文从小鼠DCs细胞亚群分类方法、常见细胞类型、特性及与人类DCs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目前小鼠DCs亚群分类及特性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待解决的问题。为深入了解DCs亚群的功能及特性提供参考,并期望通过总结亚群相关的问题提出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