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25
       
    专家论坛
    体细胞克隆猴与实验动物福利
    王立娜, 陆勇, 孙强
    2018, 38(2):  83-8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1
    摘要 ( 283 )   PDF (510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想的动物模型是人类探究疾病、进行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药物及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对于利用高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开展相关研究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非人灵长类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没有遗传背景均一的近交系猴,因此只能通过使用更多的实验动物来消除因个体间差异而导致的实验误差。经体细胞克隆技术而产生的实验猴,其遗传背景完全一致,可有效地减少个体间的差异,进而减少实验中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用量,从整体上提升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
    论著
    鸭肠炎病毒感染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γ干扰素上调表达及初步机制的研究
    李思琪, 尹海畅, 赵丽丽, 王怡平, 金建丽, 陈洪岩
    2018, 38(2):  86-9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2
    摘要 ( 165 )   PDF (946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鸭肠炎病毒(DEV)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及初步机制。方法 分别提取感染DEV后24 h、36 h、48 h、60 h的DEF总RNA,反转录成cDNA,使用特异性引物,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FNγ及几个相关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感染DEV的细胞相对于未感染的细胞,IFNγ的mRNA在24 h、36 h、48 h、60 h均显著上调, 且相关ISGs 包括 抗黏液病毒基因(Mx)、DEAD框蛋白50(DDX50, 是一种ATP依赖的RNA解旋酶)、2'-5'寡腺苷酸合成酶L (OASL)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也均显著上调。结论 DEV感染DEF能够诱导IFNγ产生及相关ISGs表达的上调。
    啮齿类螺杆菌SYBR Green 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孙靖谕, 谢灵志, 冯洁, 于宁, 钱淼, 曹舒扬, 张泉
    2018, 38(2):  91-9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3
    摘要 ( 265 )   PDF (2678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啮齿类螺杆菌(helicobacter rodentium)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啮齿类螺杆菌16S rRNA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 建立了啮齿类螺杆菌 SYBR Green 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 在102拷贝/µL~107拷贝/µL浓度范围中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特异性良好, 仅对啮齿类螺杆菌产生特异性扩增, 且灵敏度可达到30拷贝/µL, 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建立了SYBR Green Ⅱ荧光定量PCR检测啮齿类罗杆菌的一种方法。
    牛副流感病毒3型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王吉, 付瑞, 李晓波, 王淑菁, 王莎莎, 李威, 秦骁, 巩薇, 岳秉飞, 贺争鸣
    2018, 38(2):  98-10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4
    摘要 ( 293 )   PDF (1898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用于牛源性样本中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RT-PCR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已发表的BPIV3神经氨酸酶(HN)基因高度保守区域作为靶基因, 设计合成引物, 建立BPIV3 RT-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等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用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137份牛源性样本。结果 建立的BPIV3 RT-PCR方法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鼻气管炎病毒(BHV-1)、仙台病毒(SV)均无交叉反应; 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6 lgTCID50/mL; BPIV3 cDNA在-30 ℃冰箱放置12个月仍可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37份牛源样本,核酸阳性率为14.6%。结论 建立的BPIV3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及稳定的特点,可用于牛源性样本中BPIV3核酸的检测。
    壬二酸佐剂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效应分析
    李晓红, 金晓, 贾森泉, 胡凝珠, 胡云章, 李建芳
    2018, 38(2):  105-11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5
    摘要 ( 295 )   PDF (1280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壬二酸作为佐剂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以评价其佐剂效应。方法 分别将四种不同剂量的壬二酸(0.5 mg, 1 mg, 2 mg, 3 mg)与HepA-1共同免疫ICR小鼠分别作为佐剂组1、佐剂组2、佐剂组3、佐剂组4,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单纯抗原组、铝佐剂组,共免疫1次,于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HAV) IgG抗体水平。结果 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均产生抗HAV IgG抗体,抗体水平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8、12周达到峰值。免疫后4周,佐剂组4(壬二酸3 mg)产生的抗甲型肝炎病毒(HAV) IgG抗体水平与铝佐剂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640)。同时,佐剂组4在免疫后4周、8周和12周产生的抗甲型肝炎病毒(HAV) IgG抗体水平较高,显著高于单纯抗原组(P<0.05, t值分别为3.134、2.751、2.743)。结论 适当剂量的壬二酸可快速、显著提高HepA-1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人用疫苗佐剂。
    硒化卡拉胶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贾森泉, 金晓, 李晓红, 王海璇, 胡凝珠, 胡云章
    2018, 38(2):  111-11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6
    摘要 ( 201 )   PDF (1531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硒化卡拉胶(KSC)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7只ICR小鼠。分组: 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单纯抗原组(18EU HepA-1)、铝佐剂组[Al(OH)3 0.3 mg+18EU HepA-1]、KSC实验组(KSC 1 mg+18EU HepA-1、KSC 0.5 mg+18EU HepA-1、KSC 0.25 mg+18EU HepA-1、KSC 0.1 mg+18EU HepA-1),皮下多点免疫注射,注射总体积300 µL,免疫1次。免疫注射后及其后4周、8周、12周、16周尾静脉采血,取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甲型肝炎病毒(HAV) IgG抗体滴度。在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并于免疫后 16 周,取KSC最佳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肾脏、 脾脏、 肝脏、 肺脏、 心脏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检测到抗HAV IgG抗体, 且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铝佐剂组在12周达到峰值, 其余各组在8周达到峰值。KSC 0.5 mg组在8周、12周抗体水平高于单纯抗原组(t=3.103, t=2.573, P<0.05), KSC 0.25 mg组在12周抗体水平高于单纯抗原组(t=2.602,P<0.05)。本次实验的最佳剂量为KSC 0.5 mg。试验期内,观察小鼠各项生理指标未见异常,KSC 0.5 mg 组小鼠心脏、 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 KSC能够作为佐剂增强HepA-1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
    人源非小细胞肺癌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钱丽萍, 余飞, 瞿叶清, 翟青新, 王玉娟, 方天
    2018, 38(2):  117-12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7
    摘要 ( 242 )   PDF (1576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人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异种移植模型, 鉴定移植模型与原代肿瘤组织间组织形态结构、病理结构的一致性。方法 取临床肺癌新鲜手术切除组织块26例,12 h内移植于裸小鼠背部皮下组织内,肿瘤长至500 mm3取出再传至下一批裸小鼠背部,如此重复,稳定传代至第4代,分别采用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原代患者肿瘤组织与移植瘤组织结构和病理结构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成功建立并稳定传至第4代的患者来源的移植瘤(PDX)模型共9例, 6例肺鳞癌,3例肺腺癌。PDX模型保留了原代患者肺癌细胞的异型性和原有排列结构。病理学特性有些变化,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 建立的NSCLC PDX模型保留了原代患者肺癌细胞的异型性、原有排列结构和病理学特性,为临床前药效的个性化筛选评估以及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B6-St小鼠与C57BL/6小鼠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的比较
    吴刘成, 杨文杰, 范海华, 易剑峰, 田家玮, 史祎敏, 蒋茂荣
    2018, 38(2):  122-12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8
    摘要 ( 334 )   PDF (930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小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比较C57BL/6小鼠和B6-St小鼠(Short tail mice)外周神经再生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B6-St小鼠为实验组, 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夹伤各组小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的损伤模型。手术后8 d、12 d、16 d进行足迹实验,计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 手术后21 d,进行电生理检测,记录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s); 计算小鼠双侧腓肠肌湿重比;夹伤一侧的腓肠肌制作病理切片并染色,检测肌纤维横切面积(CSA)。结果 与C57BL/6小鼠相比,B6-St小鼠术后8 d、12 d、16 d SFI值略有下降(P>0.05); B6-St小鼠坐骨神经夹伤处的复合肌动作电位和C57BL/6小鼠趋于一致(P>0.05); 腓肠肌湿重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病理切片统计分析,两组小鼠肌纤维横截面积CSA相似(P>0.05)。结论 B6-St小鼠与C57BL/6小鼠的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相类似。
    一种简单的gRNA体外筛选方法
    成大欣, 徐丽然, 于清清, 高守翠, 王晓靖, 刘懿, 刘恩岐, 赵四海
    2018, 38(2):  126-12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09
    摘要 ( 286 )   PDF (611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体外筛选效率较高的引导核糖核酸(guide ribonucleic acid,gRNA)的方法。方法 以家兔扭转蛋白2A(torsin family 2 member A,TOR2A)基因的gRNA设计和筛选为例,介绍gRNA简单的体外筛选方法。首先根据TOR2A基因的外显子序列在线设计gRNA,选择3条gRNA序列(也可更多),将其分别插入到T7启动子之后,体外转录gRNA并纯化备用。设计包含gRNA打靶序列的一对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胶回收PCR产物。将gRNA,PCR产物和Cas9内切酶组成的体系进行酶切实验,琼脂糖电泳判定gRNA引导的酶切效率。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第1条gRNA未能引导Cas9内切酶对含打靶位点的PCR产物进行DNA酶切,第2条gRNA(GCTTGTCCATCTCGTCGAAG) 和第3条gRNA(TCTCTTCCTCTTCGACGAGA)引导Cas9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酶切,第2、3条gRNA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 此体外筛选方法是一种简单、可行和实用的gRNA的体外筛选策略。
    福建省实验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温福利
    2018, 38(2):  130-13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10
    摘要 ( 235 )   PDF (538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福建省实验兔球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福建省6个地级市2家实验兔生产企业和12家使用单位的实验兔粪样,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卵囊进行收集,测定每克粪便中卵囊数(OPG)并对孢子化的卵囊进行鉴定。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和分析了195个样本,阳性样本28个, 总感染率为14.36%,OPG平均值为2 333.33。2个实验兔生产企业感染率为22.22%, 12家实验兔使用单位感染率为13.10%。共检出10种兔球虫,均为混合感染,以斯氏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普通级实验兔的球虫感染率为15.30%,清洁级实验兔未见球虫感染。幼兔球虫检出率最高,感染率为17.50%,青年兔次之,成年兔感染率最低,感染强度最高。我省生物制药企业实验兔球虫感染强度最大,OPG平均值为5 678.39,感染率也较高。在医院、高校等科研单位,实验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球虫感染。结论 福建省实验兔球虫感染率较低。但日常工作中还是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兔球虫病的监测与防治,并建议将兔球虫病纳入国家标准中普通级实验兔必要时的检测项目。
    两种群东方田鼠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观测
    柏熊, 林金杏, 王晓东, 冯洁, 高捷, 谢建云
    2018, 38(2):  135-14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11
    摘要 ( 235 )   PDF (624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和比较东方田鼠洞庭湖种群(DTH)(长江亚种)和青铜峡种群(QTX)(指名亚种)的繁殖及生长特性。方法 东方田鼠雌雄1∶1长期同居法饲养繁殖,观察两种群东方田鼠的窝产仔数、胎间隔、初生体质量、离乳体质量等繁殖指标。两种群田鼠雌雄各选30只,测定不同时间点的体质量,并用Von Bertalanffy模型方程拟合其生长曲线。结果 DTH窝产仔数(4.70±1.15)只,胎间隔(30.78±10.21) d,出生体质量(4.09±0.13) g,离乳体质量(27.31±1.10) g; QTX窝产仔数(3.58±1.00)只,胎间隔(35.60±12.48) d,初生体质量(4.37±0.09) g,离乳体质量(28.22±0.46) g。从生长曲线可见,两种群东方田鼠的体质量性二型分化分别出现在14 d和28 d,雄性田鼠的体质量显著高于雌鼠。拟合结果显示,两种群田鼠雌性体质量生长曲线体质量拐点出现时间比雄性鼠早。结论 DTH田鼠繁殖能力较QTX高,两个种群田鼠雌雄鼠的体质量均有明显的性二型分化特征,雌体较雄体早熟。
    经验交流
    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的困境和对策探讨
    郭大伟, 朱冠, 金东庆
    2018, 38(2):  145-14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13
    摘要 ( 170 )   PDF (390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研发的载体,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实验动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也对实验动物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如何稳步有序发展实验动物产业值得深入探讨。尽快修订并发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加大对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支持,发挥各级学会、协会和联盟的作用,加强合作,破解难题,抓住机遇,对于促进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科院校实验动物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探讨与实践
    李莉, 赵善民, 崔淑芳
    2018, 38(2):  149-15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14
    摘要 ( 137 )   PDF (621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是医科院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其在医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院校教学及科研质量与效率,其中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实验动物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实验动物信息化管理应该具备的便捷高效、规范准确、实时跟踪、可追溯性、数据共享等特点,介绍了我校实验动物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在动物饲育管理、设施监控管理、授权管理、信息监控管理、仪器预约管理、实验管理与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广大医科院校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高校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微生物监控管理
    彭丽娜, 王朝霞
    2018, 38(2):  154-15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15
    摘要 ( 160 )   PDF (446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阐述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的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环境质量控制、动物质量控制、人员管理等三个主要控制点对高校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微生物监控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校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微生物监控管理提供有益借鉴,使其制定出符合自身设施的动物微生物监测计划。
    综述
    鼠痘病毒感染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周洁, 赵丽娟, 陶凌云, 胡建华, 高诚
    2018, 38(2):  160-16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2.016
    摘要 ( 333 )   PDF (344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述了鼠痘病毒(ECTV)入侵动物机体后感染传播的机制,包括小鼠的天然抗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等。同时总结了检测ECTV的试验动物法、病理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方法等的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ECTV的感染途径和诊断方法,有助于防控ECTV的发生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