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创刊40周年
编委会
现任编委
历任编委
青年编委
审稿专家
期刊政策
投稿指南
伦理道德
编辑与评审
更正与撤稿
开放获取
版权与存储
投稿必看
稿件要求细则
伦理道德细则
附件模板下载
在线期刊
当期文献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多媒体
视频
合作服务
科研通讯
刊务理事单位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纸质订阅
电子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主管:上海科学院
主办: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主编:王 健
邮发代号:4-789
国际刊号:ISSN 1674-5817
国内刊号:CN 31-1954/Q
检索
文章检索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
PubMed
DOAJ
Laboratory Animals
Comparative Medicine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术语在线
更多>>
刊务理事单位
更多>>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封闭群树鼩的微卫星遗传特性分析
刘城秀, 李娜, 仝品芬, 王文广, 陆彩霞, 罕园园, 匡德宣, 孙晓梅, 代解杰
2018, 38(1): 1-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1
摘要
(
336
)
PDF
(812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分析远交繁殖的I~IV代次的滇西亚种树鼩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为培育封闭群树鼩种群提供遗传学依据。
方法
提取I~IV四个代次共49只滇西亚种树鼩的全血基因组DNA,选取树鼩的18个微卫星位点,结合荧光标记(FAM) PCR扩增技术,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产物,并利用POPGENE、FSTAT等软件比较各代次树鼩的遗传相关指标。
结果
四个代次的树鼩群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Na)8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77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1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277,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2.938,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046;其遗传距离及无偏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0.159和0.022~0.109。
结论
培育的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两个SD大鼠封闭群的遗传分析
洪杨, 袁明铭, 周静, 张磊, 董涵
2018, 38(1): 10-1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2
摘要
(
281
)
PDF
(582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来自北京和上海两个单位SD大鼠封闭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
方法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两个群体60个个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验,统计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距离等信息。
结果
两个种群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857 1、5.142 9, 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47 6、0.585 7。7个位点平均PIC为0.644 5、0.667 6,北京某单位SD大鼠有3个位点HWE检验显著偏离HWE(P<0.05),上海某单位SD大鼠有2个位点显著偏离HWE(P<0.05)。两个种群的Nei(1978)无偏遗传距离为0.158 2。
结论
北京和上海两个单位SD大鼠群体均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两群体间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微卫星标记技术或可作为封闭群SD大鼠遗传检测的有效手段。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法对国内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
李银银, 陈振文, 刘丽均, 李长龙, 刘欣, 吕建祎, 郭萌, 杜小燕
2018, 38(1): 16-2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3
摘要
(
430
)
PDF
(653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9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对29个品系共36个不同群体来源的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检测,并分析、鉴别不同品系的位点。
方法
对来自国内各地的C57BL/6J、BALB/c等36个群体近交系小鼠样品提取DNA后,选取参考自国内外文献的95个SNP位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等位基因型分型,并两两比较等位基因型不同的位点数目。
结果
共有29个群体(80.56%)的小鼠在95个SNP位点中成功进行了基因分型,有个别群体因为样品质量原因没有实现全部成功分型,主要集中于BALB/c相关背景的3个群体小鼠。被检品系中,大部分位点为纯合位点,品系内位点单态率最高为98.95%。群体两两比较显示,差异等位基因型最多的位点数达到58个,最少的只有1个,主要分布于同一品系不同群体来源的动物间及基因修饰动物和背景动物间。
结论
所选SNP位点可用于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和品系鉴别,但SNP用于近交系遗传检测仍应优化出可代表每一个近交系品系特征的SNP位点组合。
一种体内实时观察黑色素瘤的斑马鱼模型
周斌, 盛哲津, 冯琛卓, 李利妹
2018, 38(1): 22-2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4
摘要
(
492
)
PDF
(8120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在体内实时观察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斑马鱼模型, 为黑色素瘤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便捷的活体模型。
方法
构建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黑色素瘤表达系统pMITFa1-RedV12/hRas, 利用小鼠B16黑色素细胞验证其表达效果。再将pMITFa1-RedV12/hRas载体导入1-细胞期的斑马鱼受精卵中, 采用活体成像系统实时观察黑色素瘤在斑马鱼体内的形成过程。
结果
pMITFa1-RedV12/hRas载体在B16细胞中成功表达。显微注射pMITFa1-RedV12/hRas载体到1-cell期的斑马鱼受精卵3 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标记的黑色素瘤;8周后,肉眼可以明显观察到黑色素瘤。黑色瘤的成瘤率达100%。pMITFa1-RedV12/hRas载体被显微注射到TG(zlyz:EGFP)转基因斑马鱼的受精卵中后,在活体成像系统下清晰地观察到红色荧光标记的黑色素瘤细胞与绿色荧光标记的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结论
成功构建了经济简便、易操作的在体内实时观察黑色素瘤的斑马鱼模型。
Ⅱ型糖尿病合并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陈智玲, 吴华, 宋鑫磊
2018, 38(1): 29-3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5
摘要
(
487
)
PDF
(1829KB)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Ⅱ型糖尿病(T2D)合并阿尔兹海默症(AD)的小鼠模型。
方法
选取雄性(APP/PS1
+/+
/db/db
+/+
)小鼠和雌性(APP/PS1
-/-
/db/db
+/-
)小鼠进行杂交;选取子代中基因型为APP/PS1
+/-
/db/db
+/-
的雌雄小鼠进行交配, 其后代中选择基因型为(APP/PS1
+/+
/db/db
-/-
)小鼠组成模型组(M组);基因型为(APP/PS1
-/-
/db/db
+/+
)和(APP/PS1
-/-
/db/db
+/-
)的小鼠, 组成对照组(C组)。两组随机各抽取30只小鼠, 等分为4、14和25周龄3个亚组。测定不同组别小鼠的代谢指标(体质量、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含量、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水迷宫实验, 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焦油紫染色, 检测脑组织的解剖特征(脑重量、皮质和海马面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了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Aβ蛋白和老年斑(SP)在皮质和海马区的含量及分布。
结果
相对于C组, M组小鼠从4周龄开始体质量、血糖、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提高(P<0.01), 而大脑重量、搜索平台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均显著降低(P<0.01);14周龄时,脑皮质和海马区面积显著降低(P<0.01),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25周龄时,皮质和海马区出现Aβ沉积,并形成老年斑(SP),同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1)。
结论
成功建立了T2D合并AD的动物模型,为研究两种疾病的相互关系及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
嗜肠型小鼠肝炎病毒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艾东旭, 孙菲, 李钰, 法云智, 孙兆增, 李莲瑞
2018, 38(1): 36-3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6
摘要
(
385
)
PDF
(1511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为小鼠的日常生产提供一种快速的监测手段。
方法
提取小鼠结肠组织的总RNA,通过反转录反应合成第一链cDNA,以其为模板,利用MHV的4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PCR反应条件(包括引物、引物浓度、退火温度、模版浓度等)进行优化。对PCR扩增出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进一步确定扩增结果的特异性。
结果
其中2对MHV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性和特异性,利用这两对引物进行的PCR检测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相符。
结论
MHV的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且操作相对简单,可以作为小鼠生产过程中肝炎病毒发生的一种快速的监控(测)方法。
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辐射对大鼠肝脏的影响
吕朝辉, 张文鸾, 耿德军, 范玉林, 盛小娟, 李西平
2018, 38(1): 40-4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7
摘要
(
350
)
PDF
(7329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复杂电磁环境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1、2、3、4,将每组大鼠每日按不同的固定时长暴露于模拟的复杂电磁环境中30 d,观察大鼠肝脏细胞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细胞在D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被证实发生了凋亡。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凋亡程度有增加趋势。
结论
复杂电磁环境对机体健康具有损害作用。
长爪沙鼠肝脏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
王志远, 刘月环
2018, 38(1): 44-4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8
摘要
(
357
)
PDF
(2311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间接ELISA法检测长爪沙鼠肝脏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的水平。
方法
选取新生仔鼠6只(仔鼠组),3月龄鼠12只 [其中青年对照组6只,高脂饮食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青年模型组6只],8月龄中老龄鼠6只(中老龄),各组均为雄性,按组采集血清(新生鼠除外)用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检测,同时采集肝脏标本二份,一份作常规HE染色的形态学观察,一份提基因组DNA,用ELISA法试剂盒检测肝脏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的水平[即5-甲基胞嘧啶(5-mc)含量]。
结果
青年模型组鼠及中老龄鼠均出现高脂血症,血清TC及TG均不同程度显著上升,青年对照组鼠血脂正常。病理学检查显示,青年模型组与中老龄组鼠肝脏出现较为明显的脂肪变性,而青年对照组肝脏无异常,新生仔鼠肝血窦中可见大量成堆分布有单核细胞和红细胞。肝脏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青年模型组沙鼠>新生仔鼠>老龄鼠>5对照组鼠。
结论
长爪沙鼠NAFLD及年龄增加引起的脂肪性变程度与其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相关,间接ELISA法检测肝脏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简便、迅速,成本低,或可以作为评价其表观遗传学的一种方法。
长爪沙鼠近交系培育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李迎, 杜小燕, 崔晓霞, 马兰芝, 尚世臣, 何晓亚, 黄斌, 赵权, 李桂军, 王冬平, 陈振文
2018, 38(1): 48-5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09
摘要
(
345
)
PDF
(1413KB) (
5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缺血模型长爪沙鼠近交系培育过程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
方法
应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和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K-7222K)对近交第11至20代(F11到F20)近交系长爪沙鼠17项血液生化和22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F11~20长爪沙鼠的尿酸(URIC)、乳酸脱氢酶(LD)、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D)、镁(MG)、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嗜碱性粒细胞(BAS)、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呈现上升趋势,淋巴细胞(LYM)、肌酐(CRE)、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呈现下降趋势;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趋势平稳,多数指标F17后趋于平稳。
结论
长爪沙鼠近交培育对其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
CMU/1和CMU/2长爪沙鼠繁殖性能与生长发育观测
李迎, 杜小燕, 崔晓霞, 马兰芝, 尚世臣, 黄斌, 赵权, 李桂军, 王冬平, 陈振文
2018, 38(1): 54-5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0
摘要
(
564
)
PDF
(518KB) (
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MU/1和CMU/2长爪沙鼠生长繁殖性能,为其近交系应用、保种和生产繁殖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选择F20~F22代种鼠,按照近交系动物配对方式进行繁育,观测统计1~5胎的胎间隔、窝产仔数、离乳数,生长发育等数据。
结果
CMU/1和CMU/2初生体质量为2.5~3.4 g,窝产仔数最少1只, 最多9只, 离乳成活率为65%~75%, 胎间隔最短14 d, 最长171 d。2~6周龄体质量增长较快。
结论
CMU/1及CMU/2长爪沙鼠窝产仔数差异显著,胎间隔大多数在21~70 d。两个品系长爪沙鼠繁殖性能无明显差异。
CMU/1和CMU/2长爪沙鼠与F344大鼠及BALB/c小鼠4项凝血指标分析
李迎, 杜小燕, 崔晓霞, 马兰芝, 尚世臣, 赵志兵, 赵权, 李桂军, 王冬平, 陈振文
2018, 38(1): 57-5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1
摘要
(
391
)
PDF
(456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近交系CMU/1和CMU/2长爪沙鼠和近交系F344大鼠及BALB/c小鼠4项凝血指标, 比较不同动物间差异, 明确脑缺血模型近交系长爪沙鼠的凝血特性。
方法
采用MC-4000四通道血凝仪检测4组动物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应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CMU/1的APTT、FIB和CMU/2的FIB标准差较大;CMU/1和CMU/2的PT、FIB与F344大鼠差异显著,APTT与BALB/c小鼠和F344大鼠差异显著。
结论
脑缺血模型长爪沙鼠近交系动物凝血4项指标与近交系BALB/c小鼠接近,与近交系F344大鼠差异显著。
经验交流
Rncat小鼠不同交配方式的繁殖性能及晶状体浑浊度比较
张燕, 王莹, 袁江玲, 燕顺生, 陈欣如
2018, 38(1): 60-6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2
摘要
(
274
)
PDF
(448KB) (
3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交配方式SPF级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繁殖学及晶状体浑浊度特征。
方法
以背景品种昆明小鼠为对照组,以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近亲交配和最佳避免近交法交配为实验组,分别测定连续繁殖5代的繁殖性能及眼部晶状体浑浊度。
结果
与近亲交配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相比,最佳避免近交法交配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昆明小鼠的繁殖性能、晶状体浑浊度差异显著(P<0.05或 P<0.01)。
结论
近亲交配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和最佳避免近交法交配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繁殖性能和晶状体浑浊程度有一定差异,可以为实验人员提供参考。
陆眠宁Ⅱ联合丙泊酚在实验猪内镜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郑焕填, 潘沙沙, 张馨月, 李健
2018, 38(1): 63-6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3
摘要
(
280
)
PDF
(444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陆眠宁Ⅱ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实验猪消化道内窥镜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
对10头巴马小型猪用陆眠宁Ⅱ肌注麻醉后以丙泊酚维持麻醉,并观察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平均心率(HR)、平均血氧饱和度(SpO
2
)、平均呼吸频率(R)、平均血压(BP)、平均体温(T)等指标。
结果
术前诱导麻醉顺利,术中及术后实验猪生命体征稳定, 术后苏醒快。
结论
陆眠宁Ⅱ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实验猪消化道内窥镜手术中可获得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满足内镜手术要求。
高等院校实验动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莉, 赵善民, 崔淑芳
2018, 38(1): 65-6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4
摘要
(
276
)
PDF
(677KB)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是医科类院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其在教学实践、科研创新等工作中扮演着的必不可少的角色,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高等院校,特别是医科院校教学及科研质量与效率。本文针对我校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力度、科研水平与特色、生物安全隐患、动物福利、设施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未来提升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实验动物管理水平,并为广大医科院校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福建省部分高校师生实验动物伦理福利意识的调查和分析
林玮, 刘德强, 王训立
2018, 38(1): 69-7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5
摘要
(
221
)
PDF
(558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福建省部分高校师生对于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福利的态度和了解程度,探讨提高师生对于实验动物福利意识的认识和态度。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47名师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对于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伦理福利的了解。
结果
90.16%的师生支持动物实验,但只有19.67%的师生听说过实验动物的相关法律。
结论
在动物实验中应提倡“3R”原则,要提高师生实验动物伦理福利的意识,进一步促进实验动物伦理福利的立法进程。
综述
东方田鼠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
柴淑梅, 傅志强, 谢建芸
2018, 38(1): 72-7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6
摘要
(
456
)
PDF
(875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的特性,是我国特有的血吸虫病抗性模型动物,也可作为糖尿病、卵巢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研究的模型动物。本文综述了东方田鼠的分类与分布、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抗日本血吸虫病、糖尿病、卵巢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医学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白内障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贾杰, 代解杰
2018, 38(1): 78-8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8.01.017
摘要
(
563
)
PDF
(672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先天性、创伤性、人工诱导性和细胞水平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特点及相关机制研究,总结了各类型白内障动物模型构建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建立晶状体永生化细胞系,研究白内障发病过程晶状体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建立与人类较相似的白内障树鼩模型的研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