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创刊40周年
编委会
现任编委
历任编委
青年编委
审稿专家
期刊政策
投稿指南
伦理道德
编辑与评审
更正与撤稿
开放获取
版权与存储
投稿必看
稿件要求细则
伦理道德细则
附件模板下载
在线期刊
当期文献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多媒体
视频
合作服务
科研通讯
刊务理事单位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纸质订阅
电子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主管:上海科学院
主办: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主编:王 健
邮发代号:4-789
国际刊号:ISSN 1674-5817
国内刊号:CN 31-1954/Q
检索
文章检索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
PubMed
DOAJ
Laboratory Animals
Comparative Medicine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术语在线
更多>>
刊务理事单位
更多>>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早期强声刺激对大鼠听觉系统的影响
孙碧英1, 孙心德2
2000, 20(4): 193-197.
摘要
(
701
)
PDF
(9646KB) (
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SD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on组)、实验P
1
组、实验P
9
组。P
1
组、P
9
组分别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9天开始接受纯音(4kHz 80db spl)刺激,每天持续刺激12h;对照组出生后置于正常环境生长,无声音刺激。在出生后90d左右,分别对三组大鼠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进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检查,以及用常规电生理方法记录耳蜗背核听神经元对纯音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和对照组比较,P
1
组和P
9
组大鼠耳蜗基底膜中部的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P
1
组比P
9
组减弱效应明显,而其余部分毛细胞不受影响;同时,P
1
组和P
9
组大鼠耳蜗背核听反应细胞中最佳频率在刺激声频率附近(3.5~4.5kHz)的神经元有丢失现象,其中,P
1
组比P
9
级丢失率高。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大鼠出生后早期长时程接受4kHz的纯音刺激对耳蜗基底膜相应区域的毛细胞造成了直接的损伤作用,从而减少了此区域毛细胞向上一级中枢的投射,造成了耳蜗背核中最佳频率在4kHz附近的神经无数目减少。而且强声刺激时间越早,对听觉系统的影响越大。
大鼠烫伤愈合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吴继红1, 赵雁飞1, 郑林1, 朱德安2
2000, 20(4): 198-201.
摘要
(
958
)
PDF
(8131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度烫伤动物模型,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烫伤创面中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变化以及肥大细胞(MC)形态和数量的改变。以探讨肥大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烫伤后MC存在不同程度的脱颗粒。烫伤后24hMC数量开始减少,3d后减至最低值;随后MC数量逐渐增加,至28d时增至最高值;以后MC数量再次下降。烫伤后3d,创面边缘和底部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14d时,早期形成肉芽组织的区域可见部分胶原纤维。结果提示烫伤后MC数量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烫伤创面愈合中MC的变化与肉芽组织生长和胶原纤维形成有关。
华东地区第六次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在榕召开
郑立锋, 王晓明
2000, 20(4): 201-201.
摘要
(
834
)
PDF
(1720KB) (
5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部分肝切除对大鼠肝磷酸酶、热休克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Ⅰ)
卢爱灵, 徐存拴
2000, 20(4): 202-205.
摘要
(
838
)
PDF
(7536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连续三次(间隔4h)部分肝切除(CPH)大鼠为模型,分析了CPH对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对构成性热休克蛋白70/诱导性热休克蛋白68(HSC70/HSP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切除肝左叶后4h,ACP和AKP活性及HSC70/HSP68和PCNA表达量均增加;第2、3次分别切除肝中叶、右叶后,ACP活性和PCNA含量与AKP活性和HSC70/HSP68含量显负相关性;PCNA的表达量与部分肝切除次数成正比。根据上述实验中ACP和AKP在细胞内位置和活性变化推测,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上的AKP可能通过活化细胞质内的ACP而调控细胞分裂和分化;PCNA和HSC70/HSP68可能通过调控和/或参与DNA合成、蛋白质转运和选择性降解而在细胞增殖和结构功能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鸡胚胎干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
邹清雁, 张淑莲, 郑曲波, 孔祥平, 肖荣, 张宜俊
2000, 20(4): 206-209.
摘要
(
800
)
PDF
(7259KB) (
5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孵化8~12d鸡胚,用胰酶消化,以含10%NBS的DMEM溶液为培养液,分离获得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建立了培养鸡ES细胞的饲养层细胞。经过CEF酶活力法筛选,建立了ES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其组成配方为10%NBS、5%FBS、2.5%的鸡胚提取物,1×10
6
/LmLIF,10μg/L人bFGF,40μg/L伴白蛋白,0.14mmolβ-ME的高糖DMEM。鸡类ES细胞(AKP阳性细胞,因未经遗传学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故称类ES细胞)在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饲养层细胞上和条件培养基中可传至9代仍保持良好的增殖能力和未分化状态。
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小鼠的初步行为学评价
秦川, 朱华, 常洋, 高虹
2000, 20(4): 210-212.
摘要
(
948
)
PDF
(5714KB) (
7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从行为学方面验证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动物模型。结果表明,3月龄APP695转基因鼠与对照组的两次错误及触电潜伏期等3个指标上均有极显著差异。水迷宫实验中,APP695及APP751转基因鼠的的错误总数与游出时间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该转基因鼠的表现符合老年痴呆病的早期表现。
韩国实验动物科学专家应邀来沪
王晓明
2000, 20(4): 212-212.
摘要
(
837
)
PDF
(2108KB) (
5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动态实验研究
李东宝, 陈晖, 沈潞华
2000, 20(4): 213-216.
摘要
(
806
)
PDF
(7699KB) (
5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动态观察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不同时间点血脂和内膜的变化。将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
n
=7)和高脂饮食组(
n
=28)。用球囊导管内皮剥脱及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粥样损伤,分别在内皮损伤后1、2、4、8周及高脂饮食前取动脉血,然后处死动物并取损伤侧髂动脉及腹主动脉,常规HE染色、电镜检查、酶法测血脂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观察。发现血清中TC、TG、LDL-C和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动脉内膜厚度与TC、TG、L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81、0.8793、0.8682(
P
<0.01)。结果提示:该模型符合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
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建立
余洪猛1, 文三立2, 刘志刚2, 方勇2
2000, 20(4): 217-219.
摘要
(
926
)
PDF
(5252KB) (
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建立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致敏组(
n
=20)和对照组(
n
=10)。致敏组经腹腔、四肢皮下注射蛔虫变应原免疫4周后,鼻腔雾化吸入蛔虫变应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结果致敏组18只出现鼻庠、喷嚏、流清涕等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评分5分),鼻腔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以及鼻粘膜水肿、粘膜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等组织学变化,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
P
<0.001)。本实验成功建立的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过敏性鼻炎,特别是蛔虫变应原所致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及形态学依据。
建立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几个问题
张海波, 周成斌, 苏肇伉
2000, 20(4): 220-226.
摘要
(
759
)
PDF
(5510KB) (
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胎羊体外循环模型观察胎盘功能及胎心功能变化,研究胎羊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存在问题。结果显示直接肺动脉插管较经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插管出血少。表明胎羊保温、胎盘保护和防止术中出血及子宫收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磁处理水对兔实验性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陆静芬1, 茅幼霞1, 杨芸2, 王益成1, 石亦需2, 周秋华2
2000, 20(4): 227-229.
摘要
(
927
)
PDF
(5697KB) (
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探讨磁处理水对实验性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让食高脂饲料的家兔饮用磁处理水。3个月后,检测血指标,解剖并查主动脉内膜病变。结果:饮磁处理水的家兔其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1),主动脉内膜脂纹及粥样灶面积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01)。结果提示,磁处理水具有减少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钒中毒对雄性小鼠精液质量的影响及加味天雄散的防治作用
陈筱春, 文质君
2000, 20(4): 230-232.
摘要
(
870
)
PDF
(5582KB) (
7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雄性KM小鼠经腹腔注射3mg/kg的偏钒酸钠(NaVO3),6周后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进行造模检查。结果显示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动率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降低(
P
<0.01),精子畸形率增高(
P
<0.01),结果表明造模成功。此后,每天用加味天雄散煎剂灌胃25ml/kg,连续给药5周后取材分别进行附睾液分析,睾丸钒含量测定与睾酮测定。结果表明,中药处理组附睾精液各项指标均接近空白对照组,血浆睾酮含量高于模型组。提示,中药加味天雄散可逆转钒致雄性小鼠精液质量的改变。
高氟饲料引起豚鼠大批中毒死亡的病例报告
刘继明, 王玉玺, 杨淑萍, 徐德锌, 薄文学
2000, 20(4): 233-234.
摘要
(
979
)
PDF
(6388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1996年4月至1999年4月,大批豚鼠发生死亡,损失十分惨重。经临床观察、剖检、微生物学检查、饲料中有毒物质的检测分析,以及对比试验等综合诊断,确认本病是使用了含氟量较高的劣质骨粉和矿物质添加剂引起的豚鼠慢性氟中毒。经调整饲料配方,改用优质低氟骨粉和矿物质加添剂两个月后,豚鼠恢复正常。
60
Co辐照饲料对新西兰兔繁育生长的影响
梁永利, 窦如海, 李志彦, 王伟
2000, 20(4): 235-237.
摘要
(
1022
)
PDF
(5779KB) (
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经
60
Co-γ射线辐照的实验兔颗粒饲料饲喂新西兰兔,测定其生长和繁殖性能,并与高压灭菌饲料和未灭菌饲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辐照组和对照组的增重明显高于高热组(
P
<0.01),初生窝重和离乳仔数显著高于高热组(
P
<0.05),离乳窝重极显著地高于高热组(
P
<0.01)。辐照组的增重也大于对照组(
P
<0.05)。
青紫蓝幼兔眼屈光值的测定
赵红斌1, 李健民2, 史智勇1, 张晓春2
2000, 20(4): 238-239.
摘要
(
914
)
PDF
(2965KB) (
5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取正常实验幼兔的眼屈光值。选用青紫蓝幼兔用电脑验光仪加角膜屈率计和眼科A超分别检测实验幼兔双眼有关眼屈光数值。结果发现幼兔眼屈光力结果基本同人类儿童的相似,幼兔为轻度复性远视散光。幼兔左眼角膜柱镜轴位比右眼角膜柱镜轴位大(
P
<0.05);而左眼散光轴位比右眼散光轴位要小(
P
<0.05)。实验结果为近、远近视眼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正常眼屈光数据。结果提示幼兔可作为眼发育阶段有关疾病的模型动物。
不同来源KM小鼠在药物抑瘤作用重复实验中的结果差异原因初探
张周, 徐永平, 夏春梅
2000, 20(4): 240-241.
摘要
(
937
)
PDF
(3071KB) (
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上海A、B、C三家专业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单位的KM小鼠进行景洪哥纳香甲素(GC-51)对KM小鼠肝癌实体瘤抗癌作用的重复实验并测定了其胸腺、脾脏重量。结果表明该药物对不同单位KM小鼠的抑瘤率有明显差异(
P
<0.01)。三家单位KM小鼠的胸腺、脾脏重量也有明显差异(
P
<0.01),剖检发现,其中两家单位小鼠的胸腺分叶较多。实验过程中,小鼠均无死亡现象,体重增长基本一致。结果提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采取措施促使KM小鼠的标准化,使KM小鼠能早日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小型猪麻醉意外的两种辅助抢救措施
孙同柱, 付小兵, 王亚平, 常国友, 马诺山, 杨银辉
2000, 20(4): 242-242.
摘要
(
833
)
PDF
(1624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咽旁法制备去垂体大鼠
李震, 王英, 于瑞嵩, 刘惠莉, 周荷琴, 张德福, 张平
2000, 20(4): 243-243.
摘要
(
825
)
PDF
(2120KB) (
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裸鼠肿瘤转移模型研究进展(续)
师长宏, 施新猷
2000, 20(4): 244-247.
摘要
(
693
)
PDF
(7580KB) (
5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实验动物清洁区的消毒隔离问题
鱼达
2000, 20(4): 248-249.
摘要
(
826
)
PDF
(4579KB) (
5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设施如何启动并维持合乎标准的环境,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微生物学、外科学等角度出发,结合本中心“重点区域净化”的工作经验加以探讨。
实验动物科学教学初探
崔淑芳, 郝光荣
2000, 20(4): 250-250.
摘要
(
882
)
PDF
(4548KB) (
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实验动物科学的特点及重要性,着重提出如何把握学科特点,提高实验动物科学教学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教师应适应形势需求,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观点;并对此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第六讲 卡方检验
王金桃, 周利锋, 高尔生
2000, 20(4): 251-254.
摘要
(
819
)
PDF
(7357KB) (
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