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25
       
    论著
    米非司酮导致孕激素功能不足的自然流产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杨倩, 郁琳, 顾艳, 石燕, 何亚萍, 王健
    2016, 36(5):  327-33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1
    摘要 ( 259 )   PDF (1750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孕激素功能不足导致的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为自然流产发生机制以及孕期补充孕激素临床规范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米非司酮(RU486)高剂量组(50 μg/100 μL丙二醇)、中剂量组(25 μg/100 μL丙二醇)、低剂量组(10 μg/10 μL丙二醇)和溶剂对照组(100 μL丙二醇/只),于妊娠8 d经颈背部皮下注射RU486或溶剂后,分别于妊娠10 d和分娩后观察妊娠状况和窝产仔数; 于妊娠10 d取各组小鼠外周血和子宫组织,对各组小鼠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进行检测;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子宫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查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对其中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 高、中和低剂量组流产率分别为100%、46.0%和13.9%,且中剂量组妊娠鼠子宫内均为停育被吸收的胚胎,而低剂量组的仔鼠出生体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妊娠鼠血清E2水平升高(P<0.05)、P4水平降低(P<0.001),而低剂量组妊娠鼠血清中E2水平降低(P<0.05)、P4水平升高(P<0.05)。经基因芯片检测和Western blot验证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基因在中剂量组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细胞凋亡因子(Bax)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性降低(P<0.05),而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基因的表达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 适当剂量的RU486可诱导胚胎着床后妊娠鼠出现妊娠丢失或新生仔鼠体质量降低的表型, 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可用于研究人妊娠期孕酮功能不足所致的流产或宫内生长受限等病理妊娠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
    猴源GII.17型诺如病毒基因组 P结构域及其变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原性鉴定
    刘波, 李超, 陶玉芬, 李昕潼, 刘建生, 和占龙, 刘红旗
    2016, 36(5):  334-33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2
    摘要 ( 223 )   PDF (1594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表达、纯化和鉴定猴源GII.17型诺如病毒(NoV)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方法 基于本实验室获得的猴源GII.17型NoV 基因组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优化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相应的基因。以此基因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P结构域的变体基因。采用无缝连接的方法将P结构域基因及其变体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和纯化。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分析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P结构域及其变体成功地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显示,P结构域在原核细胞的超声裂解上清和沉淀中都有表达,而其变体主要表达于上清。免疫印迹和ELISA结果显示,表达纯化得到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相应抗体ELSIA效价可达到1:32 000。结论 成功地表达了猴源GII.17 NoV基因组 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并且通过免疫小鼠得到了相应的抗体,为后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病毒鉴定和病毒受体结合实验奠定了基础。
    慢性膀胱炎相关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高峰, 张士更, 张楠, 张布衣, 戴玉樑, 李绍江
    2016, 36(5):  340-34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3
    摘要 ( 311 )   PDF (779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发病机制、尿流动力学表现与临床相近的慢性膀胱炎相关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大鼠模型。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模型组以大肠埃希氏菌膀胱灌注,3 d后搜集尿液常规显微镜检查,证实膀胱炎并以庆大霉素灌胃每日4次,连续7 d,第10日复查尿常规,每隔10 d为1个周期,经4个周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HE染色病理学检查。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大肠埃希氏菌溶液,其余处理同模型组。2组同条件饲养。结果 模型组膀胱标本可见少量上皮组织退变、凋亡、脱落,黏膜固有层见散在的淋巴细胞,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认13只建模成功。结论 通过大肠埃希氏菌ATCC35218反复膀胱灌注诱导SD大鼠慢性膀胱炎,最终可建立慢性膀胱炎相关OAB大鼠模型,为临床上常见的膀胱炎后OAB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思路。
    小鼠跨区供血耳瓣choke区的组织学观察
    温福利, 梁成, 庄跃宏, 吴剑威, 郑和平
    2016, 36(5):  345-34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4
    摘要 ( 192 )   PDF (1789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血管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以小鼠右耳为实验组,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小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建立耳前动静脉为蒂内含3个血管体和2个choke区的跨区供血耳瓣小鼠模型。左耳为对照组,仅作脱毛处理。在术后0 d、1 d、3 d、5 d、7 d分别切取鼠耳置于体积分数10%甲醛固定,用于观察耳瓣choke I区和choke II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点choke I区实验组血管管径均大于对照组(P<0.01); choke I区和choke II区静脉血管数量分别在3 d和5 d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这一趋势可能与耳瓣基底部静脉回流的建立有关。choke I区和choke II区动脉血管充盈度平均值分别为40.64%和38.85%,静脉血管充盈度平均值分别为57.02%和61.48%。结论 ①跨区耳瓣切取后,静脉扩张是被动扩张,而动脉扩张是主动增值; ②跨区耳瓣切取后choke II区扩张的choke血管数量及扩张度均小于chokeⅠ区; ③跨区耳瓣切取后,血管管径变化对皮瓣存活起积极作用。
    犬乳腺常见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黎砚书, 禇芳, 杨利峰, 赵德明, 周向梅
    2016, 36(5):  350-35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5
    摘要 ( 269 )   PDF (5950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收集到的犬乳腺肿瘤进行病理学分类及描述,以期为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手术治疗切除的犬乳腺肿物,制成切片,根据病理学观察结果,进行分类描述。结果 从良、恶性肿瘤逐一对收集到的肿瘤病理学形态进行描述,囊括了犬乳腺的常发肿瘤及不常见的肿瘤。结论 不同分类的肿瘤其病理学形态相差很大,在应用犬类进行相关研究时应该引起注意。
    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的干预实验
    杨冠琦, 张君
    2016, 36(5):  357-36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6
    摘要 ( 191 )   PDF (346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体外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实验,明确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是否为组方的有效组分,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血管紧张素II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使细胞外基质增加, 经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干预后, 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维粘连蛋白(FN)和IV型胶原(Col IV)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Ang II组比较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可降低IL-6、MCP-1的蛋白表达,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也都分别降低(P<0.01)。结论 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可能是通过调节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
    高脂饲料诱发C57BL/6小鼠肥胖性II型糖尿病
    梁永俊, 张鹏, 王月倩, 高黎黎, 曹婷, 乔正东
    2016, 36(5):  361-36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7
    摘要 ( 883 )   PDF (466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饲喂高脂饲料诱发C57BL/6小鼠II型糖尿病(T2DM),探讨不良饮食对T2DM以及肥胖症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模型,饲喂脂肪供热60%的高脂饲料12周,检测小鼠高脂饲料饲喂前后空腹血糖(FBG)及体质量,并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情况和机体对血糖调节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从第4周开始C57BL/6小鼠的空腹血糖显著上调(P<0.001),同时体质量稳步增长直至第12周形成肥胖症(P<0.001),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与体质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表明,高脂饲料饲喂12周后C57BL/6小鼠血糖调节能力严重受损(P<0.001)。结论 C57BL/6小鼠高脂饲料饲喂12周后可成功建立肥胖型T2DM模型。该模型可良好再现因不良饮食习惯所引起T2DM的发生,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SCID Beige与NOD.CB17-Prkdcscid小鼠主要免疫指标测定
    袁水娟, 施国君, 唐慧青, 许文静, 符杰, 施美莲
    2016, 36(5):  365-36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8
    摘要 ( 281 )   PDF (318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SCID Beige (简称SCID.BG)小鼠与NOD.CB17-Prkdcscid (简称NOD.SCID)小鼠主要免疫球蛋白(Ig)、补体(C)、免疫细胞指标,分析两种免疫缺陷小鼠在免疫方面差异。方法 选择4周龄、8周龄、16周龄的SCID.BG小鼠、NOD.SCID小鼠各30只(雌雄各半),测定主要免疫球蛋白、补体指标; 选择8周龄的SCID.BG小鼠、NOD.SCID小鼠各14只(雌雄各半),测定T细胞及亚群、B细胞、NK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3个年龄段的SCID.BG在IgG水平上显著低于NOD.SCID,在IgA水平上显著高于NOD.SCID; 4周龄、16周龄的SCID.BG在C4水平上显著高于NOD.SCID; 8周龄 SCID.BG小鼠与NOD.SCID小鼠在IgG水平上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周龄; T细胞亚群中,8周龄 SCID.BG的CD4+CD8+百分比显著低于NOD.SCID; SCID.BG小鼠与NOD.SCID小鼠同品系同周龄在性别上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SCID.BG与NOD.SCID抗体、补体、免疫细胞水平含量均远低于正常小鼠的水平,同属于T、B、NK重度免疫缺陷动物,两品系同周龄同性别比较各项免疫指标各有高低,在实验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动物。
    单笼与群居饲养对雌性食蟹猴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伟, 金益, 柏熊, 王晓东, 邢正弘, 王校权
    2016, 36(5):  369-37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09
    摘要 ( 224 )   PDF (376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单笼与群居饲养雌性食蟹猴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取9只4~6岁雌性食蟹猴作为实验对象,前5个月单笼饲养,后5个月群居饲养。对体质量、体温、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阶段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食蟹猴单笼阶段的体质量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5)。血常规中,单笼阶段的白细胞计数(WBC)、嗜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极显著高于群居阶段(P<0.01); 单笼阶段的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极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1); 单笼阶段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5)。血液生化中,单笼阶段的总胆红素(TBIL)极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1); 单笼阶段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群居阶段(P<0.05)。单笼阶段的尿常规中的蛋白质阳性率高于群居阶段,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食蟹猴更适合群居饲养,如果长期单笼饲养,可能对其体质量及血液学和尿常规中某些指标产生较大影响。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于纯淼, 赵力松, 郭旭, 孟丹, 于栋华
    2016, 36(5):  374-37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0
    摘要 ( 198 )   PDF (272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电离辐射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19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 对照组、单次照射2.0 Gy、3.0 Gy、4.0 Gy、5.0 Gy、6.0 Gy组。每组各3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用直线加速器射线照射。6组小鼠于每个时间点各取8只,分别于照射后的24 h、48 h、96 h、192 h摘眼球取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BC含量在不同取样时间有下降趋势; WBC含量急剧下降,且在相同测定时间呈现辐射剂量与WBC数量降低幅度正相关关系; PLT含量呈下降趋势,且辐射剂量与降低幅度正相关; 各照射剂量组在不同测定时间内,HGB含量随测定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在所观察照射剂量(2 Gy、3 Gy、4 Gy、5 Gy、6 Gy)和测定时间(24 h、48 h、96 h、192 h),不同外周血细胞受辐射后含量变化规律不同,辐射对白细胞含量影响较大,对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作用不明显。
    介绍一种简易“X”型大鼠固定法的使用
    高原, 刘丁龙, 徐平, 虎力, 张伟波, 温珮彤
    2016, 36(5):  378-38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1
    摘要 ( 205 )   PDF (628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一种可适用于实验大鼠且能进行较长时间固定的简易方法,为大鼠进行针刺或电针操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110~120 cm长的棉线绳2根、6 cm宽口径的透明胶带、20 cm长1 cm宽的丝带为材料,参照骨科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对大鼠进行“X”型固定操作。结果 采用“X”型固定法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鼠得到了有效的固定,从而极大提高了实验效率。结论 “X”型固定法是一种简易、经济、高效且较为安全的大鼠固定方法,便于长时间留针或电针干预,可在大鼠实验中广泛推广。
    复方珍麻胶囊的毒性评价实验
    孙志锴, 姚菊芳, 刘晓琰
    2016, 36(5):  382-38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2
    摘要 ( 577 )   PDF (2211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动物口服复方珍麻胶囊的毒副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 g左右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 实验组(予以复方珍麻胶囊高、中、低三个浓度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组12只,雌雄各半,观察给药后大鼠的行为活动指标,连续给药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观察复方珍麻胶囊对内脏器官的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期间,大鼠无明显行为异常,未出现死亡,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表明复方珍麻胶囊对大鼠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毒性作用; 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大鼠的重要脏器无毒性损害改变。结论 复方麻疹胶囊无明显急性毒副作用。
    归肾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黄小琼, 黄威, 朱颖欣, 刘月姝, 黄小红, 楼彩霞, 邝少松, 黄淑坚
    2016, 36(5):  387-39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3
    摘要 ( 158 )   PDF (1193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归肾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透明带多肽抗原免疫小鼠,建立免疫性(POF)小鼠模型。归肾丸灌胃干预4周,取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IL-17; 取卵巢组织,行HE染色,观察卵泡形态;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IL-1β。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正常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阳性对照)、归肾丸高、中和低剂量组小鼠卵母细胞内卵泡液IL-1β平均吸光度值均有显著减少(P<0.01); 正常对照组和戊酸雌二醇组血清IL-17有显著减少(P<0.01),高、中和低剂量组血清IL-17有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卵母细胞内卵泡液IL-1β平均吸光度值呈显著增加(P<0.01),其他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颗粒细胞内卵泡液IL-1β平均光密度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清IL-17均呈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 归肾丸可能通过调节IL-1β和IL-17改善小鼠自身免疫紊乱,从而改善卵巢卵泡功能。
    经验交流
    使用二氧化碳对大鼠施行安死术方法探索
    符丹, 赖苗军, 朱华强, 徐泽民, 唐甩恩
    2016, 36(5):  391-39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4
    摘要 ( 212 )   PDF (349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用二氧化碳(CO2)处死大鼠的方法。方法 18只实验结束后的清洁级SD大鼠分3组,每组6只,分别放入带盖的透明塑料盒内 ,此盒用家用燃气软管连接CO2钢瓶。缓缓地打开CO2减压器上的阀门,至压力表0.1 MPa位置。第一组: 半分钟后关闭阀门,2 min后打开塑料盒; 第二组: 1 min后关闭阀门,2 min后打开塑料盒; 第三组: 1 min后关闭阀门,5 min后打开塑料盒。打开塑料盒后,每组都观察5 min。结果 第一组大鼠打开塑料盒后,6只大鼠有心跳,1 min后全部苏醒;第二组大鼠打开塑料盒后2只有心跳,4只无心跳,观察5 min后6只大鼠没有苏醒,第三组大鼠6只无心跳,观察5 min后6只大鼠没有苏醒。18只大鼠从放入塑料盒通入CO2至打开塑料盒盖,一直非常安静,没有出现尖叫、逃窜等现象。结论 在塑料盒中通入1 min CO2, 5 min后打开塑料盒处死实验结束后大鼠, 是一种比较符合善待实验动物的安死术方法。
    大鼠和兔在动物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模型应用中的优劣比较
    景金珠, 王猛, 赵丹惠
    2016, 36(5):  393-39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5
    摘要 ( 223 )   PDF (330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实验兔与大鼠在动物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模型应用中的优劣,为维持、训练和提高临床医师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 显微血管吻合训练人数8人分成4组,每组2人,训练时长20个工作日。日本大耳白兔40只,Wistar大鼠80只。结果 显微外科训练中使用大鼠,动物成本,麻醉剂、其他种类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的成本减少一半,大鼠被注射的次数远低于实验兔。通过比较实际使用的实验动物数量,实验兔由于麻醉时间过长,连续手术创伤,导致意外死亡数量增加。使用大鼠麻醉稳定,更易于控制,训练课程合理科学。结论 大鼠应用于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更符合实验动物福利,减少成本,在显微外科训练中使用更为合理。
    符合AAALAC要求的实验猴饲养和集群化管理
    王俐梅, 郭健敏, 汪巨峰, 杨威
    2016, 36(5):  396-39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6
    摘要 ( 183 )   PDF (362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符合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要求的实验猴饲养和集群化管理程序有利于研究机构人道和科学地对待动物,最大程度表达动物的天性,从而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本文总结了AAALAC要求下的实验猴的饲养程序和集群化管理程序,具体包括实验猴的基本饲养程序、实验猴集群化管理等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符合国际动物福利标准的实验猴集群化管理对于确保动物健康,为实验提供可靠而准确资料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及培训中的几点改革及成效
    赵善民, 余琛琳, 林丽芳, 孙伟, 崔淑芳
    2016, 36(5):  400-40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7
    摘要 ( 125 )   PDF (465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中实验课教学是实验动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课教学具有直观性强,综合能力要求高,以及突出创新性等特点,其对学员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改变考核形式,加强队伍建设等举措,形成了教学、研究、服务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路线; 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 学科团队初具规模,特色教学初现端倪; 教学效果良好,学员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综述
    去氧乙烯基环己烯致雌鼠卵巢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耿利华, 谈勇
    2016, 36(5):  404-40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5.018
    摘要 ( 201 )   PDF (406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功能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一种以卵巢功能提前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生殖系统疾病。POF发病率虽高,但早期发现并诊断为POF的患者甚少,限制了对疾病的研究,因此建立与人类相似的生殖内分泌和组织学变化的POF模型对于POF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治疗具有很大价值。实验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成功制备POF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从去氧乙烯基环己烯(4-vinylcyclohexene diepoxide,VCD)注射浓度的大小,注射时间的长短,利用不同日龄的雌鼠,不同物种,及与卵泡的募集、生长、发育和凋亡密切相关的众多调控因子等方面综述VCD诱导的卵巢功能衰竭模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