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创刊40周年
编委会
现任编委
历任编委
青年编委
审稿专家
期刊政策
投稿指南
伦理道德
编辑与评审
更正与撤稿
开放获取
版权与存储
投稿必看
稿件要求细则
伦理道德细则
附件模板下载
在线期刊
当期文献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多媒体
视频
合作服务
科研通讯
刊务理事单位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纸质订阅
电子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主管:上海科学院
主办: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主编:王 健
邮发代号:4-789
国际刊号:ISSN 1674-5817
国内刊号:CN 31-1954/Q
检索
文章检索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
PubMed
DOAJ
Laboratory Animals
Comparative Medicine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术语在线
更多>>
刊务理事单位
更多>>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绒毛蛋白1在单侧肾切除Habu肾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蒋红利, 马红叶, 薛瑾虹, 孙凌霜, 陈蕾
2020, 40(1): 1-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1
摘要
(
488
)
PDF
(1393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侧肾切除(UNX)小鼠Habu肾炎模型与正常小鼠Habu肾炎模型在肾脏功能、肾脏病理表现及肾小球蛋白绒毛蛋白1(VIL 1)表达等方面的异同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将24只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8~20 g)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n=12)接受UNX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竹叶青蛇毒(HSV)构建Habu肾炎模型(HSV-UNX组), 对照组(n=12)接受假手术后行蛇毒尾静脉注射构建Habu肾炎模型(HSV组); 通过血液生化检测2组小鼠肾功能水平, 并采用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2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 进一步通过蛋白质组学对二者肾小球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 筛选出2组间的表达差异蛋白, 于体外小鼠系膜细胞中研究差异蛋白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结果
HSV-UNX组小鼠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较HSV组显著升高(均P<0.01),其肾组织系膜溶解水平高于HSV组(P<0.0001),系膜增殖水平低于HSV组(P<0.001); 蛋白组学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证实VIL1在HSV-UNX组小鼠的表达量低于HSV组;在小鼠系膜细胞中, 敲低VIL1表达可通过上调caspase 3、Bax、 p21及 p27蛋白表达,促进细胞细胞凋亡(P<0.01),抑制细胞增殖(P<0.05)。
结论
VIL1在单肾切除Habu肾炎小鼠模型中表达下调,VIL1下调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导致肾小球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加重肾功能损害。
用微创的心导管技术制作兔心肌梗死模型
周志文, 汪毓诚, 赵莉芳, 曹佳齐, 丁跃有, 刘惠东, 侯磊, 昌薇
2020, 40(1): 9-1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2
摘要
(
555
)
PDF
(1335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心脏导管技术堵塞冠状动脉制作兔心肌梗死(MI)模型。
方法
25只兔经全身麻醉后分离颈动脉, 穿刺颈动脉, 置入5F血管鞘并固定。从血管鞘送入指引导管至主动脉根部的窦底,利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入左前降支中或远段, 沿微导管向左前降支中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或弹簧圈, 使左前降支闭塞, 从而制作 MI模型。1个月后取出心脏, 行病理检测MI面积。
结果
25只兔共19只成功送入微导丝及微导管至左前降支。弹簧圈组兔10只, MI制作成功7只, 饲养中死亡2只。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组兔9只, MI制作成功7只, 饲养中死亡1只。两组兔MI成功率及兔MI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心导管介入方法可制备兔MI模型,成功率高,MI特征稳定,可避免开胸损伤,更符合临床MI的病理特点。
BALB/c小鼠经不同途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病理学比较分析
程继帅, 牟唐维, 柳蕾, 吴化叶, 李琦涵
2020, 40(1): 15-2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3
摘要
(
577
)
PDF
(2685KB) (
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BALB/c小鼠经不同途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后的病理学变化。
方法
分别采用经阴道、鼻腔和眼角膜3种不同的攻毒方式使BALB/c小鼠感染HSV-2,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及攻毒部位和神经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神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
结果
鼻腔组小鼠无明显症状,但至观察期结束仅有27.27%的存活率;阴道组小鼠表现不同程度的外阴炎以及体质量下降等症状,观察至感染后8 d,小鼠的存活率已为0; 角膜组小鼠表现不同程度的角膜炎,观察期结束存活率仍有63.64%。病理变化结果显示,鼻腔组小鼠仅脑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变化; 阴道组和角膜组小鼠攻毒部位均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但阴道组小鼠脑和脊髓均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神经组织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实验组小鼠脑和脊髓中HSV-2的病毒载量均显著升高,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结论
BALB/c小鼠经3种不同途径感染HSV-2均可引起小鼠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本研究为HSV-2感染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动态评估
从琳, 张智龙
2020, 40(1): 22-2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4
摘要
(
703
)
PDF
(611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闭塞(BCCAO)法制作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的死亡率,并运用Morris水迷宫(MWM)动态观察术后大鼠的认知功能。
方法
将68只智能无明显差异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BCCAO组59只,记录术后30 d内2组大鼠的死亡率;并于术后30~34 d、60~64 d及90~94 d行MWM行为学测试,评估BCCAO组大鼠的认知功能,检测BCCAO组大鼠的VaD成模率。
结果
BCCAO术后30 d内,大鼠死亡率为20.3%。MWM行为学测试中,BCCAO组大鼠的平均速度与假手术组基本相同(P>0.05); 术后60~64 d及90~94 d的检测中,BCCAO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其VaD成模率分别为97.9%和95.7%。
结论
BCCAO法制作VaD大鼠模型,方法安全可靠。术后大鼠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VaD表现或于术后35~60 d形成,并可持续至术后90 d。
高脂饲喂结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制作胰岛素抵抗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许振坤, 任丽玮, 原涛
2020, 40(1): 28-3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5
摘要
(
498
)
PDF
(1071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制作快速、稳定可靠的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AS模型。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0只,体质量2.0~2.5 kg,实施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后予以高脂饲料喂养,于饲喂前和饲喂12周后,取耳缘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SI),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 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颈总动脉内膜形态特征。
结果
高脂饲喂12周后,可见体质量、TC、TG和LDL-C较饲喂前均显著升高(P<0.01); FBG无明显变化(P=0.550),FSI及HOMA-IR较饲喂前显著升高,HDL-C、ISI较饲喂前显著降低(P<0.01); 颈总动脉内壁肉眼可见典型动脉粥样斑块,光学显微镜下见内膜明显增厚,形成明显的粥样斑块及纤维帽结构。
结论
高脂饲喂可导致兔胰岛素抵抗,联合动脉内球囊损伤法可以短期内成功制作兔AS模型。
不同防晒标准品对紫外线致大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徐颖愉, 黄晓辉, 江漪, 李敏, 庞增雄, 李光先, 陈秀娟, 陈梓灵, 孙侠
2020, 40(1): 33-3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6
摘要
(
456
)
PDF
(1378KB) (
6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防晒标准品对紫外线致大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为防晒化妆品防晒功效评价提供背景数据。
方法
采用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4.5 mJ·cm
-2
·s
-1
)+中波紫外线(UVB,280~320 nm,0.036 mJ·cm
-2
·s
-1
)辐射的方法建立皮肤光毒性损伤大鼠模型,每周照射2次,连续4周,累计辐射时间440 min,各防晒标准品组(S1、S2、P2、P3、P7)每次照射前30 min涂抹防晒标准品。实验结束后,对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肤黑色素瘤特异性标记(HMB45)的表达情况。
结果
S2组在表皮增厚、皮脂腺增生、皮肤损伤评分和黑色素瘤特异性标记(HMB45)表达4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 P3组和P2组在表皮增厚、皮肤损伤评分和HMB45表达3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S1组[对UVA的防御能力(PFA)4.5]在表皮增厚和皮肤损伤评分2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7组仅在表皮增厚1项指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总体来说标准品的防护效果符合PFA和防晒指数(SPF)值的大小。
结论
防晒化妆品对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的防护效果与PFA和SPF值有关,本研究方法可用于防晒化妆品防晒功效评价。
O-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水平正调控促血管生成素-2表达从而促进小鼠肝癌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王爱红, 王明全, 杜娟
2020, 40(1): 39-4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7
摘要
(
652
)
PDF
(1756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O-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水平与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二乙基硝胺(DEN)诱导C57BL/6小鼠肝癌模型,检测O-GlcNAc糖基化、Ang-2及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在肝癌中表达; 采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抑制剂及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OGA)抑制剂干预HepG2细胞,检测Ang-2的表达是否随O-GlcNAc糖基化水平的变化而改变;采用MTT检测O-GlcNAc糖基化的水平与肝癌细胞增殖的关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HUVEC细胞中O-GlcNAc糖基化水平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关系。
结果
在DEN诱导的肝癌模型中,小鼠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脏上可见大小不一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lcNAc糖基化水平与Ang-2的表达在模型组小鼠肝脏中均明显上升(P<0.05),且肝癌组织中CD31染色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上升(P<0.01);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通过检测OGT、OGA、Ang-2 mRNA水平,得出O-GlcNAc糖基化水平影响Ang-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采用OGT抑制剂干预HepG2细胞后,Ang-2的表达随着O-GlcNAc糖基化水平的降低而下调;采用OGA抑制剂干预HepG2细胞后,Ang-2的表达随着O-GlcNAc糖基化水平的上升而升高。MTT结果显示,O-GlcNAc糖基化水平与肝癌细胞的增殖有密切关系,当O-GlcNAc糖基化水平高时,肝癌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当O-GlcNAc糖基化水平较低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结果显示,HUVE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与O-GlcNAc糖基化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
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O-GlcNAc 糖基化水平逐渐上升,且Ang-2的表达水平受到O-GlcNAc 糖基化的正调控,从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单碘乙酸诱导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在不同时间点与疾病进程的评价
肖昆林, 张蕊, 孙红, 肖昆太, 马建兵
2020, 40(1): 47-5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8
摘要
(
910
)
PDF
(1321KB) (
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单碘乙酸(MIA)诱导膝骨性关节炎(OA)大鼠模型,于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和评估,分析与临床OA发病进程的相似性。
方法
24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OA模型组(18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适应性喂养3 d后,模型组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射2 mg MIA(溶于50 μL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注射后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模型组和对照组中的大鼠,收集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组织学染色和OA软骨组织病理学评估系统(OOCHAS)评分。
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造模1周,2周和4周后出现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软骨细胞数量减少,潮线模糊,甲苯胺蓝和番红O染色变淡,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模型组大鼠OOCHAS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造模后1周和2周相当于疾病早中期,4周后相当于疾病晚期。
结论
通过关节腔内注射MIA成功诱导了膝OA大鼠模型,并将不同时间点的结果与临床疾病进程相联系,为后期功能和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润燥明目汤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及其组织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
万宇, 李战梅, 黄海, 黄学文, 何艺岚
2020, 40(1): 53-5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09
摘要
(
403
)
PDF
(970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润燥明目汤保护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膜细胞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润燥明目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检测并记录各组大鼠眼压变化及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
结果
(1)造模后即刻,空白组大鼠眼压无明显变化,其他组大鼠眼压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8周,单纯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的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剂量组大鼠眼压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P<0.05); (2)空白组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最高,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氨酸(Glu)、Ca
2+
水平最低(P<0.05)。与单纯模型组相比,各给药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的相关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与阳性药物组相比,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O、Glu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 (3)与单纯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Bcl-2平均积分吸光度逐渐升高(P<0.05); 而Bax、Caspase-3的平均积分吸光度逐渐下降,呈现出剂量依赖性(P<0.05); (4)与单纯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Bax mRNA、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P<0.05); 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优于阳性药物组(P<0.05)。
结论
润燥明目汤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Bcl-2/Bax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黄芪注射液对db/db小鼠肾脏IL-1β、MCP-1和TNF-α的mRNA表达的影响
朱丽坤, 曹爽, 蒋仕林, 尹晓琳
2020, 40(1): 60-6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10
摘要
(
510
)
PDF
(555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db/db小鼠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db/db小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每日分别腹腔注射PBS 100 μL,糖尿病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00 μL,连续12周。12周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实时PCR检测小鼠肾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TNF-α和 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流式检测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细胞百分含量。
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单核细胞百分比,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糖尿病组小鼠血清中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的IL-10显著高于糖尿病组,而TNF-α则显著低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IL-1β、MCP-1、TNF-α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又显著低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Tregs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db/db小鼠炎症细胞数量,增加Tregs细胞数量,降低促炎因子IL-1β、MCP-1和TNF-α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紫海胆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标准化探讨
赖素群, 余露军, 吴美慧, 曾进, 李建军
2020, 40(1): 65-6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11
摘要
(
408
)
PDF
(485KB) (
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紫海胆急性毒性试验条件,为紫海胆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方法
将紫海胆受精卵置于20 ℃、22 ℃、24 ℃、26 ℃、28 ℃和30 ℃水温下培育,观察统计紫海胆胚胎和幼虫的发育时间和死亡率,统计不同起始日龄紫海胆浮游幼虫的Cr
6+
、Zn
2+
、3,5-二氯苯酚、十二烷基硫酸钠96 h毒性试验结果及其变异系数。
结果
水温24~26 ℃时,紫海胆幼虫成活率较高且发育速度较快; Cr
6+
、Zn
2+
、3,5-二氯苯酚、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受精后12日龄幼虫的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
50
)分别为1.40 mg/L、1.69 mg/L、3.60 mg/L和3.95 mg/L; 12日龄紫海胆敏感性适中且其毒性试验结果变异系数较低。
结论
紫海胆浮游幼虫急性毒性试验适宜水温为24~26 ℃,最佳起始试验日龄为受精后12 d,紫海胆是一种适于海洋污染物毒性测试物种。
屏障环境的哨兵动物应用
赵勇, 范春, 朱闽娟, 金益, 陈国强
2020, 40(1): 70-7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12
摘要
(
635
)
PDF
(346KB)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屏障环境哨兵动物设置除考虑哨兵动物种属、品系、性别、周龄、数量、接触方式、放置位置、检测频次外,也要考虑排除动物受到的应激对监测结果干扰。依据实验动物“3R原则”,哨兵动物既可作微生物监测的指示动物,又可用于饲料营养的监测,提出设置哨兵动物数即实际检测哨兵动物数。
综述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病理特征研究进展
董国菊, 刘剑刚, 官杰
2020, 40(1): 74-7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13
摘要
(
690
)
PDF
(506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ejection fraction preservation, HFpEF)是目前心力衰竭(HF)的主要类型,但是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研发防治HFpEF的新药,阐释药物的药效、药理和药代学特点,亟需建立能够反映HFpEF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的动物模型。本文将目前能够反映HFpEF病理特点的动物模型进行归纳,以期在目前基础上能够建立更有代表性,更能体现临床发病特点的HFpEF动物模型。
小胶质细胞在焦虑症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陆登成, 石安华, 陈帅, 韦姗姗
2020, 40(1): 80-8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1.014
摘要
(
536
)
PDF
(452KB) (
5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焦虑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目前仍存在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小胶质细胞(MG)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激活的MG在焦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激状态下激活的MG按其功能被分为经典激活型(M1)和延迟型(M2)两种极化表型,MI型MG可通过诱导免疫紊乱、影响神经递质释放、改变神经元信号传导、激活内分泌系统等途径促进焦虑的发生发展;而M2型MG则具有促进神经再生、血管生成、髓鞘再生等达到缓解焦虑的作用。对MG功能的研究有望发现焦虑症的新机制,且有目的的诱导MG向M2型转化,可能是治疗焦虑症的思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