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10-15
       
    论著
    基于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技术初步探索肝纤维化小鼠肝剪切波速
    陈高峰, 高志玲, 楼唯薇, 黄凌鹰, 金树根
    2020, 40(5):  36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1
    摘要 ( 344 )   PDF (1395KB) ( 4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ARFI)技术探索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内剪切波速变化特征与意义。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食用油(0.1 mL/20 g 体质量)隔日一次灌胃,共8周;4周组实验1~4周采用上述食用油隔日一次灌胃,实验第5周开始灌胃1% CCl4食用油混合液(250 µL/kg)染毒,隔日一次共4周;8周组实验第1周开始灌胃CCl4食用油混合液(250 µL/kg)染毒,隔日一次共8周。实验8周后及停毒正常饲养2周后采用ARFI技术检测肝内剪切波速,然后处死所有小鼠,收集肝组织,进行HE和天狼猩红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4周组正常饲养2周后肝内剪切波速增加,组织学观察见纤维化形成;而8周组正常饲养2周后肝内剪切波速更高,组织学观察见肝硬化形成。但4周组、8周组染毒结束时肝内剪切波速相似,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饲养2周后。结论   应用ARFI技术检测的肝剪切波速能反映小鼠肝纤维化变化,但须排除肝内炎性损伤对肝内剪切波速的影响。

    不同低氧胁迫方式构建SD大鼠高原肺水肿模型的比较研究
    林雪, 雷有芳, 蒲小燕
    2020, 40(5):  36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2
    摘要 ( 340 )   PDF (1233KB) ( 450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低氧胁迫方式构建高原肺水肿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海拔400 m),低压氧舱组(模拟海拔6 000 m低氧胁迫48 h),实地低氧组(海拔4 200 m低氧胁迫28 d);每组20只。通过检测实验大鼠肺组织的干湿比、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关键基因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水平,比较不同低氧胁迫方式构建SD大鼠高原肺水肿模型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压氧舱组和实地低氧组大鼠的肺动脉压和肺组织含水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而氧分压及氧饱和度显著下降(均P<0.01)。对照组肺组织形态在光镜和电镜下均显示结构正常;低压氧舱组和实地低氧组肺组织在光镜下均可见肺泡壁且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大量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溢出,且在肺泡间隔出现明显水肿。两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AQP-1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VEGF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而且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明显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低压氧舱模拟海拔6 000 m低氧胁迫48 h,以及海拔4 200 m实地低氧胁迫28 d,均可有效构建SD大鼠高原肺水肿模型;其中,应用低压氧舱构建SD大鼠高原肺水肿模型相对更占优势。
    用高热量饲料建立大鼠肥胖模型的实验研究
    吕晓君, 吴森, 张菊, 徐小玲, 潘望平, 李厚钢, 王平慧, 何开勇
    2020, 40(5):  37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3
    摘要 ( 488 )   PDF (1232KB) ( 454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用高热量饲料建立大鼠肥胖模型的效果,以及两个品种大鼠的建模差异,并比较不同的肥胖评价方法和肥胖敏感动物筛选方法,为研究减肥产品的功能时制备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SD及Wistar雄性大鼠各120只,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模型组给予改进配方的高热量饲料,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和体长1次,每周称饲料质量2次,计算Lee’s指数、摄食量及食物利用率,共6周。喂养2周或6周后,每组分别选取30只大鼠检测血生化指标,解剖后取双侧肾周围脂肪和睾丸周围脂肪并称质量,计算脂/体比。分析大鼠体质量增加、Lee’s指数与肥胖和肥胖敏感的相关性,比较喂养2周时剔除体质量增加分别排在后1/3、10%、20%的大鼠后体质量增加与肥胖的相关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种品系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质量增加、食物利用率、体内脂肪质量及脂/体比均增加,摄食量降低,血清葡萄糖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P<0.05)。SD大鼠和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体长、Lee’s指数和食物利用率偶而有差异(均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喂食2周和6周时有明显差异(P<0.05)。两种品种的大鼠体质量增加与肥胖及肥胖敏感的相关性均明显大于Lee’s指数与肥胖及肥胖敏感的相关性(均P<0.05);剔除体质量增加排在后10%和20%的大鼠时体质量增加与肥胖的相关性均明显好于剔除体质量增加排在后1/3的大鼠,其中剔除10%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用改进的高热量饲料可成功建立SD和Wistar大鼠肥胖模型,且两个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体质量增加作为肥胖评价和肥胖敏感动物筛选的指标优于Lee’s指数,而且筛选肥胖敏感动物时可选用剔除体质量增加排在后10%的方法。

    香叶木素对胎粪诱导的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郝莉霞, 卢蓉, 马霞霞, 樊书娟
    2020, 40(5):  38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4
    摘要 ( 266 )   PDF (965KB) ( 583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香叶木素对胎粪诱导的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48只1日龄SPF级雄性SD大鼠由气管插管注入胎粪1.5 mL/kg,建立胎粪肺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甲强龙组和香叶木素组。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动脉氧合指数。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并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肺损伤模型建立24 h后,切除肺组织,称取其质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含pyrin结构域的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with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小体、剪切型半胱天冬酶1(cleaved caspase-1,c-caspase-1)和IL-1β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甲强龙组与香叶木素组大鼠的平均动脉氧合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病理损伤程度及肺损伤病理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NLRP3、c-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1)。结论    香叶木素通过降低动脉氧合指数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下调NLRP3、c-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对胎粪诱导的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川芎嗪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
    梁锦峰, 刘文华, 鄢 宏, 邓少杰
    2020, 40(5):  39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5
    摘要 ( 375 )   PDF (793KB) ( 372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通路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进行胶原诱导型关节炎造模,造模成功后川芎嗪组每日给予川芎嗪(0.1 g/kg),连续灌胃给药28 d;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周测量3组大鼠的后足体积变化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以及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第2周开始,模型组大鼠后足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大鼠后足体积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Ang-1、IL-1β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P<0.05);川芎嗪组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水平相比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但川芎嗪组大鼠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有效抑制ERK通路,调节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症状。
    眼缺血综合征大鼠视网膜形态及RhoA和ROCK-2表达的变化
    安鑫, 刘兰静, 步建平
    2020, 40(5):  39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6
    摘要 ( 332 )   PDF (1106KB) ( 401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建立眼缺血综合征(OIS)大鼠模型,观察缺血后视网膜形态及RhoA、ROCK-2在大鼠视网膜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Brown Norway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OIS模型组及假手术组。OIS模型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完全结扎法(BCCAO)造模;假手术组大鼠仅对其游离而不结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建模3个月后2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及视网膜各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2组大鼠RhoA和ROCK-2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中9只大鼠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P < 0.01);视网膜总厚度和内丛状层、内核层及外丛状层厚度均显著降低 (均P < 0.05);外核层厚度相对变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RhoA蛋白和ROCK-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前者P< 0.01,后者P <0.05)。结论    OIS模型组中RhoA、ROCK-2表达显著升高,或可为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草氨酸钠对胆管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何大伟, 何敖林, 周明慧, 于亚平, 张明华
    2020, 40(5):  40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7
    摘要 ( 285 )   PDF (1433KB) ( 397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抑制剂草氨酸钠对人胆管癌细胞株Hucct-1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草氨酸钠处理Hucct-1细胞,或将LDHA小干扰RNA 转染Hucct-1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自噬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乳酸的含量。结果   草氨酸钠抑制Hucct-1细胞增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为50 mmol/L。用50 mmol/L草氨酸钠干预Hucct-1细胞或LDHA小干扰RNA转染Hucct-1细胞后,LDH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细胞内乳酸的含量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迁移距离缩短(P<0.01),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7(autophagy-related gene 7,ATG7)、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草氨酸钠通过抑制Hucct-1细胞中LDHA表达来促进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凋亡。


    加味吴茱萸汤对高糖高脂及饮酒致大鼠高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br#
    吴浩杰, 周瑞堂, 倪宁
    2020, 40(5):  41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8
    摘要 ( 395 )   PDF (420KB) ( 387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味吴茱萸汤对高糖高脂饲料加饮酒致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00只,20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制备高糖高脂饲料及梯度饮酒高血压模型。将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血压模型组、加味吴茱萸汤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每组20只。治疗组每日用不同浓度加味吴茱萸汤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模型组大鼠均以蒸馏水灌胃。测定实验前、造模成功后(给药前)及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缩血管肽-1(ET-1)、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给药前)各治疗组大鼠SBP、DBP和MBP明显升高(P<0.05)。与高血压模型组比较,中剂量与高剂量加味吴茱萸汤治疗后大鼠的SBP、DBP和MBP明显下降(P<0.05)。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H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ICAM-1和ET-1水平明显升高,NO和e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血压模型组比较,加味吴茱萸汤中剂量与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的ICAM-1和ET-1水平明显升高,而NO和e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剂量与高剂量的加味吴茱萸汤对高糖高脂及饮酒致高血压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裸鼹鼠心脏对60Coγ射线辐射耐受的初步研究
    李煜, 刘尹航, 陈超
    2020, 40(5):  41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09
    摘要 ( 211 )   PDF (664KB) ( 378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和分析60Coγ射线辐射后裸鼹鼠心脏形态结构及组织生化指标变化,初步研究裸鼹鼠心脏在60Coγ射线辐射耐受方面的特性。方法    裸鼹鼠经一次性10 Gy 60Coγ射线全身辐照,分别于辐照后7 d和14 d采集裸鼹鼠心脏,制作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心脏显微结构;采用动物组织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脏组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等指标。结果   镜检显示,辐照后裸鼹鼠心脏组织并未出现明显的萎缩、水肿、坏死及纤维化等病变。生化检测显示,辐照后心脏组织中的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T-AOC、GSH和GSSG含量均呈现时间相关的递减趋势(均P<0.05)。 结论    裸鼹鼠心脏对 60Coγ射线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受能力,但其具体耐受机制尚未明确。

    老年SD大鼠自发性肿瘤的病理学观察
    周晓丽, 张 倩, 高 峥, 钱智勇
    2020, 40(5):  42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10
    摘要 ( 332 )   PDF (1437KB) ( 403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SD大鼠自发性肿瘤发生情况,为开展新药致癌试验提供背景数据。方法    某项致癌试验正常对照组中4周龄SPF级SD大鼠共120只,雌雄各半,实验前观察1周,常规饲料饲养104周后实施安死术。对实验期间死亡大鼠和处死大鼠进行解剖后称量心、肺、肝、脾、肾、肾上腺、胸腺、脑、睾丸和附睾(或子宫)等器官,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各脏器自发肿瘤的类型和发生率。结果    共观察了113只SD大鼠(试验过程中损失了7只),患瘤大鼠占66.4%(75/113),其中良性肿瘤占48.7%(55/113),恶性肿瘤占17.7%(20/113)。雄性大鼠发生肿瘤49.1%(28/57),其中良性肿瘤占50.9%(26/57),恶性肿瘤占3.5%(2/57);良性肿瘤主要是垂体腺瘤(36.8%)和肾上腺髓质腺瘤(7.0%),恶性肿瘤主要是甲状腺腺癌(1.8%)和纤维肉瘤(1.8%)。雌性大鼠发生肿瘤83.9%(47/56);其中良性肿瘤占51.8%(29/56),恶性肿瘤占32.1%(18/56);良性肿瘤主要是垂体腺瘤(50.0%)、乳腺纤维腺瘤(12.5%)和乳腺腺瘤(12.5%),恶性肿瘤主要是乳腺腺癌(25.0%)和纤维肉瘤(3.6%)。结论   正常饲养的2岁多的SD大鼠自发肿瘤发生率较高,且良性肿瘤发生率高于恶性肿瘤,可能与衰老、肿瘤以及个体差异有关。
    基于冷冻肿瘤组织切片的磷酸化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探讨
    范姝琼, 郑莉
    2020, 40(5):  42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11
    摘要 ( 388 )   PDF (2474KB) ( 416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针对磷酸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中冷冻组织切片的最佳固定与保存条件。方法    在BALB/c-nu/nu小鼠中建立人源性乳腺癌细胞BT474的皮下移植瘤模型,对比不同的抗原固定条件和存储时间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模型中磷酸化HER2的信号变化。结果   冰冻切片用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醛溶液固定5 min,可以维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在-20 ℃的存储条件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HER2蛋白在12周内表达稳定。结论    冰冻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时短,可以作为常规石蜡切片染色方法的补充或者替代。
    医科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的探讨
    赵善民, 杨文静, 林丽芳, 陈 超, 孙 伟, 崔淑芳
    2020, 40(5):  43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12
    摘要 ( 334 )   PDF (502KB) ( 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学是医科院校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承担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挖掘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与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医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探讨了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学案例,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举措,以期为广大医科院校实验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经验交流
    三维热管在实验动物设施除湿中的节能应用
    吴强, 尤军, 吴成, 王志毅
    2020, 40(5):  43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13
    摘要 ( 241 )   PDF (711KB) ( 250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人类眼睛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邸亚男, 朱丽英, 钱雯, 潘卫
    2020, 40(5):  44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14
    摘要 ( 523 )   PDF (987KB) ( 545 )  
    图表数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斑马鱼(Zebrafish,Danio rerio)作为一种优良的动物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毒理学等研究领域。由于斑马鱼在眼睛形态、解剖结构、基因表达及功能等方面与人类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并且具有发育快、体外受精、胚胎透明、易于观察等优势,目前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眼睛发育及相关疾病如眼睛缺损、青光眼、白内障、视杆视锥细胞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斑马鱼眼睛发育及结构,以及作为研究眼睛疾病模型的优缺点,从而探讨斑马鱼在人类眼睛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肠道病毒71型致病机制及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施梅言, 陆彩霞, 代解杰
    2020, 40(5):  44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15
    摘要 ( 419 )   PDF (471KB) ( 4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主要经由胃肠道或呼吸道传染人类,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还能导致神经系统性疾病,如神经源性肺水肿,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安全。虽然EV71的全病毒灭活疫苗已经上市,但其感染导致的并发症的致病机制及免疫反应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EV71的致病机制、免疫应答及免疫原性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EV71提供理论支持。    
    规范与指南
    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一)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年月更新
    2020, 40(5):  45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20.05.016
    摘要 ( 538 )   PDF (498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于1978年首次发表《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之后作过多次修订。2013年8月修订时更名为《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duct, Reporting,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Scholarly Work in Medical Journals),简称“ICMJE推荐规范”。本文是“ICMJE推荐规范”2019年12月更新版的中文译本,由《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编辑部张俊彦、《法医学杂志》编辑部于笑天、《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部汪源翻译。ICMJE定期更新“ICMJE推荐规范”,因而于2020年10月完成的此中文译本不一定准确反映ICMJE网站发布的最新版本的内容。此译本的内容未经ICMJE审核和认定。“ICMJE推荐规范”正式的英文版本见www.icmje.org。使用者应引用此正式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