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教学培训实践 特邀云学术编辑洪怡整理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内第一本专业学术期刊,40多年来见证并记录了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及成长。在这40多年里,期刊出版了许多关于人员培训、素质提升、教育实践等方面的论著,并为各地开展人员培训及教育教学讲座广泛宣传,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学习、提升实验动物理论与实践能力。在本专题中,汇聚了大量培训实例及教育培训经验,供广大读者参考。
目的 探索一种“理论授课-实体操作-5WHYs分析-针对性强化训练-考核”(STIM)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 方法 10名教育背景和技术水平相当的心血管专业研究生,分别接受STIM模式(n=5)和传统“理论-操作-考核”(TPT,n=5)模式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及电生理标测专项技术教学,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与TPT组比较,STIM组学生对心脏传导系统解剖位置和结构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电解剖图、电压图、电激动图和电传导图的构建和解读更快,且准确度更高。 结论 STIM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临床基本手术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值得心血管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广泛推广的专项技能强化教学模式。
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动物学的课程设计及专业特色,探讨实验动物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针对不同章节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的形式和方法,同时凝练出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中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及有机融入特色做法。实践证明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及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外科手术学动物实验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是外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国内医学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拓展丰富教学资源、改进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化考评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优化措施,旨在提升课程质量,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并为广大医学院校外科手术学动物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