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25
       
    论著
    体外诱导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苗雨润, 李娜, 匡德宣, 宋庆凯, 袁圆, 王璇, 张志成, 陆彩霞
    2017, 37(5):  337-34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1
    摘要 ( 208 )   PDF (2498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诱导物浓度的神经元样细胞诱导液对体外培养的树鼩BM-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用PCR法检测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NES)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情况,并用NES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使用浓度为1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2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液在体外诱导培养树鼩BM-MSCs至12 d时可以得到良好诱导结果。结论 优化的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液可以成功将树鼩BM-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细胞符合神经元样细胞的一般特征。
    瘦素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表型分析
    池骏, 龚慧, 何玥炜, 万颖寒, 费俭, 匡颖
    2017, 37(5):  344-35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2
    摘要 ( 196 )   PDF (4215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瘦素(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相关表型进行分析,为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小鼠胚胎干细和同源重组方法,建立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分别对Lep基因敲除三种基因型小鼠体质量、血糖的变化情况,血清胰岛素以及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纯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肝脏、肾脏进行了病理学检测。结果 对构建的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初步表型分析显示,Lep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表现出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脂质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等表型; 病理学检测显示,Lep基因敲除小鼠肝肿大,并出现肝细胞空泡化等脂肪变性现象。结论 成功构建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该模型或可用于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药物研发。
    雌二醇诱导雄性长爪沙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初探
    王存龙, 杜小燕, 刘欣, 郭萌, 吕建祎, 陈振文, 李长龙
    2017, 37(5):  352-35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3
    摘要 ( 253 )   PDF (9954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雌激素诱导雄性长爪沙鼠乳腺增生模型。方法 使用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诱导雄性长爪沙鼠、小鼠和大鼠,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取模型动物乳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正常雄性和雌性长爪沙鼠、小鼠和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组织学观察,正常雄性长爪沙鼠未见乳腺相关结构,而在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后的组织中显示较为明显的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此外,相比于小鼠和大鼠,长爪沙鼠在雌激素诱导后除了有较明显的乳腺增生外还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苯甲酸雌二醇可以在雄性小鼠、大鼠和长爪沙鼠较好地诱导乳腺增生,初步证实长爪沙鼠可以作为男性乳腺增生动物模型。
    大鼠离体肾脏灌流模型在筛选慢性肾病药物的初步应用
    傅婷婷, 刘艳
    2017, 37(5):  357-36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4
    摘要 ( 148 )   PDF (1024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慢性肾病(CKD)转基因大鼠建立大鼠离体肾脏灌流(IPK)模型,为CKD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 在患有CKD的转基因大鼠(n=7)建立稳定的IPK模型后,灌流1 μmol/L环孢素A(CysA) 60 min,与未灌流CysA前相比,检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的变化。同时,通过CKD转基因大鼠(n=5)体内实验,连续灌胃给药20 mg/kg CysA 15日, 验证CysA改变尿液中白蛋白水平的作用。结果 用1 μmol/L的CysA 灌流7只患有CKD的转基因大鼠60 min后显示,CysA具有显著的降低白蛋白尿水平的作用。体内药效学实验,连续灌胃给药20 mg/kg CysA 15日后,CysA也具有显著的降低白蛋白尿水平的作用。结论 CysA在IPK模型和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一致,成功地建立CKD转基因大鼠IPK模型,该模型可作为CKD药物药效学研究的工具。
    瑞芬太尼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电生理及后肢功能的影响
    李敏, 杨磊, 叶奎
    2017, 37(5):  363-371.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5
    摘要 ( 164 )   PDF (10027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联合瑞芬太尼对大鼠脊髓损伤电生理的影响及后肢功能变化。方法 83只成年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①UCMSC移植组,经尾静脉泵注等体积UCMSC细胞液; ②对照组,尾静脉注入培养液; ③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注射液(2 mL·kg-1·h-1)尾静脉泵注4 h; ④联合组,尾静脉注射UCMSC细胞后,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注射液(2 mL·kg-1·h-1) 持续4 h。依次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周、2周、4周、6周通过大鼠脊髓损伤(BBB)评分、改良Tarlov 评分、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移植后4周取材行荧光显微镜观测PKH-26标记的UCMSC存活及病理切片HE染色及分布情况。第4周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分析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行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分析大鼠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结果 造模后,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组优于UCMSC移植组及瑞芬太尼组,UCMSC移植组和瑞芬太尼组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UCMSC移植组损伤区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的结构,该脊髓空洞比较小,联合组可见较多的神经轴索样结构,未见脊髓空洞。HE染色,对照组可见脊髓组织缺失及脊髓空洞形成,无神经轴索通过。移植后4周 HRP阳性神经纤维数和PKH-26阳性细胞,对照组最少,联合组最多,UCMSC移植组和瑞芬太尼组次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潜伏期,对照组>瑞芬太尼组与UCMSC移植组>联合组,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EP潜伏期,对照组<瑞芬太尼组与UCMSC移植组<联合组,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对脊髓损伤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UCMSC移植的同时泵注瑞芬太尼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大鼠电生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
    大鼠微小病毒和细小病毒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孙竹筠, 蔡骁垚, 熊炜, 陈懿斐, 张泉, 李泽君, 魏晓锋, 陈鸿军
    2017, 37(5):  372-37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6
    摘要 ( 261 )   PDF (6014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地同时检测和鉴别大鼠细小病毒(RPV)和大鼠微小病毒(RMV)的双重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根据 GenBank中已公布的RMV NTU1株全基因组序列(JX627317.1),在1 705~1 808 nt处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根据RPV NTU1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JX827169),在863-967nt处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质粒参考物为模板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鉴别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 用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商品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RMV和RPV的鉴别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2值可达0.99,最低检测限均为10拷贝数/μL; 应用鉴别荧光定量PCR方法和ELISA检测试剂盒,对100份大鼠肝脏和50份血清样品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建立的RMV和RP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的特点,适用于RMV和RPV的临床监测。
    小家鼠螺杆菌TaqMan-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伍妙梨, 朱余军, 饶丹, 袁文, 王静, 丛锋, 黄韧, 陈梅丽, 郭鹏举
    2017, 37(5):  378-38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7
    摘要 ( 212 )   PDF (1104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敏感性高、特异好的小家鼠螺杆菌(Helicobacter muridarum) TaqMan-qPCR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小家鼠螺杆菌保守基因GyrB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构建质粒标准品GyrB-19T。通过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建立小家鼠螺杆菌TaqMan-qPCR检测方法,并对GyrB-19T标准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结果 所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质粒标准品浓度在2×102~2×108拷贝/μL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所得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57,相关系数为0.996,检测灵敏度达到200拷贝/μL。结论 所建立的小家鼠螺杆菌TaqMan-q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稳定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小家鼠螺杆菌的定量及定性分析。
    应用无约束全身体积描记系统检测小鼠肺功能
    赵玮, 俞冰, 张水娟, 贾永良, 谢强敏
    2017, 37(5):  383-38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8
    摘要 ( 333 )   PDF (2821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Buxco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小鼠哮喘模型肺功能的方法。方法 雌性ICR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用卵白蛋白(OVA)氢氧化铝凝胶皮下多点注射加腹腔注射致敏小鼠和反复吸入抗原攻击建立哮喘模型。用乙酰甲胆碱(Mch)梯度浓度雾化吸入激发支气管收缩反应,Buxco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和记录激发过程中呼吸常规指标和气道阻力参数-增强呼吸间歇(Penh)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随Mch激发的雾化吸入浓度增大呼吸频率(F)逐渐减慢、吸气时间(Ti)和呼气时间(Te)逐渐延长、Penh值显著增加。结论 Buxco无创肺功能仪检测Mch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高反应性(AHR)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是一个测定气道高反应的良好工具。
    应用树鼩对硫酸乙酰肝素佐剂的安全性初步评价
    李彦涵, 李建芳, 孙静, 乌美妮, 王海璇, 胡云章
    2017, 37(5):  390-39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09
    摘要 ( 208 )   PDF (9169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S)对树鼩皮肤的刺激性反应以及佐剂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l)联合免疫树鼩后主要组织器官的病理分析,探讨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给药次数和皮肤是否完整将树鼩随机分组,采用树鼩同体自身左右对比的方法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根据疫苗及佐剂种类将树鼩随机分组,采用皮下免疫方式,免疫后20周取主要组织器官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学特征。结果 佐剂HS单次及多次给药对树鼩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的受试部位均不产生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变化。与对照组相比, HepA-l免疫组以及HepA-l联合HS免疫组的心、肝、脾、肺、肾及大脑组织病理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证实了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疫苗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为以后疫苗及药物评估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隧道法射频对猪舌的损伤
    和守睆, 孙青, 陈国辉, 白广平
    2017, 37(5):  395-398.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10
    摘要 ( 205 )   PDF (527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隧道法射频对离体猪舌的损伤容积,探讨隧道法射频作用点的选择。方法 9只新鲜离体猪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只。对三组猪舌采用不同的射频参数,每组3只猪舌采用不同的作用点。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发生仪进行射频操作。作用前后分别将猪舌进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并对损伤区域进行容积计算。结果 相同能级和作用时间下,不同作用点射频损伤容积无统计学差异; 作用10 s时,射频损伤容积随能级提高而增大; 能级为6时,射频损伤容积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 舌根隧道法射频治疗在一定的参数设置范围内,随着能级提高损伤容积随之增大,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损伤容积亦随之增大。
    米非司酮对Wistar大鼠窗口期子宫内膜整合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唐彬, 黎福荣, 付新录, 江国建, 赵勇, 张薇
    2017, 37(5):  399-40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11
    摘要 ( 128 )   PDF (4213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对大鼠窗口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 探讨其对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分4组,1、2组妊娠1 d后分别服用5 mg/kg、10 mg/kg的米非司酮,3、4组为空白未妊娠组和空白妊娠组,4个组于4.5 d后麻醉取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ELISA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含量,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整合素αvβ3以及VEGF 基因在其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米非司酮能明显抑制Wistar大鼠窗口期子宫内膜αvβ3、VEGF基因的表达,同时能显著降低窗口期孕激素的含量(P<0.05),其三者的下调及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的改变与米非司酮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雌激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米非司酮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大鼠整合素αvβ3、VEGF基因的表达及孕激素的含量,破坏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
    超促排卵后不同取卵时间对昆明小鼠卵子质量、体内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彭礼繁, 张小建, 廖梅旭, 李晓洁, 余鲲
    2017, 37(5):  405-40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12
    摘要 ( 204 )   PDF (588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高超促排卵KM小鼠卵子质量、体内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方法 对100只KM小鼠进行超促排卵,并观察超促排卵后获得卵子的卵核与第一极体位置及卵周隙变化、卵子形态、卵子体内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结果 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后12 h、14 h取卵,卵子质量最好; 注射hCG后13 h所取卵的体内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最高。结论 KM系小鼠体外受精的最佳取卵时间为超促排卵后13 h。
    巴马小型猪心脏生物电特性遥测
    杨李厂, 周文兵, 丁隽, 周新初, 谢东, 杨伟敏
    2017, 37(5):  410-41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13
    摘要 ( 268 )   PDF (1090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遥测技术系统监测并分析饲养于上海地区巴马小型猪的心脏生物电数据。方法 选取20头4~8月龄雄性巴马小型猪,利用遥测系统监测自由活动下小型猪心电数据,进行心电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巴马小型猪的心率为(82±11)次/min,P-R间期为(97±11) ms、QRS间期和QT间期分别为(42±4) ms和(293±15) ms,QTc为271±19; 小型猪群体存在心电轴左偏和T波倒置现象。结论 遥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自由活动状态下的小型猪的心电。本实验所测得的心电数据为巴马小型猪应用于药代、药效以及毒理实验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裸鼹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含量的检测
    程继帅, 袁征, 杨文静, 李壘辰, 丛薇, 孙伟, 柏晓松, 崔淑芳
    2017, 37(5):  414-417.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14
    摘要 ( 172 )   PDF (993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裸鼹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 并检测正常的裸鼹鼠血清中三种Ig(IgG、IgA、IgM)的含量。方法 采集裸鼹鼠外周血血清, 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血清Ig,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的纯度,测定其重链、轻链的分子量;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成年裸鼹鼠血清中IgG、IgA、IgM的含量。结果 纯化后的裸鼹鼠血清Ig,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重链和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 000和25 000。雄性成年裸鼹鼠血清中IgG、IgA、IgM含量分别为: 0.153±0.021 mg/mL、0.015±0.003 mg/mL和0.021±0.005 mg/mL; 雌性分别为0.156±0.019 mg/mL、0.012±0.001 mg/mL和0.028±0.001 mg/mL。结论 运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成功分离纯化裸鼹鼠血清Ig,并测定了血清中三种Ig含量。
    浅谈生物安全在高等院校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性
    杨文静, 程继帅, 黄小凤, 柏晓松, 崔淑芳
    2017, 37(5):  418-42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7.05.015
    摘要 ( 202 )   PDF (630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用动物在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生物安全问题。为满足国家对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教育的要求,作者系统性地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中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并寻找解决对策,以期实验动物在为教学科研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同时,尽量不构成对学生以及科研人员人身健康的危害,进而推动生物医学以及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