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论著
    树鼩CD4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卢孔杰, 徐婧雯, 张雪梅, 吴忠香, 任芳芳, 马娜, 巩蔚, 严丽蔚, 朱文兵, 董少忠
    2016, 36(4):  243-24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1
    摘要 ( 228 )   PDF (1468KB) ( 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树鼩CD4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检测树鼩体内的CD4蛋白。方法 克隆树鼩CD4基因并连接到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D4和pGEX-5X-1-CD4,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His-CD4和GST-CD4,用不同佐剂[弗氏佐剂、MF59和Al(OH)3]制备多抗,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抗体特异性。结果 蛋白表达产物His-CD4和GST-CD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3.5×103和70.0×103, 纯化后蛋白浓度分别为600 μg/mL和1 mg/mL; 三组佐剂均能诱导产生抗体,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的比较结果为: 弗氏佐剂组(GMT: 97 420)>Al(OH)3佐剂组(GMT: 67 202)>MF59佐剂组(GMT: 55 128); 其中弗氏佐剂组显著高于原蛋白组(P<0.001); Al(OH)3组显著高于原蛋白组(P<0.01); 而MF59组显著高于原蛋白组(P<0.05)。结论 制备了特异性良好的小鼠抗血清,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树鼩的CD4蛋白。为下一步本实验室制备CD4单克隆抗体、CD4蛋白分子的功能研究以及树鼩的病毒感染模型等免疫相关实验的进行提供了基础。
    人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活体成像观察
    刘乾, 刘松, 韩锋锋, 郭雪君
    2016, 36(4):  250-25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2
    摘要 ( 508 )   PDF (1521KB) ( 6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建立人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研究人肺癌高、低转移细胞的体内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及荧光素酶(GFP/Luc)的人肺癌低转移细胞SPC-A-1和高转移细胞SPC-A-1sci,在此基础上,建立裸小鼠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和解剖学方法观察肿瘤在肺原位的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GFP/Luc的人肺癌高、低转移细胞,并成功建立了肺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显示,SPC-A-1-GFP-Luc和SPC-A-1sci-GFP-Luc细胞模型中荧光素酶表达率分别为50%(12/24)和62.5%(20/32),SPC-A-1sci-GFP-Luc组荧光素酶表达的面积及表达强度高于SPC-A-1-GFP-Luc组。解剖学检查显示, SPC-A-1和SPC-A-1sci组的肺原位成瘤率分别为50%(12/24)和62.5%(20/32); 体内自发转移率分别为25%(3/12)和40%(8/20)。结论 通过建立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能够再现肿瘤在肺内的生长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客观评价。
    小鼠慢性应激性抑郁症易感品系筛选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徐龙进, 王可洲
    2016, 36(4):  257-26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3
    摘要 ( 386 )   PDF (407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敏感的小鼠品系,并初步研究其敏感机制。方法 选用KM、ICR 、BABL/c、C57BL/6小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通过体质量、糖水偏好、旷场实验得分考察不同品系小鼠对CUMS的敏感性。通过对小鼠海马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5-羟色胺(5-HT)、犬尿氨酸(KYN)含量的测定, 对其易感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造模后C57BL/6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等指标均对CUMS表现出显著敏感性,BABL/c小鼠对糖水偏好、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较为敏感。对照组C57BL/6小鼠海马组织GR、KYN含量与其他三种小鼠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筛选的4个品系小鼠中,C57BL/6 小鼠对CUMS最为敏感,适于建立CUMS抑郁症动物模型,其敏感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GR、KYN含量有关。
    Rag1、Rag2 基因缺陷小鼠的构建及在异种肿瘤移植中的应用
    沈如凌, 石嘉豪, 盛哲津, 冯晓龙, 吴文婷, 费俭
    2016, 36(4):  263-26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4
    摘要 ( 1224 )   PDF (1487KB) ( 5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重组激活基因, 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和异种肿瘤移植的成瘤性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传统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打靶、囊胚注射方式,分别构建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 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缺陷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外源异种肿瘤细胞移植实验,对移植肿瘤细胞的成瘤性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 两种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模型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含量较野生型小鼠显著降低; 人源肿瘤细胞A549在上述两种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中较BALB/c-nu (裸小鼠)或(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表现出更强的成瘤性。结论 分别成功建立了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两种小鼠模型均发生了T、B淋巴细胞生成障碍,导致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可作为异种外源肿瘤移植的受体,用于小鼠荷瘤模型的建立。
    猴D型逆转录病毒p2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诊断价值评价
    周洁, 杨燕飞, 胡建华, 陶凌云, 高诚
    2016, 36(4):  270-275.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5
    摘要 ( 319 )   PDF (789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表达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 p27基因,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PCR扩增p27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b(+),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目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ELISA方法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后在37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为0.5 mmol/L的条件下诱导4 h,可溶性p27蛋白表达量最大,且具有免疫学活性。纯化后测定融合蛋白浓度为2.043 g/L,纯度93.3%,以融合蛋白为诊断抗原包被ELISA板检测3份标准阳性血清和22份阴性血清,检出率为100% 。结论 p27 基因成功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作为猴D型逆转录病毒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
    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嗜酸粒细胞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乔明, 杨正明, 黄谦, 刘兰英
    2016, 36(4):  276-27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6
    摘要 ( 268 )   PDF (1706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嗜酸粒细胞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参考Palmans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予穴位贴敷治疗后大鼠全血白细胞数量和嗜酸粒细胞值以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各治疗组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哮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结构。结论 穴位贴敷可以减少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减轻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上皮细胞坏死,从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佐剂性关节炎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陈芳, 陈利峰, 刘琴, 王丽平, 张宜
    2016, 36(4):  280-28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7
    摘要 ( 282 )   PDF (1191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改良组织块细胞培养法,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佐剂性关节炎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关节炎模型,无菌条件下取佐剂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剔净后剪成碎块,用灭菌滤纸吸掉组织上附着的水分,碎片接种于培养皿,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用噻唑蓝(MTT)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佐剂性关节炎兔FLS形态为长梭形纤维样,符合FLS的生长特征,免疫荧光检测显强表达波形蛋白。结论 改良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兔佐剂性关节炎成纤样维滑膜细胞,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满足实验要求。
    SV25T4非球面多焦散光矫正人工晶体的兔眼实验研究
    方丽, 赵金川, 李雪来, 周森婷, 周绮梦, 冯勤, 陈献花
    2016, 36(4):  285-28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8
    摘要 ( 390 )   PDF (1026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观察兔眼植入SV25T4非球面多焦散光矫正人工晶体(IOL)后的炎症反应,对其植入眼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取眼球无异常的兔24只,正常晶体超声乳化后,左眼作为试验眼,植入SV25T4非球面多焦散光矫正IOL; 右眼为对照眼,植入SN6AD非球面多焦IOL。术后1 d、7 d和1月、3月、6月用裂隙灯观察及测量眼压。术后6月取出IOL进行光学性能评价,摘除的眼球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试验眼与对照眼均在术后1 d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现象,术后7 d即明显好转,各观察期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植入后取出的IOL通过检测显示,其光学性能良好; 眼球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睫状体轻度充血,偶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SV25T4非球面多焦散光矫正IO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满足作为眼植入材料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
    子午沙鼠的室内生长发育观察
    廖力夫, 徐艺玫, 黎唯, 史深
    2016, 36(4):  290-294.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09
    摘要 ( 350 )   PDF (835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驯养第4代的子午沙鼠进行生长发育和行为观察。方法 对出生至150日龄子午沙鼠进行外观形态、体质量、体长、尾长和后足长测量,测量自我体温调节能力,观察记录形态特征和行为变化。结果 0~5日龄由无毛至出现被毛, 外观形态变化大; 6~13日龄体毛增长,活动量逐渐增加; 14日龄开始睁眼; 17日龄开始取食饵料,饵料比例逐渐增加, 吸乳量减少; 25日龄前体温调节机制尚不成熟; 30日龄雌﹑雄体体质量增长出现分化,雄体略大于雌体; 70日龄后雌﹑雄体增长缓慢,基本达到体成熟。结论 依据该鼠的行为和生长发育特点,其生长发育期划分4个阶段:初生~24日龄为乳鼠阶段, 25~40日龄为幼鼠阶段,40~70日龄为亚成体阶段,70日龄以上为成体阶段。
    近交系侏儒大鼠的培育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测定
    姚菊芳, 华征宇, 王斌, 孙志锴, 戴慧莉
    2016, 36(4):  295-300.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10
    摘要 ( 348 )   PDF (613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侏儒大鼠近交系 。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群中出现的疑似侏儒症突变动物, 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和维持,测定分析其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脏器重量、血液生理(12项)生化(12项)等主要指标,作为品系参考值,并与原种Wistar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至2016年2月, 侏儒大鼠实现连续近交达22~23代,品系暂时命名为“侏儒大鼠”(SDWR)。SDWR幼年、青年及成年体质量分别仅为相应年龄段Wistar的45.7%, 37.5%, 36.2%(♂)和49.7%, 41.7%,40.3%(♀)(P<0.01); SDWR青年期体长、尾长分别仅为Wistar大鼠的77.5%、72.3%(♂)和73.8%、68.9%(♀)(P<0.01),即随年龄增长SDWR与原种Wistar体质量和体尺差异显著增加。SDWR青年及成年期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睾丸/输卵管)重量显著低于同年龄Wistar大鼠(P<0.01)。SDWR主要繁殖性能(产仔数、窝重、离乳率)均显著低于原种Wistar大鼠(P<0.01)。血液生理生化主要指标SDWR与Wistar差异不明显。结论 通过长期近交培育成的SDWR在生长发育、体尺、繁殖性能、脏器重量等方面均明显体现侏儒症状,并能稳定遗传。
    不同药物与消毒剂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
    温福利, 张嘉, 郑和平, 马雷, 张诗兰, 王寿昆
    2016, 36(4):  301-30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11
    摘要 ( 368 )   PDF (369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抗兔球虫药物与消毒剂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过程的抑杀效果,为兔球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5种抗球虫药物和消毒剂进行抑制试验,观察它们对兔球虫卵囊体外孢子化过程的影响。结果 (1) 5种抗球虫药物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抑制率大小依次为: 百球清>优求乐>球抑>球肠清>肠球双效,半数效量(EC50)大小依次为: 肠球双效>球肠清>球抑>优求乐>百球清; (2) 5种消毒剂对兔卵囊孢子化抑制率大小依次为: 二硫化碳>苯酚>氨水>三氯异氰尿酸>碘酊,半数效量大小依次为: 碘酊>三氯异氰尿酸>氨水>苯酚>二硫化碳; 半数孢子化时间依次为: 二硫化碳>氨水>苯酚>三氯异氰尿酸>碘酊。(3) 毒力较强的几种兔球虫卵囊耐药性大小依次为: 大型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肠型艾美耳球虫。结论 15 mL/L百球清体外作用8 h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抑制效果最强。体积分数6%二硫化碳作用于卵囊4 h,抑制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效果最好。兔球虫卵囊耐药性与虫体大小相关,较大虫体对药物敏感性高。
    经验交流
    悬液芯片技术在实验兔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张超超, 黄小燕, 樊海艇, 潘裕, 赵源, 黄珍祯, 孙涛
    2016, 36(4):  307-309.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12
    摘要 ( 293 )   PDF (335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悬液芯片技术实验兔几种病原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从8家实验兔生产单位采购80只实验兔(7家普通级,1家清洁级),运用悬液芯片技术进行微量、快速、高通量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各单位实验兔病原体感染较为普遍,其中轮状病毒(ROTA)和呼吸道鞭毛杆菌(CARB)的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72.5%和80%、; 呼肠弧III型病毒(REO-3)、脑胞内原虫(ECUN)和泰泽氏病原体(CPIL)的抗体阳性率为21.25%、17.5%和10%; 而清洁级实验兔只存在脑胞内原虫(ECUN)和泰泽氏病原体(CPIL)的感染,所有动物均不存在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和弓形虫(TOXO)感染。结论 应用悬液芯片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实验兔病原体。
    小鼠显微外科血管插管活体手术模型使用与维护操作
    苏红, 王亚飞, 谷元亮, 赵进顺, 邹宝波
    2016, 36(4):  310-313.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13
    摘要 ( 329 )   PDF (720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显微外科血管插管手术模型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实验研究模型, 与体外细胞实验相比, 更接近人体的实际状况。但在动物模型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相对标准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动物模型在统一的标准下制作、使用与维护,这样可以使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在建立活体动物模型的同时,对模型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程进行优化研究,对该类模型的推广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性实验中的福利问题
    鲜巧阳, 王勇, 黄智翔, 李湘东
    2016, 36(4):  314-31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14
    摘要 ( 192 )   PDF (352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阴道炎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李冬冬, 庞琴霞, 朱敏, 康乐
    2016, 36(4):  317-322.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15
    摘要 ( 1055 )   PDF (481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道炎是由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的女性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于阴道黏膜或宫颈损伤(如分娩、流产或手术等)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借助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开展人类疾病相关研究,是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建立稳定可靠的阴道炎动物模型不仅为探索人类阴道炎的发病机制和研究病理生理改变提供重要材料,也对新型药物和疫苗开发具有促进作用。按照感染类型,阴道炎动物模型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炎(BV)动物模型、霉菌性阴道炎(VVC)动物模型和滴虫性阴道炎(TV)动物模型三大类。其中细菌性感染模型主要是由阴道加德纳菌、奈瑟双球菌感染、肠埃希菌感染模型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VVC动物模型主要由白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感染所致; TV动物模型主要由阴道毛滴虫以及牛胎毛滴虫感染所致。该模型所选择的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家兔、非人灵长类。此外,猪阴道黏膜、人类上皮细胞也常用于阴道炎的模型制备。
    实验动物饲料硬度和粒度对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寇红岩, 潘训彬, 闫立新, 刘跃昌, 苗玉涛
    2016, 36(4):  323-326.  DOI: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4.016
    摘要 ( 318 )   PDF (359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简述了饲料粒度和硬度对饲料生产和对实验动物的影响。适度的粉碎粒度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适当的饲料粒度和硬度可以提高实验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