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创刊40周年
编委会
现任编委
历任编委
青年编委
审稿专家
期刊政策
投稿指南
伦理道德
编辑与评审
更正与撤稿
开放获取
版权与存储
投稿必看
稿件要求细则
伦理道德细则
附件模板下载
在线期刊
当期文献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多媒体
视频
合作服务
科研通讯
刊务理事单位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纸质订阅
电子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主管:上海科学院
主办: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主编:王 健
邮发代号:4-789
国际刊号:ISSN 1674-5817
国内刊号:CN 31-1954/Q
检索
文章检索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
PubMed
DOAJ
Laboratory Animals
Comparative Medicine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术语在线
更多>>
刊务理事单位
更多>>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4-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成体兔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的打靶研究
王伟1,张传山2,郭毅3,谷瑞环3,丁雷4,姚刚1,陈学进3
2010, 30(4): 233-240.
摘要
(
1334
)
PDF
(688KB) (
9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兔HPRT基因打靶载体。方法 在已经筛选到含有兔全长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基因BAC克隆(LBNL1304M19)的基础上,利用Red重组系统,从此克隆上将一段12.5 kb无启动子的HGPRT基因组片段克隆到pKS-质粒上,产生pKS-HGPRT质粒。然后基于pKS-HGPRT和pEGFP-C1-SD1211质粒,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及新霉素(neo)筛选标记基因的打靶载体pKS-HGPRT-neo.结果 将线性化的打靶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整合到成体兔成纤维细胞基因组中,利用G418及6-TG进行细胞克隆的抗药物筛选,共得到抗性细胞克隆20个。对细胞克隆进行PCR及测序初步鉴定,获得8个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克隆,还需利用Southern blotting做进一步验证。结论 成功快速地构建了HPRT基因敲除型打靶载体,为下一步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制备HGPRT基因敲除转基因克隆兔奠定基础。
电穿孔介导外源基因转染兔成体成纤维细胞的初步研究
谷瑞环1,李善刚1,宋伟杰2,王伟3,丁雷2,张艳1,邢凤英1,李垚1,陈学进1
2010, 30(4): 241-245.
摘要
(
1339
)
PDF
(431KB) (
1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电穿孔方法,介导质粒载体pEGFP-c1转入兔成体成纤维细胞,探讨建立电穿孔介导外源基因转染兔成体成纤维细胞的基本条件。方法 电穿孔介导质粒载体pEGFP-c1转入7-10代兔耳成体成纤维细胞系GG,研究不同电压、电容、DNA剂量,孵育温度的条件下,观察细胞存活数,流式细胞仪测试GFP的含量。结果 以PBS作为电击基础液、细胞浓度2×10
6
个/ml,电压250 V、电容700 μF,DNA用量30 μg时,兔耳成纤维细胞的转染率和存活率最佳。且电击前冰浴10 min,电转染后37℃孵育10 min有利于提高细胞的转染率和存活率。结论 在合适电压、电容、DNA剂量条件下,电转染提供了外源基因转染兔耳成体成纤维细胞适用性;电转染前的一定时间冰浴和电转染后一定温度孵育可使电转染效率得到改善。
5-LO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的初步研究
吴红联,张梅英,王惟,王禄增
2010, 30(4): 246-250.
摘要
(
1306
)
PDF
(423KB) (
10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5-LO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研究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为建立5-LO高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提供表达载体。方法 从人全血标本中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5-LO基因,分别构建5-LO目的 基因的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提取质粒,进行酶切、PCR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融合表达载体pEGFP-5-LO稳定转染RAW264.7细胞,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GFP-5-LO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UCm-5-LO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5-LO,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转染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EGFP-5-LO融合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pEGFP-5-LO的RAW264.7细胞中有5-LO的表达。结论 成功克隆了5-LO基因,构建的表达载体pEGFP-5-LO在RAW264.7细胞中表达5-LO蛋白,为进一步5-LO高表达转基因鼠模型的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实验性酸吸入与大鼠肺纤维化相关性初步探讨
陈石1,张德平2
2010, 30(4): 251-256.
摘要
(
1298
)
PDF
(524KB) (
1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实验性酸吸入与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并与博来霉素致纤维化比较。方法 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博来霉素组、高浓度盐酸组、中浓度盐酸组和低浓度盐酸组,每组24只。博来霉素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来霉素诱导纤维化,盐酸组每周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盐酸1次,正常对照组每周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次。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及42天随机处死6只,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半定量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 盐酸组肺泡炎程度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28 d达到或者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盐酸组纤维化程度随时问逐渐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或0.05),但始终未超过博来霉素组(
P
>0.05)。盐酸组肺组织的TGF-β1 mRNA在28 d时达到博来霉素组水平,至42 d时全面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高、中浓度盐酸组CTGF表达高于正常阴性对照组(
P
<0.05),且随滴注次数增加及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 本实验反映经常性胃食管酸反流引起的酸吸入与肺纤维化相关。
《常用实验动物解剖病理取材图谱》
2010, 30(4): 256-256.
摘要
(
763
)
PDF
(51KB) (
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氟异丁烯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初步观察
武珊珊1,刘吉福1,梁海龙1,张宪成2,黄春倩2,赵建2
2010, 30(4): 257-260.
摘要
(
1115
)
PDF
(386KB) (
8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大鼠吸入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染毒致急性肺损伤实验模型,并进行血液和组织中细胞因子和组织形态学改变观察。方法 制作大鼠吸入PFIB诱发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测定动物染毒后肺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扣肺含水量变化,血清和肺组织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改变,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1)模型大鼠肺含水量和BALF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2)PFIB染毒诱发急性肺损伤动物血清和肺组织中IL-1,8、10、18和TNF-α细胞因子可见特征性改变;(3)形态学观察可见肺组织水肿和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 研究和探讨PFIB吸入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可提供更多的急性肺损伤预防和治疗信息。
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与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陈家伟,周时蓓,谭志明
2010, 30(4): 261-264.
摘要
(
1293
)
PDF
(230KB) (
12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可预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血浆指标。方法 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饮食喂养12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背景品系为C57BL/6J)分为四组,A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1%胆固醇),B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罗苏伐他汀(1 mg/kg/d)干预,C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坎地沙坦(1 mg/kg,d)干预,D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罗苏伐他汀(1 mg/kg/d)+坎地沙坦(1 mg/kg/d)干预.12周后测定血浆中氧化氐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的滴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程度。结果 C57BL/6J小鼠无动脉粥样硬化,而A组小鼠出现广泛动脉粥样硬化.B组和C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降低,而D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更低.A组小鼠血浆中四种抗体,包括铜低密度脂蛋白IgG,铜低密度脂蛋白IgM,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IgG和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IgM的水平均高于C57BL/6J小鼠(
P
<0.01)。与A组小鼠相比,B、C和D组小鼠血浆中仅铜低密度脂蛋白IgG的滴度降低,且降低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降低程度一致。与C57BL/6J小鼠相比,A组小鼠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P
<0.01)。B组和C组小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浆水平与A组无显著差异,仍明显低于C57BL/6J小鼠,但D组小鼠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铜低密度脂蛋白IgG的血浆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消退呈高度正相关,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指标。
糖尿病GK大鼠证候特征及其个体化辨证论治疗效评价
刘小美,方肇勤,卢文丽,潘志强,管冬元,梁超
2010, 30(4): 265-268.
摘要
(
1480
)
PDF
(264KB) (
9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糖尿病GK大鼠的特征性证候,探讨个体化辨证论治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GK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以及中西药结合辨证论治组(辨证组),以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给予饮用水或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证候及随机血糖的变化。结果 个体辨证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的胃热程度及随机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阴盛衰度有改善趋势,对气盛衰度影响具有阶段性。结论 GK大鼠存在特殊的证候、兼证,及其演变规律,个体辨证论治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疗效评价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大鼠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建立
吴曙光1,吴培新2,王明镇1,陈珍珍1,张树森1,李术钗1,钱宁1
2010, 30(4): 269-272.
摘要
(
1350
)
PDF
(289KB) (
9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证结合模型。方法 采用激素结合束缚方法,大鼠隔2日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1.0 mg/kg,连续10次,后每日肌肉注射黄体酮5.0 mg/kg连续5日,隔日束缚过夜共15次。末次给药次日测量大鼠乳头直径,进行旷场实验。取血液、乳腺组织备检。结果 模型组大鼠乳头肿胀,垂直运动和直线运动均减少,血清PRL、E2升高,P降低,乳腺腺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3周内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激素结合束缚方法成功建立大鼠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模型,符合乳腺增生病临床发病病因,模型稳定,方法简单。
分枝杆菌气雾攻击小鼠模型建立条件初探
刘芳1,杨华1,周文江2,范小勇1
2010, 30(4): 273-276.
摘要
(
1422
)
PDF
(284KB) (
9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无毒快速生长的耻垢分枝杆菌为模式菌,探索通过气雾攻击方式建立动物模型的条件,为建立结核杆菌气雾攻击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自动雾化吸入感染装置对C57BL/6J系小鼠进行不同时间(30~90 min)、不同耻垢分支杆菌浓度(106~108CFU)的感染,并对感染动物的肺组织匀浆进行培养,CFU计菌落数;攻击结束后,对装置和小鼠体表进行采样,细菌培养。结果 建立了不同时间、浓度小鼠吸入细菌量标准曲线;小鼠装置和体表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发现多数小鼠体表和仪器内部仍有极少量细菌存在(均少于10CFU)。结论 攻击菌液的浓度及攻击时间与小鼠吸入肺中的细菌数量直接相关;仪器和体表采样结果提示在气雾攻击结束后仍要注意生物安全操作。
光照不均匀性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德军,周卫民,王辉,寿旗扬,朱科燕,陈民利
2010, 30(4): 277-282.
摘要
(
1500
)
PDF
(278KB) (
1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光照的不均匀性对正常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体重60~80 g的SD大鼠80只,适应饲养一周后,进行实验饲养模拟,饲养笼位从上到下分为A、B、C、D层,测定笼位内不同点的光照度及其所占面积,每2周测采食量和体重,8周后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1)笼位内侧光照度A、B、C、D层无显著差异(
P
>0.05),各层笼位外侧和中部的光照度及其所占笼位面积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P
<0.05);(2)A~D层大鼠的采食量和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P
>0.05);(3)A至D层雌性大鼠WBC、MCHC、HDW、MPV、NEUT、EOS、BASO和Reti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
P
<0.05,
P
<0.01);(4)A至D层雌性大鼠AST、TBIL、UA、TG、CK、CK-MB有明显降低,ALP、GLU明显升高(
P
<0.05,
P
<0.01);而雄性大鼠只有TBIL、CK-MB有明显降低,GLU、BUN有明显升高(
P
<0.05,
P
<0.01)。(5)同层大鼠雌性与雄性相比,部分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P
<0.01)。结论 不同层的笼位光照具有不均匀性,且对SD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尤对雌性大鼠的影响更明显。
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力学性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钟振东1,张晓金2,钟浩1,汪开毓3,谌婕2,吕波4,杨荣芳4,杨娜1
2010, 30(4): 283-287.
摘要
(
1250
)
PDF
(725KB) (
10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考察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力学性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基于比格犬股骨骨折固定模型,连续观察12周,考察螺钉弯曲强度及其衰减率和生物吸收率(BAR),应用X线摄片、光镜和电镜观察骨折固定、骨小梁、骨痂等生长情况,并与第一代PDLLA螺钉比较。结果 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弯曲强度在第2、4、8、12周时均高于第一代螺钉,弯曲强度衰减率均低于第一代螺钉;两种螺钉的弯曲强度术后前8周衰减较快,8周后衰减趋于平缓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重塑改建;同时两种螺钉在各时间段的生物吸收率无差异;另外与第一代螺钉比较,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动物更早出现骨组织损伤后坏死组织,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的变化,且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更明显、典型,X光片也提示骨折临床愈合更早。结论 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能更好的满足临床上对骨折内固定材料力学强度的要求,另外更有利于纤维陛和骨性骨痂等骨组织愈合指标的形成。
激发型鼠抗人4-1BBL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柴青,高文杰,谢炜,潘建忠,居颂光,张学光,薛智谋
2010, 30(4): 289-292.
摘要
(
1302
)
PDF
(246KB) (
1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鼠抗人4-1BBL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 以高表达人4-1BBL分子的基因工程细胞株L929/4-1BBL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过选择性克隆化培养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筛选分泌特异性抗人4-1BBL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单抗亚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抗对肿瘤细胞株的识别谱。进而,将所获抗人4-1BBL单抗体外刺激白血病细胞株U937,通过细胞计数法分析单抗对U937生长的影响。结果 获得一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4-1BBL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将其分泌的单抗命名为39A8.单抗39A8可有效识别不同肿瘤细胞株表达的4-1BBL,经细胞计数分析,39A8对U937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单抗39A8是可激发4-1BBL逆向信号的单克隆抗体,是研究4-1BBL分子及其功能的重要工具。
《实验动物学教程》
2010, 30(4): 289-289.
摘要
(
566
)
PDF
(66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断型鼠抗人FL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文杰,柴青,张学光,居颂光,薛智谋
2010, 30(4): 293-296.
摘要
(
1186
)
PDF
(223KB) (
12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制鼠抗人Flt3-ligand(FL)单克隆抗体(mAb)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 采用高表达膜FL的基因工程细胞株L929/FL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筛选阳性株,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单抗亚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抗对肿瘤细胞株的识别谱。然后研究所获得的抗人FL单抗及FL蛋白对THP-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得到稳定分泌鼠抗人FL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一株,并将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3E5.经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3E5重链为IgG1,轻链为k链.3E5可有效识别不同肿瘤细胞株表达的FL.FL蛋白能促进THP-1细胞的增殖,加入3E5单克隆抗体后能够抑制这种促进作用。结论 获得一阻断型单克隆抗体3E5,为研究FL及Flt3功能提供了实用的基础。
高蛋氨酸饮食对雄性大鼠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含量和PGI2/TXA2系统的影响
任晓丽1,杨波2,陈锡文1,郭小娟2
2010, 30(4): 297-299.
摘要
(
1214
)
PDF
(190KB) (
1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蛋氨酸饮食对雄性大鼠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含量和PGI2/TXA2系统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对照组)和高蛋氨酸饮食组(高蛋氨酸组)。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高蛋氨酸组大鼠喂饲含3%蛋氨酸的高蛋氨酸饲料,共8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测定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F1α)和血栓素B2(TXB2)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蛋氨酸组血浆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TXB2含量显著升高(
P
<0.01),且PGI2/TXA2比值均显著降低(
P
<0.05)。结论 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发雄性大鼠高半胱氨酸血症,PGI2/TXA2失衡。
上海地区实验用羊的血清学调查初报
倪丽菊,濮俊毅,魏晓锋,胡建华
2010, 30(4): 300-301.
摘要
(
1167
)
PDF
(181KB) (
12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实验用羊的口蹄疫病毒、布鲁氏菌、蓝舌病病毒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47份实验用羊全血,分离血清,用ELISA、间接血凝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口蹄疫病毒、布鲁氏菌、蓝舌病病毒和弓形虫的血清抗体。结果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未检出阳性血清;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检出血清阳性率为2.1%,弓形虫的国产ELISA试剂盒与进口ELISA试剂盒检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3%和36.2%;口蹄疫病毒、蓝舌病病毒和布鲁氏菌的ELISA方法检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10.6%、和10.6%。结论 上海地区实验用羊的质量状况不尽人意,需制定相应标准进行规范。
不同间隔采血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张海燕1,姬凤彩2,马新1,唐婧1,李世东1,郭莉丹1,张慧洁1
2010, 30(4): 302-304.
摘要
(
1444
)
PDF
(163KB) (
1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雄性Wistar大鼠间隔不同时间经眼眶静脉丛采血3次后,其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变化。方法 实验组分为1 d采血3次,间隔3 d、7 d、10 d、14 d各采血1次,共采血3次等5组,每组各10只。于各组最后一次采血后手工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计数白细胞。对照组(每组各10只)于相应实验组最后一次采血时同时采血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1 d采血3次对大鼠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有明显影响(
P
<0.05),间隔3 d对大鼠白细胞总数有影响(
P
<0.05),其他各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P
>0.05)。白细胞分类计数见环形核粒细胞且占粒细胞比例较大。结论 1 d采血3次会造成大鼠贫血,间隔3 d采血产生明显应激反应。间隔7 d、10 d、14 d多次采血均不会对大鼠血常规造成明显影响。
浅谈日本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标准
沈晋明1,汪亚兵2
2010, 30(4): 305-307.
摘要
(
1437
)
PDF
(180KB) (
15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实验动物设施建造和设备的指南”修订的沿革。日本工程专家会同实验动物专家化了两年时间修订并颁布了该指南的最新版本,列出了实验动物饲养的最新参数,对此我国实验动物设施建设和改造可作借鉴。
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及其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邹移海1,张薇2,郭学军1,谢玲玲1,陈嘉1
2010, 30(4): 308-308.
摘要
(
1495
)
PDF
(329KB) (
9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如果添加到食品中,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严重者可致死,因此使用三聚氰胺研制泌尿系统结石动物模型,对进行其机理与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代谢,毒性、中毒症状、中毒机制以及近年来三聚氰胺诱发人与动物泌尿系统结石的实验报道等多方面,综述了三聚氰胺的泌尿系统结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医药在防治尿结石方面的作用,将有益于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模型的更多选择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