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创刊40周年
编委会
现任编委
历任编委
青年编委
审稿专家
期刊政策
投稿指南
伦理道德
编辑与评审
更正与撤稿
开放获取
版权与存储
投稿必看
稿件要求细则
伦理道德细则
附件模板下载
在线期刊
当期文献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多媒体
视频
合作服务
科研通讯
刊务理事单位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纸质订阅
电子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主管:上海科学院
主办: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主编:王 健
邮发代号:4-789
国际刊号:ISSN 1674-5817
国内刊号:CN 31-1954/Q
检索
文章检索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
PubMed
DOAJ
Laboratory Animals
Comparative Medicine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术语在线
更多>>
刊务理事单位
更多>>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浙江省实验动物平台建设回顾
褚晓峰
2009, 29(2): 71-73.
摘要
(
1045
)
PDF
(190KB) (
1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论述了浙江省实验动物平台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总体要求进行平台的建设。强化规划引导、强化服务功能、强化资源整合、强化机制创新。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2009, 29(2): 73-73.
摘要
(
469
)
PDF
(67KB) (
6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sp411基因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有效干扰质粒的筛选
华敏敏1,李玉华2,李润生2,施惠娟2,欧伶1
2009, 29(2): 74-80.
摘要
(
2266
)
PDF
(571KB) (
9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探索精子细胞特异表达的新基因ssp411在受精及早胚发育中的功能,设计并构建了以ssp411基因为靶点的RNA干扰表达载体siRNA-ssp411s,筛选其中对ssp411基因有显著干扰作用的表达质粒。法 根据已知的ssp411 mRNA序列,选择设计三条带发卡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到含有U6启动子的载体pRNAT-U6.1中并测序分析。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干扰质粒与表达质粒ssp411-pDsRed共转染293T细胞,24h后,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并收集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干扰质粒对ssp411 mRNA的干扰效果。果 3个ssp411的siRNA片断被成功克隆到pRNAT-U6.1质粒载体中,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时定量PCR结果表明,针对ssp411基因蛋白编码区3-22序列构建的干扰质粒效果最好,干扰效率可达71%。结论 成功构建了能表达ssp411 shRNA(small hairpin RNA)的重组质粒,同时通过共转染技术,筛选到一个干扰效果达70%以上的干扰片断,为建立转基因RNA干扰小鼠模型,在体内研究ssp411基因及蛋白的生殖生物学功能打好基础。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2009, 29(2): 80-80.
摘要
(
557
)
PDF
(58KB) (
5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F调控小鼠和兔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初步研究
张军峰,詹瑧
2009, 29(2): 81-85.
摘要
(
810
)
PDF
(271KB) (
9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EGF对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法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分离舌背黏膜上皮细胞,以含浓度1、5、10 mg/L EGF RPMI-1640的作用后16、32和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果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GF作用小鼠舌背黏膜上皮细胞32和48 h后,表现为抗凋亡作用,在48 h显示浓度依赖性;EGF作用兔舌背黏膜上皮细胞16 h,表现抗凋亡作用但不显示浓度依赖性。论 EGF能在不同时间段调控小鼠和兔的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常用实验动物解剖病理取材图谱》
2009, 29(2): 85-85.
摘要
(
680
)
PDF
(49KB) (
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PCR产物快速构建兔HPRT 基因无启动子打靶载体
郭毅1,张传山2,谷瑞环1,姚刚2,陈学进1
2009, 29(2): 86-92.
摘要
(
2748
)
PDF
(473KB) (
9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构建兔HPRT基因打靶载体的方法,为下一步获得兔 HPRT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兔奠定基础。法 首先在已经筛选到含有兔全长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基因BAC克隆(LBNL1-304M19)的基础上,利用Red重组系统,从此克隆上将一段12.5 kb无启动子的HPRT基因组片段克隆到pKS-质粒上,产生pKS-rHPRT质粒。后基于pKS-rHPRT和pIGCN21质粒,通过PCR的方法获得两个不同的带有50 bp HPRT 基因同源序列的IRES-eGFPCre-Frt/Neo/Frt同源重组片段,最终构建 HPRT 基因敲除打靶载体和无启动子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果 PCR、限制性内切酶及DNA序列测定,表明载体构建成功。论 成功快速地构建了HPRT 基因敲除打靶载体和无启动子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时对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或插入DNA片段的效率进行了研究。
中国灰仓鼠气管和回盲部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高正琴1,贺争鸣1,张强2,岳秉飞1,邢进1,石继春1,冯育芳1,王珊珊1,叶强1
2009, 29(2): 93-99.
摘要
(
1092
)
PDF
(308KB) (
6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新疆灰仓鼠气管和回盲部携带的细菌种群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对新疆灰仓鼠采样进行细菌学分离和生化鉴定,并选择主要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到22株细菌。结果 表明,中国灰仓鼠气管和回盲部携带的细菌种群主要有埃希菌属(大肠埃希氏菌)、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松鼠葡萄球菌)、巴斯德氏菌属(嗜肺巴斯德氏菌、产气巴斯德氏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和芽孢杆菌属(短小芽孢杆菌、蜂房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这些菌株对四环素、左氧沙星等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等药物不敏感。结论 中国灰仓鼠携带的细菌种群具有多样性,研究结果为中国灰仓鼠的细菌学检测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验动物教程》
2009, 29(2): 99-99.
摘要
(
504
)
PDF
(62KB) (
5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Fn和整合素α5表达的研究
赵雷1,王莉1,姜叙诚1,郑林1,张帆1,赵涵芳2,许伟榕2
2009, 29(2): 100-104.
摘要
(
782
)
PDF
(582KB) (
7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将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受体整合素a5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察并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愈合 3、7、14、29 d时创面中Fn和整合素α5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判断其在创面中表达的强弱。 结果在术后3、7、14 d时,实验组中F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i><0.05);在术后14、29 d时,实验组中整合素α5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i><0.05). 结论 将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愈合的早、中期促进Fn的表达;在创面愈合中、晚期,上调整合素a5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有利于创面愈合。
封闭群比格犬遗传标志微卫星引物的筛选
孙兆增,曾林,赵太云,孔德强,洪宝庆,胡仲明
2009, 29(2): 105-108.
摘要
(
890
)
PDF
(289KB) (
8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出有效的微卫星引物,利用微卫星遗传标志对封闭群内比格犬的个体遗传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从文献中筛选杂合度在0.4~0.8的微卫星引物24对,对本场英系比格犬封闭群中随机筛选出的12只比格犬的混合基因组进行了扩增。结果 24对引物中,有7对微卫星引物的扩增结果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和重复性。利用这7对引物,对8只玛斯公司美系比格犬的混合基因组进行了扩增,结果与本场英系比格犬的扩增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又利用这7对引物对随机筛选出的6只比格犬的个体遗传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3只比格犬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结论 作者筛选的7对微卫星引物可以对本场比格犬种群的个体遗传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微卫星DNA多态性在大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魏晓锋,谢建云,胡建华,高诚
2009, 29(2): 109-112.
摘要
(
722
)
PDF
(371KB) (
7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选用有较好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6种品系大鼠DNA多态性进行分析,以期建立一种准确可靠、高效可行的遗传监测方法。方法 选择大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PCR技术对6个品系大鼠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 9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稳定扩增效果,在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表现为单态性;在不同品系之间表现多态性,可用于大鼠遗传监测。结论 随着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卫星DNA可以取代生化标记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大鼠的遗传监测中去。
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封闭群小鼠遗传稳定性
管敏强1,曹琼洁2,陈忠义2,阮冬芬2,楼哲丰2,金龙金2
2009, 29(2): 113-116.
摘要
(
911
)
PDF
(298KB) (
8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ICR小鼠线粒体ATPase6和D-Loop基因多态性及封闭群ICR小鼠遗传稳定性。方法 在一个亲本雌鼠100只繁殖产生的共1 000只后代群体中随机取12周龄雄鼠20只,提取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PCR扩增小鼠线粒体ATPase6和D-Loop基因,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小鼠线粒体标准序列比对,比较20只小鼠的序列差异。结果 检测的20只小鼠ATPase6和D-Loo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且与小鼠线粒体标准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ICR小鼠群体内未检测到ATPase6和D-Loop基因的多态性变异,该群体具有较好的线粒体遗传稳定性。
肾静脉套管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周云,郭昆亮,杨绍军,杨达宽
2009, 29(2): 117-119.
摘要
(
836
)
PDF
(161KB) (
1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供心的升主动脉与受体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左肾,将供心的肺动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以自制聚乙烯管直接插入法连接。结果 35例实验成功32例,成功率91.4%,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7.8±1.8)。失败原因是吻合口出血,血栓形成。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单实用,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应用。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刘涛1,王伟2,赵明镜3,王硕仁3,杨叔禹1
2009, 29(2): 120-123.
摘要
(
1409
)
PDF
(442KB) (
15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中结合心电监护,应用利尿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心衰,并应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手段评价模型。结果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出现异常Q波的心电图异常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模型组大鼠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T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窄率(FS)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01)。模型组大鼠梗死区由瘢痕组织替代而变薄、苍白,非梗死区心肌肥厚,左心室腔扩张。心肌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水样变性,肌浆凝聚坏死或呈空泡样,心肌纤维断裂及大量胶原纤维生成。结论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是一种稳定的、可靠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术中心电监护和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助于提高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
DNA检测技术在基因剔除小鼠保种中的初步应用
钱云1,叶步青1,耿建国1,徐平2
2009, 29(2): 124-126.
摘要
(
1104
)
PDF
(300KB) (
9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针对基因剔除小鼠在饲养过程中出现母本繁殖困难,频频出现突发死亡等情况,对运用DNA检测技术进行辅助保种的可行性探讨。方法 将本实验室饲养的 P110(p110dPI3-Kinase)基因剔除小鼠的父本与其背景品系C 57BL/6小鼠杂交,获得的杂交一代再进行自交,其后代通过 DNA检测,分离出野生型(425 bp)、杂合子型(425 bp+602 bp)和纯合子型(602 bp),将得到的纯合子小鼠雌雄交配。结果 经DNA鉴定获得了正常的P110小鼠,使该品系得以维持。结论 对父母本一方发生繁殖困难或死亡的基因剔除小鼠,采用杂交-自交繁殖方式,结合DNA 检测技术,可重建繁育群。
三种除颤仪除颤效果比较
牛小霞,王禹斌,周慧英,周正宇,沈艳华,李新寅,柳运猛,薛智谋
2009, 29(2): 127-129.
摘要
(
1450
)
PDF
(177KB) (
10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国产双相波除颤仪与两种进口除颤仪的除颤效果。方法 采用置右心室电极以5-10 mA电流诱导室颤成功后,选择进口通用单相波除颤仪、菲康双相波除颤仪和国产迈瑞双相波除颤仪进行体外异步除颤E50、I50 和体内除颤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迈瑞双相波除颤仪的E50、I50显著低于通用单相波除颤仪,和菲康双相波除颤仪的E 50、I50差异不显著;体内除颤能量为5 J、10 J和20 J时,迈瑞双相波除颤仪的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通用单相波除颤仪,和菲康双相波除颤仪的除颤成功率没有差异。结论 迈瑞双相波除颤仪比通用单相波除颤仪有更好的除颤效果,与菲康双相波除颤仪有相似的除颤效果。
四种麻醉药物对小鼠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影响的观察
杨伟敏,姜莹,旺静,丁隽,严国锋,袁春萍,刘吉宏,陈学进
2009, 29(2): 130-131.
摘要
(
2231
)
PDF
(195KB) (
18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对KM小鼠进行麻醉时,在小鼠脱离外科深麻醉期后,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方法 实验分别以戊巴比妥钠60 mg/kg、水合氯醛350 mg/kg、氯胺酮100 mg/kg与咪唑安定5 mg/kg复合,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异氟烷以氧气为输送载体以4%的浓度进行吸入诱导麻醉,在小鼠进入外科深麻醉期后,以2%的浓度维持麻醉;对KM小鼠麻醉后的起效时间、外科浅麻醉期状态、外科深麻醉期状态、脱离深麻醉期状态的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除水合氯醛麻醉外,雌、雄小鼠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异氟烷吸入麻醉与药物腹腔注射麻醉的3组相比,小鼠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差异显著(
P
<0.05), 在药物腹腔注射麻醉的3组中, 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复合麻醉除与戊巴比妥钠麻醉的雄性小鼠、水合氯醛麻醉的雌性小鼠无差异外,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异氟烷吸入麻醉在小鼠脱离外科深麻醉期后,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最短,药物腹腔注射麻醉中采用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复合麻醉,小鼠也较快恢复自主意识。
两种麻醉剂对KM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汪静,丁隽,姜莹,袁春萍,严国锋,杨伟敏,陈学进
2009, 29(2): 132-134.
摘要
(
1734
)
PDF
(187KB) (
1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不同周龄的KM小鼠进行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 4、8周龄清洁级KM小鼠各12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不同剂量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测试, 记录作用时间。 结果 相同浓度水合氯醛对不同周龄KM小鼠深麻作用的时间差异小,整个麻醉过程作用差异也小;戊巴比妥钠则呈现周龄越大, 麻醉深麻作用时间与整个药物作用时间呈反比.350 mg/kg水合氯醛均可以使4、8周龄KM小鼠进入深麻状态, 但是50 mg/kg 甚至55 mg/kg 的戊巴比妥钠均不能使8周龄的KM小鼠进入深麻状态。 结论 不同剂量的麻醉剂作用的时间各有不同,实验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麻醉。
Beagle犬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邓雯1,陈宇星2,周国林2,姚全胜2
2009, 29(2): 135-135.
摘要
(
901
)
PDF
(116KB) (
7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