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创刊40周年
编委会
现任编委
历任编委
青年编委
审稿专家
期刊政策
投稿指南
伦理道德
编辑与评审
更正与撤稿
开放获取
版权与存储
投稿必看
稿件要求细则
伦理道德细则
附件模板下载
在线期刊
当期文献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多媒体
视频
合作服务
科研通讯
刊务理事单位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纸质订阅
电子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主管:上海科学院
主办: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主编:王 健
邮发代号:4-789
国际刊号:ISSN 1674-5817
国内刊号:CN 31-1954/Q
检索
文章检索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
PubMed
DOAJ
Laboratory Animals
Comparative Medicine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术语在线
更多>>
刊务理事单位
更多>>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小鼠心脏破裂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杨毅宁1, 马依彤1, 李军1, 高晓明2, 刘芬1, 陈铀1
2006, 26(2): 67-71.
摘要
(
941
)
PDF
(14066KB)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定量控制心肌梗死面积建立稳定小鼠心脏破裂模型的可行性,初步了解小鼠心脏破裂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 140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冠状动脉高、中、低位结扎组各40只和假手术组20只,根据分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观察心脏破裂发生时间、部位和破裂率,7d后对存活小鼠行微导管术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心脏破裂发生时间窗为心肌梗死后2~6d。中位结扎组心脏破裂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
P
均<0.05);(2)高位结扎组心肌梗死面积比明显高于中位及低位结扎组(
P
均<0.05);(3)高位结扎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其余各组明显恶化(
P
均<0.05);(4)组织病理学观察中位结扎组心肌内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较高位及低位结扎组明显增加(
P
均<0.05)。结论 通过定位结扎冠状动脉形成中等面积心肌梗死,可以建立稳定心脏破裂模型,符合人类心脏破裂病理发展过程,是临床研究的一种动物模型。
华东地区实验动物管理和质量检测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王晓明
2006, 26(2): 71-71.
摘要
(
929
)
PDF
(3024KB) (
6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子宫移植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
曾如辉1, 罗丽莉2, 许铭炎2, 徐晓园2, 史咏梅2, 隋旭霞2, 傅玉才2
2006, 26(2): 72-74.
摘要
(
970
)
PDF
(9295KB) (
6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D大鼠26只,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1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间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模型的初步应用
范士明1, 2, 姚明2, 邢华2, 闫明霞1, 徐向明3, 孔韩卫2, 李厚达2
2006, 26(2): 75-79.
摘要
(
1229
)
PDF
(13881KB) (
6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生长转移情况,为BNX小鼠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定期测定BNX小鼠体重、统计繁殖特性和检测BNX小鼠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方法,初步探索BNX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的方法分别研究BNX小鼠在人胃癌(MKN-45)和人黑色素瘤(SCI-375)肿瘤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结果4~30周龄BNX小鼠的体重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外周血常规指标中BNX小鼠的白细胞数只及正常小鼠的25%,而外周血清生化指标与正常小鼠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人胃癌(MKN-45)BNX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和人黑色素瘤(SCI-375)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转移率分别高于T细胞免疫缺陷的裸小鼠和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结论BNX小鼠比一般的免疫缺陷动物更适合应用于肿瘤转移模型的研究。
兔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建立及其鼻黏膜组织学观察
徐孝平, 徐剑钦, 陈民利, 陈方明, 陈亮, 彭定国, 周卫民
2006, 26(2): 80-82.
摘要
(
937
)
PDF
(8293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简便的变应性鼻炎模型,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方法用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橄榄油溶液缓慢滴入每侧鼻腔0.1ml,每天1次,连续7d致敏。末次致敏后隔日于每侧鼻腔缓慢滴入10%TDI橄榄油溶液0.1ml激发,共激发15次,每次激发后观察兔的症状和体征,末次激发后次日将兔处死,并取鼻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TDI致敏后,模型组兔均出现典型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病理检查可见鼻黏膜水肿,血管扩张,固有层内可见散在或灶性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鼻黏膜P物质表达增强及数量增加,染色加深。结论用10%TDI橄榄油溶液缓慢滴入每侧鼻腔法,建立兔变应性鼻炎模型,制作简便、可靠、成功率高、死亡低,其体征、病理学变化和P物质免疫反应明显,类似于人类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变,可作为进行变应性鼻炎研究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氯化锂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荷肝癌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沈智1, 许兰文1, 王晓明2, 杨斐1, 敖红1, 乔伟伟1, 杨萍1
2006, 26(2): 83-87.
摘要
(
1327
)
PDF
(14671KB) (
6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氯化锂对人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对荷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氯化锂(LiCl)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分析氯化锂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后,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利用小鼠H22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观察氯化锂对荷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氯化锂对SMMC-772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有浓度依赖性且氯化锂可诱导SMMC-7721细胞发生凋亡;荷肝癌小鼠动物实验中氯化锂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瘤率分别达到50.0%和60.7%,提示氯化锂对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电镜下可见氯化锂处理组肿瘤组织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结论 氯化锂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荷肝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急性毒蕈肝中毒家兔模型制备的实验研究
杨宁, 肖桂林, 宋昆
2006, 26(2): 88-90.
摘要
(
972
)
PDF
(6559KB) (
8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采用灰花纹鹅膏菌毒素致家兔急性毒蕈中毒,观察中毒家兔肝脏的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以获得急性毒蕈中毒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家兔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实验组Ⅰ~Ⅲ分别用灰花纹鹅膏菌毒素0.05、0.1、0.2g/kg灌胃。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隔日取血样查肝功能,观察120h后处死,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家兔无肝脏的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实验组动物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病理变化为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汇管区或肝小叶内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鹅膏菌毒素对家兔的肝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作用,且损害作用随毒素剂量的增加而愈显著。制备急性毒蕈中毒的合适动物模型,宜选择给予0.1g/kg剂量的毒素。
基于Matlab的中枢缺氧反应的计算机仿真
周希平1, 孙茂民2
2006, 26(2): 91-93.
摘要
(
876
)
PDF
(9039KB)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中枢缺氧反应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评价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方法 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血流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心脏、体循环和肺循环,并整合中枢缺氧反应。结果 去除中枢缺氧反应的调节机制以后,心率增加的幅度减小,内脏动脉阻力变化的幅度却增大,提示中枢缺氧反应对心血管系统的稳态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结论 仿真结果有助于设计更好的动物实验。
Ⅱ级生物安全柜的物理及生物检测
战大伟1, 江其辉1, 车红2, 郝自强3, 尚玉璞1, 黄斌1, 孙岩松1
2006, 26(2): 94-97.
摘要
(
809
)
PDF
(9760KB) (
6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两种型号国产Ⅱ级生物安全柜进行检测,为有效评价生物安全柜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产品进行物理及生物学检测。结果 两种型号Ⅱ级生物安全柜的相关物理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生物气溶胶攻击浓度均>300CFU/皿。结论 我国的新出厂产品符合物理标准,能够对样品、人员及环境有效保护。
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10的影响
张倩, 金玄玉, 何晓帆
2006, 26(2): 98-100.
摘要
(
914
)
PDF
(6966KB) (
5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10作用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内毒素组(L组)、异丙酚+内毒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L组股静脉注入内毒素(LPS)8mg/kg,后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ml·kg1·h
-1
;P组股静脉注入LPS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0mg/kg,随后以10mg·kg
-1
·h
-1
维持;C组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LPS后60、120、180、240min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L组血清中TNF-α、IL-1β及IL-10浓度显著升高(
P
<0.01),P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L组(
P
<0.01)。结论异丙酚可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时TNF-α、IL-1β及IL-10的水平,减轻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
植酸酶对猕猴蛋白质消化率和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鲁帅尧1, 李仕成1, 陈丽雄1, 赵远1, 和占龙1, 唐永明1, 王俊斌1, 杨亮宇2
2006, 26(2): 101-104.
摘要
(
971
)
PDF
(9220KB) (
6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植酸酶对不同年龄段猕猴蛋白质和钙、磷消化利用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健康亚成年和成年猕猴各8只,将其分为亚成年试验组、亚成年对照组和成年试验组、成年对照组,每组4只。通过蛋白质消化试验和钙磷平衡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猕猴蛋白质消化率和钙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亚成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88.43±1.83和81.39±2.28,钙、磷总利用率(%)分别为61.70±3.70、84.01±2.84和45.32±9.63、71.15±4.67.成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89.28±1.63和81.65±2.95,钙、磷总利用率(%)分别为34.18±10.41、81.97±3.38和21.18±6.56、69.23±9.15。亚成年与成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消化率和钙、磷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成年组的磷总利用率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05),亚成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和钙、磷总利用率及成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P
<0.01)。结论植酸酶可显著提高亚成年猕猴的蛋白质消化率和钙、磷利用率,但对成年猕猴的钙利用率无提高作用。
“辟谷食饵”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许锋1, 沈晓东2, 王玉英1, 陈惠菊1, 储维忠1
2006, 26(2): 105-107.
摘要
(
950
)
PDF
(9008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辟谷食饵”对实验小鼠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隔日投喂"辟谷食饵"后实验小鼠的体重、食物功效比(FER)、脏器指数(Ⅵ)、常规血象、肝肾代谢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辟谷食饵”具有较好的FER(
P
<0.05),能维护小鼠的正常生存质量、常规血象和肝肾生化代谢,还能减少体重增量(
P
<0.05)、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
P
<0.05)。结论 “辟谷食饵”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有可能改善机体代谢功能,预防代谢性疾病等。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对小鼠白细胞数值的影响
赵维波, 张钰, 闵凡贵, 刘香梅, 黄韧
2006, 26(2): 108-111.
摘要
(
976
)
PDF
(10664KB) (
5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BALB/c小鼠经人工感染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后的白细胞数值的变化。方法以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通过静脉和鼻腔接种小鼠,分别在接种0~7d和0~11d取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同时对静脉接种方法进行0~8h的短时间监控。结果 静脉接种途径在接种病毒后2h,小鼠的白细胞总数、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就显著降低,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在接种第3天、粒细胞数在第2天恢复正常而后均显著升高;而鼻腔接种仅在1~3d淋巴细胞数有所降低,而后恢复正常;1~6 d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数显著升高,而后恢复正常。结论 人工接种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对小鼠的白细胞数值影响明显,静脉接种比鼻腔接种影响更大。
鲑鱼降钙素舌下给药对大鼠血清钙的影响
周顺长1, 杜佐华2, 朱幼梅1, 叶明霞1, 熊美云1, 黄开勋3
2006, 26(2): 112-113.
摘要
(
968
)
PDF
(7591KB) (
6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鲑鱼降钙素连续舌下给药27周对SPF级Wistar大鼠血清钙的影响。方法 以SPF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舌下给以不同剂量的鲑鱼降钙素,观测动物的一般情况、体重及血清钙的变化。结果 用药27周内,大鼠的一般1临床表现良好,体重增加,各组动物均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鲑鱼降钙素三个剂量组在给药期及停药期,对大鼠体重及增长没有影响;给药27周,鲑鱼降钙素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C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
P
<0.05);停药4周,三个实验组大鼠血清C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鲑鱼降钙素按150IU、450IU和1500IU·kg
-1
·d
-1
组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钙水平,但停药1个月后血清钙水平恢复正常。
SPF鸡屏障设施的科学管理
李新华, 黄兵, 牟建青, 李峰, 刘玉山, 王春玲
2006, 26(2): 114-116.
摘要
(
919
)
PDF
(8056KB) (
5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屏障设施的管理人员,只有明确净化设施的工作原理,才能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管理。国家标准对屏障环境的运行参数给出一个区间,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在该区间内确定一个既达到净化要求又达到节能要求的运行参数?本文从几个典型参数着手进行了探讨。
2005年江苏省部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结果分析
刘年双
2006, 26(2): 117-118.
摘要
(
1079
)
PDF
(5534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使用过程中,如何持续有效地维持实验动物合格状态,保证动物实验正常进行。方法 分析检测站监测过程的规范程序,确保监测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结果 17个普通环境,3个不合格;15个屏障环境(含IVC系统),2个不合格,不合格率占15%,从中找出不合格原因。结论 开展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可帮助实验动物生产、使用单位找出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动物实验的质量。
公共服务动物实验中心的管理
朱裕华, 刘学, 彭长凌, 朱孝荣
2006, 26(2): 119-120.
摘要
(
869
)
PDF
(6180KB) (
6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江苏省3个开放性动物实验中心之一,我中心在近3年的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在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报告中心3年来硬件与软件建设和具体管理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比较医学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续)
2006, 26(2): 121-126.
摘要
(
577
)
PDF
(19099KB) (
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