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5-31
       
    论文
    大鼠全脑脑片培养及缺氧缺糖模型的建立
    杨丽君1,崔红1,杨爱君1,黄德庄2,崔雁1,魏田力1
    2009, 29(5):  283-285. 
    摘要 ( 953 )   PDF (455KB) ( 6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离体条件下建立简单方便的新生大鼠缺氧缺糖模型的方法 ,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从而探索可行的研究脑损伤的方法。方法 在静态全脑脑片培养的基础上,采用充氮气法制备缺氧模型,将缺氧缺糖后的脑片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缺氧缺糖的效果,探讨该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结果 全脑脑片组织生长良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组的脑片组织中出现核固缩及碎裂等的情况。结论 成功地在离体全脑脑片培养的基础上建立了离体脑组织缺氧缺糖模型。
    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改变
    史智勇1,牛廷献1,罗建军2,万东君1
    2009, 29(5):  286-288. 
    摘要 ( 1023 )   PDF (254KB) ( 6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以研究造模后不同时点脑组织病理学的病理改变,为临床对其诊治及修复提供依据。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8、12、24和72 h不同时点分为5个亚组。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进行缺氧的方法 制备模型,以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脑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但不同亚组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4、8和72 h亚组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而12 h和24 h亚组与其他亚组相比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不同时点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
    三个品系小型猪PPAR-γ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分析
    赵玉琼1,姚春涛1,赵权2,陈华3
    2009, 29(5):  289-292. 
    摘要 ( 888 )   PDF (243KB) ( 6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三个品系小型猪即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提取三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引导下扩增,将PCR产物纯化,然后进行测序,再将测序结果 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在PPAR-γ基因外显子1中存在一个单核苷酸突变,密码子ATG→GTG,这一单核苷酸的突变导致该基因第59位氨基酸由甲硫氨酸(Met)变为缬氨酸(Val)。三个品系小型猪PPAR-γ基因多态情况为:广西巴马猪4/6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66.6%,其中2例纯合突变和2例杂合突变:五指山猪6/6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00%,均为纯合突变;中国农大猪4/10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0%,均为杂合突变。结论 PPAR-γ基因突变情况在三个品系小型猪中存在差异,表明小型猪的品种不同多态情况不同。
    白细胞介素-12增强HBsAg疫苗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夏书奇,王增松,王翠玲,揭燕,谢飞群,曾振飞,段祥,张宜俊
    2009, 29(5):  293-297. 
    摘要 ( 881 )   PDF (280KB) ( 5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选用C57BL/6J小鼠,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和HBsAg联合给药,检测给药前后血清中IFN-γ的浓度以及给药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BsAg刺激的免疫应答能力的变化。结果 高剂量HBsAg和高剂量rmIL-12联合两次给药后,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单独给HBsAg组或rmIL-12组(P<0.05);高剂量联合给药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经HBsAg体外刺激后诱生IFN-γ的能力明显高于单独给HBsAg组或rmIL-12组(P<0.05),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表明IFN-γ主要来源于CD4+和CD8+的T细胞。结论 rmIL-12能快速明显地提高C57BL/6J小鼠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为IL-12和HBsAg在临床上联合治疗慢性乙肝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效与普通阿维菌素片在黄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比较研究
    吴海港,王春梅,徐小兰,张楠,林恒,申红春,操继跃
    2009, 29(5):  298-301. 
    摘要 ( 1107 )   PDF (205KB) ( 8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进行长效阿维菌素片与普通阿维菌素片药物动力学的比较研究。方法 黄羊血浆经提取、干燥后,用HPLC-UV法进行检测。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所测得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长效阿维菌素片和普通阿维菌素片在黄羊体内均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长效阿维菌素片以0.3 mg/kg口服给药后得到以下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7.36±0.21 h,消除半衰期T1/2ke=214.90±14.41 h,达峰时间Tp=35.14±2.27 h,最大血药浓度Cmax=11.96±0.63μg/L,曲线下面积AUC=3737.02±174.87μg/L-1·h-1.普通阿维菌素片以0.3 mg/kg口服给药后得到以下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6.25±1.08 h,消除半衰期T1/2ke=30.17±7.28 h,达峰时间Tp=17.84±0.59 h,最大血药浓度Cmax=18.09±0.75μg/L,曲线下面积AUC=1182.32±164.27μg/L-1·h-1.黄羊口服长效阿维菌素片和普通阿维菌素片后,血浆中长效阿维菌素片与普通阿维菌素片的MRT、AUC、Tp、Cmax、T1/2ke差异极显著(P<0.01),T1/2ka胁差异显著(P<0.05),结论 长效阿维菌素片在体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较普通阿维菌素片的长,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靛玉红对人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的作用观察
    张超超,汤家铭
    2009, 29(5):  302-304. 
    摘要 ( 1085 )   PDF (280KB) ( 10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靛玉红对人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以及裸鼠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人肺癌H1299细胞皮下接种于裸鼠右侧腋窝,建立肺癌异种移植模型,将成模裸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包括空白对照组、靛玉红每天65 mg/kg组、TXT每周8 mg/kg阳性对照组。使用游标卡尺每周测量两次移植瘤体积,给药三周,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裸鼠体重的影响。结果 靛玉红给药后对肺癌细胞移植瘤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22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靛玉红给药后对裸鼠体重无显著影响。讨论靛玉红对肺癌细胞H1299的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裸鼠体重的影响并不明显。
    乌拉地尔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血清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杜月芬1,崔泰震2
    2009, 29(5):  305-306. 
    摘要 ( 970 )   PDF (180KB) ( 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观察乌拉地尔(Ura)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 按无菌手术的要求进行脊髓T10右侧半横断手术,术后腹腔注射乌拉地尔(30 mg/kg或10 mg/kg),连续3 d.取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ET-1和CGRP含量。结果 急性脊髓损伤后,模型大鼠血清ET-1含量明显升高(P<0.01),CGRP明显降低(P<0.01);与损伤对照组相比,使用乌拉地尔后,其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CGRP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可导致血清ET-1升高、CGRP降低。乌拉地尔可通过降低血清ET-1水平和升高CERP水平而发挥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盐酸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对树鼩的麻醉效果
    孙晓梅,高家红,叶尤松,罕园园,代解杰
    2009, 29(5):  307-309. 
    摘要 ( 1242 )   PDF (184KB) ( 6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盐酸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对树鼩产生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产生的副作用,建立安全、可靠的实验树鼩麻醉技术方法。方法 选用成年树鼩共110只,60只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溶液(40 mg/kg);50只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剂量50 mg/kg),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盐酸氯胺酮对树鼩麻醉诱导期为2.78±1.28 min,麻醉期为10.12±2.13 min,麻醉期间有大量唾液分泌;戊巴比妥钠对树鼩的诱导期为4.84±2.15 min,麻醉期为51.95±12.94 min,麻醉持续时间长,动物平静,体温下降极显著。结论 一定剂量的盐酸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均能对树鼩产生麻醉效果,并安全可靠;盐酸氯胺酮显效快、麻醉维持时间短,戊巴比妥钠则麻醉维持时间长,动物非常安定。
    大、小鼠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解剖
    卢文丽1,潘志强1,方肇勤1,郭春荣2,蔡西晨2
    2009, 29(5):  310-312. 
    摘要 ( 3588 )   PDF (184KB) ( 17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大鼠、小鼠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解剖位置和取材方法。方法 采用KM小鼠和SD大鼠,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大鼠、小鼠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和气管上端两侧外缘,甲状旁腺依附在甲状腺的外侧后缘。小鼠甲状腺于会厌、甲状软骨向气管方向1 mm处开始出现,长约2 mm,左右两侧不完全对称:大鼠相应略大。结论 解剖时肉眼难以分辨大鼠、小鼠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采用注射器针头挑取是甲状腺取材的便捷方法 ,但不易彻底取尽。
    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耿志贤,时彦胜,邱业峰,吴娜,王鹏
    2009, 29(5):  313-314. 
    摘要 ( 1130 )   PDF (100KB) ( 6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便于了解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控制现状,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对北京地区18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39个种群,385只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寄生虫质量检测。结果 两种级别(SPF、CL)小鼠和大鼠、CV级猕猴所检项目均为阴性,4个种群CV级豚鼠均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豚鼠背毛螨(Chirodiscoides caviae),13个种群CV级家兔中有3个种群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兔痒螨(Psoroptes cuniculi),6个种群CV级比格犬有3个种群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犬耳痒螨(Otodectes canis),其中1个种群兼有弓形虫抗体阳性。结论 检测结果 表明,SPF、CL小鼠、大鼠,CV级猕猴的寄生虫学控制情况较好,开放条件下饲养的CV动物(猕猴除外)体外寄生虫的感染仍然存在,应予以重视。
    野生和人工饲养洞庭湖种群东方田鼠血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魏晓锋,谢建云,胡建华,高诚
    2009, 29(5):  315-316. 
    摘要 ( 983 )   PDF (96KB) ( 5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野生和人工饲养洞庭湖种群东方田鼠血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采用SYSMEX iPOCH血常规测定仪和HITACHI 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野生和人工饲养洞庭湖种群东方田鼠部分血液及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两类东方田鼠部分血液指标和血清中与脂肪代谢相关的部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部分指标无明显差异,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 东方田鼠可作为潜在的脂肪肝动物模型。
    SPF级KM小鼠繁殖及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李爱学,尚世臣,曾林,王鹏,李吉庆
    2009, 29(5):  317-318. 
    摘要 ( 1175 )   PDF (113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屏障环境下,对本中心饲养的SPF级KM小鼠繁殖及生长发育性能进行测定。方法 从繁殖鼠中选80对,雌雄1:1长期同居,在生产过程中统计繁殖性能参数;从大群中随机选40窝刚出生0日龄仔鼠,统计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SPF级KM小鼠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97±0.47只,平均离乳率均为97.94%,平均胎间隔为22.69±0.47 d.离乳后小鼠的体重有一个陕速增长期;5周龄后,增长速度放慢;10周龄时基本达到体成熟。结论 设施环境对KM小鼠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多功能大、小鼠生理实验代谢笼的研发及初步应用
    丁在咸,秦环龙,严钱勤
    2009, 29(5):  319-324. 
    摘要 ( 1031 )   PDF (547KB) ( 8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自主设计、开发的一种可供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理代谢实验的多功能动物代谢笼具。该代谢笼可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模拟相对自然生活环境,使受试大鼠和小鼠在一定自由活动空间里,能自由饮水或进食,能随意活动或休眠,即能自然表现其动物行为特点和生物代谢活动规律,在无需麻醉保定或强制捆绑的措施下,开展诸如生物代谢、静脉定量输液、电生理活动监控等动物实验研究。该代谢笼采用360度同轴旋转专利技术,将受试实验动物,液体传输、生理电信号遥测监控仪器同置于一个实验平台,改变了传统代谢实验模式,可以同时完成1~2路液体微量传输和3道生理电信号的采集与发送,还可即时显示动态心电数据。这对改进代谢实验方法 ,提高实验动物福利,为生物医学科研和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实验平台。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刘慧婷,王禹斌,周正宇,周慧英,薛智谋
    2009, 29(5):  325-327. 
    摘要 ( 956 )   PDF (199KB) ( 10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通过总结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并加以归纳、思考和分析。提出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科研活动联系起来,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制度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杨汉林
    2009, 29(5):  328-330. 
    摘要 ( 981 )   PDF (187KB) ( 8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动物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其伦理审查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组织和制度建设、伦理审查遵循的原则、审查程序和审查内容进行探讨,同时也提出了在伦理审查中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常用实验动物解剖病理取材图谱》
    2009, 29(5):  330-330. 
    摘要 ( 516 )   PDF (59KB) ( 5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HBE免血气-电解质分析及与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比较研究
    陈民利,吕建敏,徐孝平,潘永明,徐剑钦,王德军
    2009, 29(5):  331-333. 
    摘要 ( 907 )   PDF (212KB) ( 8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差异性。方法 取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经耳中动脉取肝素抗凝血,在NOVA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上测定血气、电解质指标。结果 与日本大耳白兔比较,WHBE兔pH值、PCO2、PO2、SO2、BE-ECF、BE-B、SBC、HCO3、TCO2、a/A和PO2/FI 11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日本大耳白兔(P<0.05,P<0.01),而Osm、Na+和Mg++明显高于日本大耳白兔(P<0.01);与新西兰白兔比较,WHBE兔pH值明显低于新西兰白兔(P<0.01),而Mg++明显高于新西兰白兔(P<0.01)。结论 上述结果 为WHBE兔标准化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数据,同时为WHBE兔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微卫星标记对封闭群和近交第五代WHBE兔的遗传分析
    朱亮,应华忠,陈民利,蔡月琴,余佳,肖慧,陶涛,潘永明
    2009, 29(5):  334-340. 
    摘要 ( 834 )   PDF (347KB) ( 7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比较封闭群白毛黑眼(WHBE)兔和近交第五代(F5)WHBE兔的微卫星结构的变化,寻找针对WHBE兔品系的遗传监测基因位点并应用于实际监测。方法 利用21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封闭群和近交F5代WHBE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对比。结果 在21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扩增产物稳定并且具有多态性的11对微卫星引物。封闭群WHBE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344个,平均杂合度为0.49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30,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683,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为0.9980;近交F5代WHBE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132个,平均杂合度为0.38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41,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264,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为0.9933.在10个封闭群WHBE特有的等位基因中(与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兔DNA多态性比较),其中7个微卫星位点的8个等位基因为封闭群与近交F5代WHBE兔所共同特有。近交F5代WHBE兔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均比封闭群低,说明经过5代培育,近交F5代的基因纯合度高于封闭群,具有更优的遗传稳定性。结论 本研究选取的21个微卫星位点中的11个适用于WHBE兔近交系培育的遗传监测。
    实验兔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余佳,蔡月琴,肖慧,陈民利
    2009, 29(5):  341-346. 
    摘要 ( 833 )   PDF (790KB) ( 6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实验兔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最优反应体系,并对RAPD引物进行筛选优化。方法 以白毛黑眼(WHBE)兔,日本大耳白(JW)兔,新西兰(NZW)兔为实验材料,对影响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摸索出最佳的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模板的浓度,并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合实验兔RAPD反应的引物。结果 最优RAPD-PCR反应体系为: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Mg2+1.5 mmol/L,dNTP 0.25 nmaol/L,Taq酶1.25 U,引物5 μmol/L,模板DNA 40 ng.60个RAPD引物中剔除了重复性差,条带模糊的引物后,有25个引物稳定,扩增出来的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的25个引物和建立的PCR体系可应用于实验兔的RAPD反应。
    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进展
    谷瑞环,陈学进,郭毅
    2009, 29(5):  347-351. 
    摘要 ( 818 )   PDF (339KB) ( 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动物技术起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此技术也得到很大的进步。转基因动物技术在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方法 、应用及面临的问题做一综述。
    内分泌干扰物生物效应的大鼠在体实验方法
    杜源生,蒋学武
    2009, 29(5):  352-352. 
    摘要 ( 735 )   PDF (326KB) ( 7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内分泌干扰物在体效应研究的复杂性,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常常难以取得广泛一致。近年来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较强权威性的分层检测系统,其中基于大鼠模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在体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大鼠模型在内分泌干扰物生物效应相关研究中的意义和当前普遍采用的若干大鼠实验方案的原理、操作方法 、应用及评价等做一介绍。